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爸爸妈妈刚下班回来,就看到家里的大宝强强在欺负二宝闹闹。
强强叉着腰,指着散落了一地的飞行棋,恶狠狠地对弟弟说:“赶紧收拾好!看你以后还敢不敢不听哥哥的话!”
看着强强一副“小霸王”的样子,妈妈有些回不过神来,平时强强和闹闹关系非常好,强强一直都很照顾弟弟,从来没见过他这么不假辞色的样子。莫非是闹闹调皮捣蛋闯了祸?
虽然这么想着,但看到坐在地上的闹闹一脸委屈的样子,妈妈心里又有些不确定,走过去问兄弟俩:“发生什么事了?怎么把棋子弄得一地都是?”
闹闹委屈地扁着嘴,偷偷看了凶神恶煞的哥哥一眼,才吞吞吐吐地说:“哥哥……和我下棋,输了,不高兴……骂我,还把棋子都丢了……”说着眼睛一红,眼泪吧嗒吧嗒就掉了下来。
听了半天,妈妈才总算明白了前因后果,原来强强和闹闹玩飞行棋,玩到一半,眼看快要输了强强不高兴,强行更改游戏规则,闹闹肯定不同意,哥俩就闹起来了,最后强强一怒之下把棋子都给推了,还训斥了弟弟一通。妈妈觉得错在强强,但是没想到,强强却倔强地扬着小脸,忿忿不平地嚷道:“我一点儿都没错!
我是哥哥,他是弟弟,他就得听我的!这是爸爸说的!”
听到这话,妈妈和爸爸都愣住了,爸爸也一脸迷茫:“我什么时候教你这种歪理了?”
强强大声说道:“前天晚上爸爸就是这么说的!”
原来,前天晚上强强和爸爸爆发了一场争吵,导火索是之前强强和爸爸说好周末要和小伙伴一块儿出去玩儿,爸爸没多想就答应了,但强强根本没告诉爸爸,他们是约了晚上要一块儿去捉知了。平时为了孩子的安全,爸爸妈妈晚上都不会让两个孩子出门,爸爸知道,强强之前是故意没说时间,想要混淆视听,耍了个小聪明。被儿子“诓骗”,爸爸愤怒之余就和儿子较上了劲,愤怒地表示,不许强强出门。
强强偏偏不听,父子俩就这样吵起来了。吵到后来,爸爸更是连道理都不愿意讲了,直接搬出身份来压人。“你居然都敢跟老子叫板了,简直不像话,有这么不听话的儿子吗?老子说了今天不许去,那就是不许去,谁来说都一样!你是儿子,就得听老子的!今天,你哪里都不准去。”
这回倒好,不仅没能让强强认错,还让强强有样学样,摆出身份去欺负弟弟。
父母不讲道理,摆出身份来强迫孩子,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好的,不仅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坏榜样,还有损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当孩子认定父母不讲道理,只会用身份来压制自己的时候,再想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就很难了。
从生理方面来说,孩子的身体和心智都还没有发育成熟,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还有许多不足,出于探索阶段的孩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自我控制能力也往往比较差。而从心理方面来说,孩子阅历较浅,涉世未深,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没有什么经验,甚至可能还没有学会如何控制并调节自己的情绪。
但父母却不同,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父母显然都要比孩子成熟得多。所以,当孩子因为不够成熟而闯祸,或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而不听话,和父母“拧着来”的时候,父母应该做的,是耐心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而不是也幼稚地去和孩子“较劲”,恼羞成怒之后就干脆摆身份压人。
父母应当明白,和孩子“较劲”是起不到任何教育的效果的。你要想教导孩子,让孩子听话,就一定得学会戒“犟”,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忿就总和孩子“较劲”。而要尝试着去走近孩子,理解孩子,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思想,实现真正的思想与灵魂的交流。
当然,这里也有一些方法可循。
不要总是否定孩子
不管孩子的想法有多么不切实际,作为父母,都不该不问青红皂白就直接否定。孩子愿意和你交流自己的想法,心中必然是抱着被认可的期待的,父母毫不留情地否决会让孩子感到很受伤,感觉自己不被理解,以后也很难再主动向父母打开心扉。
所以,对于孩子的想法,即便父母不认同,也应该控制好心态,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想,而不是一开始就强硬地否定。
把命令变成商量
永远不要命令你的孩子,这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如果你不认同孩子的观点和打算,那么就尝试着去和他商量,想办法说服他。命令,或许可以让孩子在父母权威的压迫下屈服一时,却无法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决定有什么问题,长远来看,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并没有任何好处。
理解孩子的“不听话”
孩子犯错,父母自然要批评教育,但同时,父母也应当理解孩子“不听话”的行为,理解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及探索欲。父母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才能保持平衡的心态,用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引导孩子,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