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世界末日” 1.风云天不测,祸及众生灵(1 / 1)

我记得在2011年,大约年末那个时候吧,被传闻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很快就要到了。而不知是巧合还是真有蹊跷,2012那一年,全球居然也很配合地发生了许多人为的非人为的灾难,就像大难的前言,更让人开始怀疑是不是人类的日历真的会在此终结。有不少人开始一本正经地忧心忡忡,说要造一艘诺亚方舟来应对世界末日的灾难,不过这样的宏图构想也只能停留在玩笑阶段,历史的真相很快就会戳破这个毫无依据的预言了:“要是2012年发生的那些事情就算是世界末日的前兆,那早在明末,人类就该毁灭了。”

的确,明末真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灾害的高发期。根据现代一位宇航科学家的研究,明末的自然灾害和太阳黑子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就在明王朝即将走向灭亡的最后几十年,太阳黑子消失,同一时期的欧洲迎来了小冰期,而中国则出现了罕见的气候寒冷,直接导致农作物大规模歉收。历史资料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推测,从万历年开始,自然灾害的严重乃史上少有,据陈关龙先生的统计,明代农业自然灾害共有575次,而万历至崇祯朝就多达150次。万历朝一位官员冯琦曾经描述当时的情形,灾祸在西北地区先横行,人民不得不以吃土来果腹,河洛地区次之,人民开始吃候鸟的粪便,紧接着山东、湖北,乃至鱼米之乡的江南都连连遭灾,老弱病残的尸体填满了沟渠,身体稍微好点的也只能四处流离,却也不知该去向何处。如此可怕的景象,到崇祯朝达到顶峰。

更恐怖的是,这些水灾、旱灾、蝗灾、瘟疫,往往一个地区发生某一种灾荒,连锁反应就会带动另几种反复出现,接踵而至,不给人喘息的机会,破坏力极强。比如,以陕西为例,陕西省的地方通志记载,崇祯元年八月起,全省遭霜雪灾,庄稼冻死大片,紧接着第二年,米脂大旱,榆林大旱,西安大旱。这样的冻旱导致的结果必然是饥馑,人饿,其他生物也饿。七年秋,便是全省范围的蝗灾,漫天的蝗虫让本就已萧条死寂的西北大地更是饿殍遍地、惨不忍睹。而蝗虫刚平,冬月又遭地震,伤亡不计其数。尸横遍野,不及掩埋,于是瘟疫又起,彼时“草木俱尽,人相食”,死人压着死人,臭气熏天。

这还仅仅是陕西一地,当时全国四处是这般骇人的灾情,包括北直隶以及皇帝住的京师。再拿河南来举例,河南是明代最重要的人口集中地和粮食产区,河南承担着南北交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作用,但是这里夏季降水集中,气候炎热,极易引发河水泛滥或蝗虫灾害,因而河南也是历朝历代抗击旱涝雹蝗等灾害的重点地区。到了明末,由于季候变化反常,全球气温普遍下降,给河南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问题,所以,从万历到崇祯统治时期,都不得不面对河南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起初,万历时期因国库还有所积蓄,一些地方精英也还有能力帮助遭灾百姓渡过难关,到了崇祯时期,内忧外患频发,国家自顾不暇,完全没有工夫去应对发生在各地的自然灾害,从崇祯七年到崇祯十五年,短短九年时间只河南一个省光是蝗灾就发生了八次,几乎每年一次,给当地人民造成了深重苦难,蝗灾与旱灾往往一同发生,多灾并发导致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粮食短缺,饿着肚子的农民不得不寻找出路生存下去,崇祯年间相对于之前财政吃紧、朝政混乱,不仅没有精力对全国各地发生的频繁灾害未雨绸缪,更是在灾害发生之后没有足够的能力赈灾,发到地方用于救济灾民的款项越来越少。朝不保夕的农民一般会选择寻找当地有钱有势的大户借粮渡过难关,但是这些从事借贷生意的大户或商家,往往会趁着灾害提高利息,即发放给高利贷,高额的贷款虽然能让农民顶过一时,但是长期下去,一旦农业生产没有按期恢复,借贷者就会面临破产的危险,灾荒连年时,常见还不上债务的农民将妻子儿女作为抵押还债,甚至是在重如泰山的压力之下家破人亡。

这像不像“世界末日”呢?

显然,明末的老百姓不可能听过什么世界末日,他们只知道这日子过不下去了。如果实在走投无路,还有一些农民会走上背井离乡寻找机会的道路,按照中国古代小农安土重迁的思想,若非实在活不下去,是很少有人会选择流亡图存,因为在原本生活的土地上活不下去,换个地方很有可能更活不下去,但是到了崇祯时期,为了躲避灾荒,找点吃的,已经有大批大批幸存下来的饥民开始流窜到外地,甚至外省。那些流亡在外的破产贫民,就成了明末社会的巨大不安定因素,简称流民,他们的流通造成了动**,大家想想,一大群饿得骨瘦如柴而且可能携带着不知名瘟疫的灾民到处晃悠,全国各地都在遭灾,逃到哪似乎都不是个头,所以一旦聚集成规模就会变成起义队伍,对明王朝政府构成直接威胁。

有读者肯定会问了,既然自然灾害及其后遗症对于明政府的统治有如此大的影响,那政府呢?明朝的政府就不管吗?不是不管,是管不了。崇祯和他的百姓一样捉襟见肘,国库少得可怜的存款,大部分又都派到辽东跟后金玩儿命去了,哪还有多余的钱呢。更何况,明末官僚体系腐败到极点,就算挤出来赈灾款,层层盘剥之后,也所剩无几了。如此看来,就算崇祯有心关爱他的子民,也是杯水车薪,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样软弱黑暗的政府怎么还能存在下去呢?相当大一部分人都想不通,尤其是那些饥肠辘辘、无家可归的流民,他们带着同一种的愤怒集结到一块,这庞大的队伍怀揣着同一个梦想——填饱肚子。其实自明中期起,就已经有吃不饱的流民凑在一块闹事了,但是因为规模有限,都没成什么气候。不过到了明后期,灾害和愤怒已普遍成为全国范围内的问题,就不仅仅是“刁民”闹事,而成为团体性的大型农民起义,并最终真正送给大明王朝一个不折不扣的“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