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7岁,简简5岁半。有一次,姐妹俩在客厅一起玩,简简忽然大哭起来。妈妈慌忙从厨房跑出来,看到简简在地上半坐着,原来素素嫌妹妹推倒了自己的积木城堡,气得一把将妹妹推倒在地上。妈妈十分生气,狠狠地朝素素的屁股打了几下,然后将简简抱了起来,一边哄着简简,一边呵斥素素。
“这件事是你错了,赶紧给妹妹道歉。”
素素大喊着:“她推倒了我的积木,我就不。”
妈妈于是下了最后通牒:“我数到3,如果你还不道歉,我就不再理你!”
这时,素素大哭起来,喊道:“对不起!”
平静下来之后,姐妹俩又继续一起玩,但没过一会儿,又传来简简大哭的声音。
妈妈又急忙跑过来,还没等她开口问,素素就“解释”了:“妹妹的手被玩具卡了一下。”
妈妈抓过简简的手一看,上面留下的明明是被咬的牙印,而此时素素的眼里满是怨气!
“我原本是想用强势的方式让素素明白,不能欺负简简,谁知却激发了素素更强烈的逆反行为,反而令两个孩子的矛盾加深了。”于是,妈妈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再说教,也没有再打骂素素,而是嘱咐道:“你们要好好玩,玩得不好两个人都伤心,玩得好两个人都高兴,哪一种更好?你们选择。”
接下来,妈妈开始尝试着让姐妹俩自己解决矛盾。
其间,简简总是不停地给姐姐制造“麻烦”,好几次不小心推倒了素素垒起来的积木城堡,素素偷偷瞄了下妈妈,妈妈假装没看见,于是她还是会忍不住向妹妹动手,要么打一下,要么推一下。受到姐姐“欺负”后,简简意识到妈妈没打算帮自己的时候,她也就变得从容了。甚至在被姐姐推倒之后,马上一骨碌爬起来,继续跟着姐姐玩。其间,简简总会不小心将姐姐的积木推倒。
几次之后,素素没好气地说道:“你为什么老给我推倒?我不要和你玩了。”
这时,妈妈走出来,坐在了地上,说道:“你们先把手上的玩具放一放,坐到我旁边来,我想听你们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妈妈对素素说:“我看见你打妹妹了。”只描述看到的事实,语气平和。
素素解释道:“因为简简老是推倒我的积木,我不喜欢她这样!”
妈妈看向简简:“姐姐说你老推倒她的积木,她不喜欢你这么做。”仍然不评判对错,只是重复刚才素素的话。
“你们俩有什么好办法吗,怎么样才能继续一起玩下去?”妈妈继续问。
两个孩子不说话,妈妈继续说道:“垒城堡是很辛苦的,是不是?素素。一会让简简也垒一个小城堡,好不好?让她体验一下你的辛苦。”
一会,简简垒起来一个小城堡,妈妈假装不小心推倒了。
简简原本想哭,但妈妈却说:“现在,你知道姐姐的心情了吧?”
简简怯生生说了句:“姐姐,对不起!”
素素忍不住笑了,姐妹俩开心地玩了好长时间。
大宝和二宝之间吵架,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快速“息事宁人”,往往会选择替孩子做裁判,但效果往往不显著,还极有可能导致两个孩子的关系恶化,这是令很多父母头痛的事情。不过,从上面这位妈妈处理两个女儿矛盾的案例中,我们看到,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冲突,反而能更好地解决纠纷。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吵吵闹闹是上帝赐予孩子的礼物,孩子们在吵闹中长身体,长智力……”可见,孩子之间的冲突并不完全是坏事,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冲突,学习如何处理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可为今后融入社会做好准备,而这一切都不是父母单纯的说教可以代替的。
那么,具体如何让两个孩子自己解决冲突呢?方法如下:
让孩子自己感受气氛
依据上面的案例,当二宝破坏了大宝辛苦搭建的积木城堡,大宝已经生气的时候,你可以如此询问大宝——“现在我看你非常不高兴,你是不是觉得妹妹是故意把积木推倒的?”如果大宝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事实如此。这时,你可以不说话,这会营造出一种“凝重”的气氛。孩子都是敏感的,再小的二宝此时也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此刻的气氛,意识到大宝被自己激怒了。
这时候,不要逼着一个孩子向另一个孩子道歉,其实形式上是否道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和爱护。尤其是当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是碍于面子口头上没有任何表示时,那么我们也就别太纠结细节,不妨鼓励孩子:“要不,你想想怎么可以让你姐姐好受些?我们给姐姐拿一个草莓蛋糕,好不好?”
给孩子描述纠纷的权利
当面临一个对峙局面的时候,我们要尽量避免评判谁对谁错,也不要说“不要再争抢了”或“谁先停下来谁更乖”。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解释被听到,被理解,如果大宝和二宝都已经到了可以正常表达的年纪,不如鼓励孩子们讲出自己的想法。比如,你可以对二宝说,“姐姐觉得你是故意的,你想和她说一下刚刚发生了什么吗?”——给孩子描述纠纷的权利,这样可能会再次产生冲突,却可以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而且会让孩子增加对我们的信任。
教给孩子必要的解决方法
要想有效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你应该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谈判达成妥协,轮流决定等。例如,如果哥哥想占用桌子玩棋盘游戏,而弟弟也想在桌子上玩乐高,你可以建议他们先一起玩棋盘游戏,然后一起打扫,一起玩乐高,或者讨论接下来玩什么。
还有一个比较好用的方法是,在冲突发生之前进行类似情况的角色扮演,比如,拿走一个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让他们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角色扮演之后,你的孩子就会知道怎样去处理这种情况,你还可以和孩子讨论如果以后再面临这样的情况他是否可以做出不同的处理措施。
孩子吵闹时之所以找父母,有时并不是为了找人评理,而是随便拉一个人听听而已,父母无须过多干涉,很快他们就会和好。但是如果冲突扩大,甚至有爆发肢体冲突时,父母应该立即介入,并告诉孩子暴力是不好的,不但让大家不愉快,也无法解决问题,建议他们应以其他方式解决问题。
做好一些必要的调节,让两个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冲突。相信在一段时间后,他们会建立属于自己的相处模式,在彼此心中的地位变得越发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