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朝廷终于从抗倭援朝的战场上缓了一口气,最擅长记仇的万历把小眼睛和肉乎乎的拳头立刻就转向了胆大包天不断搞事情的播州。杨应龙叛乱的初衷如何似乎并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重点是如何将这个祸患从西南根除。征剿开始之初,官军表现实在差劲,杨氏一族在西南拥兵盘踞数百年,势力可谓经久不衰,贵州巡抚江东之接旨征剿杨应龙后,派都指挥杨国柱上阵带兵,官军本在贵州境内的飞练堡夺占大片土地,以为敌人不强,势如破竹。却不成想杨应龙很快在前方的天邦屯就以诈败引得明军轻敌上前,等明军得意扬扬赶到时,播军一举伏击成功,俘虏杨国柱,明军全军覆没。因为这次惨败,江东之也随之被罢官,郭子章接替他在西南继续指挥坐镇。
都说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但官军就连续两次因为被杨应龙的诈降计骗而满盘皆输,这真是一件格外丢脸的事。为了找回之前丢失的场子,类似李如松当年被调往鸭绿江一样,万历再次号召将领发挥连续作战的伟大作风,这次被圈到的是朝鲜战场表现出色的一位将领,刘綎。刘綎外号叫“刘大刀”,他用的大刀据说比小说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还重,咱也不知道那刀究竟是有多大,但至少能猜出来刘綎是个勇猛异常、力量无穷的壮汉,这次,组织要他从东北赶赴西南,镇压播州之乱。此次总统领是前四川巡抚,还任过都御使的李化龙,他督川贵湖三地的军事,兼兵部侍郎,万历还赐予他尚方宝剑,发了狠心打算一举歼灭这个无法无天的小土司。
朝廷毕竟是朝廷,大明全国范围内可调集的官军再怎样不济也足够在一个地方土司的面前呈现压倒性优势。之前的失败正好给了朝廷足够重视的机会,在李化龙的调集下,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的兵力迅速向贵州集结。与此同时,打了多次胜仗的杨应龙不免气傲,行为也越发放肆暴虐,在占领綦江一带之后,他不仅在当地残忍屠城,还公然打下播州的标志,一系列操作将叛乱的罪名锤得死死的,抠都抠不动。
杨应龙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明军也有条不紊地集结之后兵力大增,无论是军心还是气势,都比最初来征剿的队伍强了太多。朝廷的军队分为八路进行作战,每路三万,共计二十多万开向贵州战场,其中大将刘綎直攻向杨应龙所在的核心地綦江,杨应龙的土部队在跟刚抗日回来的正规军一交锋就溃不成军,四下哄逃,短短一个月内,播州军占领的地方就纷纷失守,杨应龙不得不一路逃回了身后老窝娄山关,娄山关虽然易守难攻,作战艰难,但是刘綎却毅然决然带头冲锋,刘大刀势不可当,明军将士深受鼓舞,在官军猛烈的攻势下,杨应龙很快被击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