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1 / 1)

朝廷上的“名嘴”就仿佛一架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关枪,昼夜不停地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劝导万历听话。那是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二月,朱常洵奶还没吃几口,围绕他的争吵便迅速展开。曾几何时能够稳控大局的张居正已然驾鹤西去,内阁资历最老的申时行虽远没有张居正的强势铁腕,一般依靠见风使舵驶得万年船,却也是个正经之人,尤其擅长软实力进攻。他牵头直接向万历上疏,要求皇上为稳固朝纲(以免废长立幼之事发生),立刻册立皇长子为太子,满朝文武也纷纷响应,指责万历专宠郑氏,不顾大局,就这样,拉开了“国本之争”的帷幕。

所谓“国本”,即立谁做太子的问题,因关乎到以后国家的最高领导的根本大事,引起了大规模的“国本之争”。万历对群臣的攻击采取敌进我退的策略,他在朝堂上遭过言官的厉害,吃一堑长一智决定直接装傻,避而不谈,先以长子年幼为由一味推脱,以后再随机应变,顺势而动。大臣一看,这下完了,万历可能真的想玩废长立幼的事了。前一章我们已经见识到了大明这些不惜死的名嘴有多凶猛,这时候又是他们一展风采的大好机会!读者朋友们且看——

户科给事中(听这官位就知道是老喷手了)姜应麟出场,吏部员外郎随即配合,他们给出的奏疏大致是说,皇上你要立郑氏为皇贵妃,这实在是不合理啊,皇长子他娘还没有这位分呢,你再想给郑氏荣宠,也得要先册立恭妃再册立郑氏,毕竟皇长子才是国之根本啊;再者说长子年幼就不立太子了?没这先例!襁褓之中就立为储君的多了去了,皇上还是弄清道理为妙!

万历看见了这陈词十分火大,直接把上奏本丢在了地上,大呼道“科臣奈何讪朕!”(你个小言官算哪棵葱啊,居然敢骂我),老子优待侍奉得好的妃子还要你来指责嘛!然后一挥手就把姜大人贬到地方去了,连配合出演的员外郎也被降了职。首战宣告失利,刑部主事孙如法再上,这货更硬,直接质问皇帝,恭妃生长子这么久了也不见给她封赏,郑氏生了幼子你就要给她皇贵妃之尊,你这是按祖法办事吗?不怀疑你的动机简直都会遭雷劈!——这话着实狠了点,万历阴笑着说,遭雷劈啊,潮阳雷雨倒是挺多的呢,你不如就滚去那里思过吧!一句话将孙如法也贬得远远的。眼看几位前人都败了,言官们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愈挫愈勇,带着视死如归的勇气接连催促万历立储,万历的倔脾气也上来了,凡是逆着圣意接连上书的,不是削职就是扣工资,因为立国本之事被处罚的官员越来越多。

但是万历没想到的是,明明一系列的言官都被清理,却不仅没让前朝安宁,反而激起了大明士大夫“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刚烈精神,前朝沸腾了!名嘴奋起了!他们携着一身的浩然正气跟万历不屈不挠地抗战,一个言官倒下了,千万个言官站起来了!满朝上下口水飞溅喷出一条标语:马上立太子!万历看着不断飞到自己眼前的奏本,像三年没洗头生出来的头皮屑一样洋洋洒洒,这才意识到皇帝的艰难,作为一国之君的他居然怎么也做不到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还常常被训斥得狗血淋头,他的心里实在郁闷得要死,后宫里头郑氏渴求的娇颜浮现眼前,美人关饶是英雄都难过,更何况耳根子软的万历。他起初就是想给心爱的女人一个荣耀的名分,或许还有给二人的宝宝自己最好的衣钵,但那已是后话,在他内心深处,确实藏着大臣们最反对的按自己的偏爱立储的小算盘,但看这言官们不要命的架势,立国本反而变成了次要矛盾,万历一股不想服输的暴脾气倒成了他和言官闹对立的重点。

失意万分的他同时病魔缠身,又胖又懒不想动弹,更不想搭理前朝那堆嘴巴。也许换个暴君会直接砍了所有反动臣子,诏告天下朕就是爱郑氏,要立她的儿子做太子!别问为啥,因为老子是皇帝!可万历不可能,从小的教育和天生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软弱,他不敢也不能贸然与满朝文武作对,一件不符礼法、一点理都不占的事情,他还是无法坚持。无奈烦闷之际,他选择了彻底消极应对,龟缩在后宫一天到晚睡觉,大臣闹去吧,我不理你们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