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朱棣的平衡术(1 / 1)

朱元璋逝世没多久,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得皇帝宝座。朱棣继位当年的七月下诏,令一批官员进入文渊阁,为皇帝提供参谋建议,这被认为是明朝内阁正式设立的标志。那么朱棣为什么要设立内阁制呢?

两个原因,一来朱棣虽然也是马上天子,但其生长于承平时期,他的精力难以比拟朱元璋,朱元璋尚且需要帮手,朱棣怎么会不需要呢,只不过相比起父亲,朱棣的智囊团人数更多、更专业而已;其次是为了交好文官集团,朱棣的皇位来源不正,在这件事上其与文官集团多有对立,设置内阁就是朱棣拉拢文官集团的一种手段。

但朱棣毕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他设立内阁并不是一味让渡权力给内阁成员,而是很讲究“平衡术”,这一点从内阁的设置就能看出,朱棣亲自选定的首批阁员有解缙、胡广、黄淮、杨荣、杨士奇、金幼孜、胡俨等人,朱棣对他们的要求是“并参国家政务,以低秩之官品佐朝廷之事”。这些人中既有前朝旧臣,又有新晋官吏,有能人才学之士,也有朱棣的忠诚心腹,且大多历经翰林院而供职(后代升内阁者大多经翰林院历练方可成阁老,这个规矩也是此时开始形成的),大多有才气显外,名声显赫,但官品不高,面对京城的大官不敢轻易冒犯,以此达到朝廷上的平衡。由此观之,不得不说朱棣设立内阁一事确实煞费苦心。

也正因为这样,永乐一朝时内阁的地位虽然比洪武时期有了显著上升(至少是一个常设机构了),但其握有的权力依然很小。从职责上来说,这只是一个供皇帝咨询政务的机构;从内阁阁员的品级来看,不过是五品的中级官员,其地位还抵不过外省的一个知府(四品),更不用说二品的六部尚书了;从内阁的机构设置来看,内阁没有专门的下属机构,不能直接掌握行政权力,朝中大臣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无须经过内阁。终永乐一朝,内阁不过是永乐大帝为了达成其盛世要求所使用的一个工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