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1 / 1)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对历史大事年表熟悉的朋友一定会对这个数字有感——改朝换代的大事年。这一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宣布建立政权,国号大顺,他的军队也从无名的流寇变成了师出有名的“大顺军”,紧接着,大顺军就要向大明帝国的心脏地带北京进发了。

同年二月,李自成过完了年,从从容容地渡过黄河,进入山西,一路上遇到对国家万分怨恨的穷百姓,都在喊着那段我们依然熟悉的民谣:“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闯王的队伍如入无人之地,很快就占领了太原,在太原他略作整顿,发布了一份《永昌元年诏书》,诏书中已然出现“咨尔明朝,久席泰宁,寖弛纲纪……朕将加惠前人,不吝异数”这样子的字眼,李自成俨然一名顺应大势取而代之的新君,以振振之词敲打崇祯及其穷途末路的大明帝业,理直气壮、义正词严。消息传到北京,崇祯急得焦头烂额,当下决定想要御挂亲征,与李自成决一死战,他的冲动很快被大学士李建泰劝阻下来,李建泰表示自己愿意代替崇祯上阵,以求皇上不要以万岁之躯犯险。然而这位满口豪情的大学士却并没有他说的那么勇敢,事实上,还没有和大顺军队正式交锋,他的出征队伍便如一盘散沙四下溃退,李自成甚至都没有见到他的有效抵抗,便一路畅通地渡过了山西全境,途中宣府总兵直接投降,之后居庸关防守也迅速投降,大顺军势如破竹,直接闯进了崇祯最在乎的地方——明十三陵,把他祖宗的陵寝又是一通折腾,昭陵、定陵等都受到了严重损坏,可是崇祯已经完全没有力量去为祖宗的不安恼怒了,他如同一只待死的困兽,不知是否在幻想能来一阵惊雷霹雳将李自成劈死。

经过短短月余,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七日,这支起义军就到达了北京城下,这之前除了昌平州城将领李守铄誓死效忠大明未肯屈服外,其他就没有遇见什么像样的抵抗了。为了给起码还是明朝天子的朱由检一个面子,李自成象征性地给崇祯送了一封信,表示如果皇帝能主动让贤,或是允许大顺军为官方许可的话,李自成愿意受封听命。这样的“妥协”不过就是屁话,有明一朝,天子大多硬气,崇祯本来就是个硬骨头,他是谁,他是实实在在的大明天子,怎么可能答应这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哪怕做亡国之君,也要做得体体面面,不能为了一时苟活而向草寇低头。与此同时,崇祯还抱着一丝期望,在关外,他还有一员大将吴三桂手握着重兵,他早已发了急诏调吴三桂率兵回京师救火,不管怎样国家好歹还握有最后一张底牌,如果顺利的话,他也许还能等到吴三桂前来救驾的喜讯。毕竟,这个北京城在近百年之内已经接待过好多次北方蛮族的凶悍骑兵了,朱由检心存侥幸,从前连面对瓦剌、女真都能够化险为夷,这一次或者也可以和以前一样接待一下这个陕西汉子。

但是崇祯错了,这个陕西汉子,成了他朱姓的京城接待的最后一位来客。

没有得到崇祯的回应,于是,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大顺军就攻破了这个大明帝国的心脏——过程简直顺利到诡异!甚至连李自成自己都不敢相信,按理说应该无坚不摧的首都城池,居然比个地主老财的院子还好进。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大明是真的没有像样的军队能跟大顺军抗衡了,那个崇祯翘首期盼的吴三桂到皇宫改姓的时候都没磨叽回来。这几年李自成在迅速壮大,而崇祯的朝廷从内到外在迅速腐化,除了崇祯自己,城里的大家似乎都已经接受了李自成要改朝换代的事实,所以为什么要反抗一个既定的结果呢?第二,那年北京城闹了鼠疫,整个都城像个死气沉沉的鬼蜮,人心惶惶,自然无人抵抗;第三,大明的群众基础基本是没有了,它的黑暗腐朽让人早已绝望,没有谁还会发自内心地去维护明王朝的统治,农民巴不得闯王来了不纳粮,士大夫全部袖手旁观事态发展,皇亲国戚虽然惶恐,但也保持坐视的态度……

于是,李自成带着他新的政权,新的官军大摇大摆地进了北京城,士兵身上的盔甲微微翕动,整个队伍就像一条缓缓蠕动的蛔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