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寇四地蜂拥起,大势渺茫去已极(1 / 1)

上回我们见到他的最后,正是他被平叛大军追打到走投无路,和十几个死党逃进了陕西商洛山,创造了“十八骑入商洛山”这一在曲艺作品中上镜率很高的事件。在深山老林的艰苦岁月里,这些死党表示,他们愿意为李自成的造反事业奋斗终生,永不叛主,而表达的具体方式就是,纷纷跑回家把自己的妻子杀掉了。(——虽说是为了扫去家庭牵挂,但是这种动不动就杀妻杀子自诩英雄豪杰的人,实在很难让我生出敬佩之意来)。

不过李自成对这样的脑残粉感到十分欣慰,他发誓有一天要和这些兄弟们东山再起。而值得高兴的是,皇太极又来叫门了,朝廷追杀农民军的队伍一时间都被派到辽东跟八旗军干架,这给了李自成喘息的机会。

过了一段时间,李自成歇过气来了,他带着身边的死忠弟兄出山,进入了河南。那段时间河南灾荒又厉害了很多,所以闯王这杆老字号大旗升起在中原大地上时,十余万灾民便热情地聚集在了他的身旁。而且最为关键的,这次来的有几个文化人,有李岩、宋献策等,这几个文化人为李自成的造反实践策划了相应的科学理论支持——首先便是明确他们的战争性质,这不是造反,而是具有正义性的抗争,是农民在无良统治者的压迫盘剥之下,无奈走上反抗之路的勇敢与悲壮。其次便是根据当时大众迫切的需求,提出来“均田地,免粮税”的口号,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改革政策——这几点有文化的措施一执行,档次看着就上来了,比起以前随打随跑的游击战就有效多了,再加上朝廷没精力多搭理他,李自成总算在河南立住了足,所谓知识改变命运真是没错。

力量壮大的李自成又开始四处征战,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这是农民军由衰转盛的关键一年,西南部张献忠几次出川,攻克襄阳,杀了襄王贵阳王,李自成也不甘落后,他将活动的重点范围依然定在流民遍地的河南,这一年他带着大军把洛阳给打下来了,洛阳不仅是有着重要后备物资的关键城市,还住着一个比襄王还著名的人物,那就是福王朱常洵。朱常洵这个人大家应该都还记得,是万历与郑贵妃所生的儿子,当年万历在位时与大臣们搞了一场拉锯漫长的“国本之争”,就是为了想将他立为太子,最后万历在言官和太后的压迫之下不得已将皇长子朱常洛立储,内心却还是偏向他和郑贵妃的这个“爱情结晶”,于是朱常洵在被封为福王定居洛阳之后,万历便想方设法把他搜刮来的财富往洛阳塞,把他这个儿子养得只知酒色,不解世事,还没过中年就和万历一样胖成了一头营养过剩的大象。李自成自然也听说过福王颇受万历偏爱,故而洛阳城的福王府邸格外富有,甚至超过了京城的皇宫,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冲往福王所在地,很快就打破了地方官和福王自己匆匆拼凑出来的防御线,那个体重超过三百斤的大胖子福王目标太大,被起义军抓起来要处死,李自成怒气冲冲地诘问他,为什么明知道河南灾荒严重,你自己拥有这么多的钱粮却不想着开仓赈灾?福王被李自成问得紧张兮兮,哑口无言,很快就成了李自成的刀下鬼。据一些民间故事传闻,李自成在杀掉福王之后,还把他那三百多斤的大肥肉和鹿肉一起炖煮,称为“福禄宴”以儆效尤,但事实上李自成虽莽,却并没有把福王遗体烹煮,在劫掠完洛阳之后,仅仅是俘虏了三千余官兵,带走了洛阳所贮藏的大量武器装备,很快调转马头去攻占南阳、开封等地了。

当崇祯听说自己的胖叔叔被李自成差点炖了吃,再次气得暴跳如雷,可是他别无他法,杨嗣昌当年为他定下用“四正六隅十张大网”三月了结十年危局的诺言,随着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人东山再起而彻底破灭,就连杨嗣昌本人也在惊惧交加中离开了人世,安内尚且没有做到,关外与八旗军的议和也没有成功,皇太极如同不散的阴魂一样又来了,崇祯不得不将心腹之地用来剿匪的队伍分到辽东救火,可是心腹之地一空虚,农民军便趁机翻江倒海,崇祯还有什么办法呢?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李自成蚕食鲸吞他的帝国,从河南到湖广,从黄河到长江,等到崇祯意识到家贼要比皇太极还可怕的时候,李自成已经带着他的智囊团和起义军横扫了陕西、河南、湖广大片土地。

在局势危困、人才奇缺之际,崇祯不得不启用了曾因忤逆上意获罪的前兵部尚书傅宗龙。傅宗龙曾经平定贵州民乱而受到重用,后来因为情商经常下线被崇祯罢免,这一次又因农民军势头太大走上平叛的岗位,然而当时的李自成已经不是起兵时的李自成了,陕西河南湖广等地的流民都认李自成这个招牌,几个有文化的军师出谋划策,让李自成迅速从毫无章法的打家劫舍,成为有理论指导的正义性起义了,那几年河南旱灾蝗灾一场接着一场,无家可归的贫民对李自成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傅宗龙所带领的官军终是无法抵御广大的人民战争,他在浩浩****的起义军之中败下阵来,于项城被李自成彻底击溃,傅宗龙本人也在这场战役中牺牲。接下来替代傅宗龙征讨农民军的官员也一个一个宣告失败,汪乔年、孙传庭、左良玉,这些在明廷当中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却没有人能帮助崇祯对付得了日益壮大的农民军。

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流寇头目看到李自成的成功,也纷纷前来投奔,他们把“均田”和“免赋”作为两杆大旗,不管是对苦于兼并流离失所的破产者来说,还是对深受税赋压迫时刻游走在破产边缘的小农户来说,均田和免税的吸引力太大了,不管今后李自成有没有可能兑现,最起码在现阶段,就足够代表怨声载道的民众之心,他们把对政府的不满高高地扬起,李自成的蜂起便是把扬起的民怨狠狠地甩在了崇祯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