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不要介入孩子之间的纠纷,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矛盾(1 / 1)

01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大龄单身男青年,去年在相亲市场遇到了“真爱”,一度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前不久,他却和这位“真爱”分手了,许多朋友都疑惑不已。后来,在一次聚会时,他才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大致讲述了一番。

他遇到的这个“真爱”是个性情温柔的女孩,几乎处处都踩中了他的审美点。一开始,他也以为他和这个女孩能修成正果,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很快,他就发现这个女孩身上有一个问题让他很难接受,那就是无论遇到任何事情,甚至连和他拌几句嘴,她都会去告诉她的母亲,并且让她母亲出面来帮她解决。

这实在是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哪有情侣吵架让丈母娘出面交涉的道理?这位朋友也和女孩说过多次,希望她不要什么事都告诉她母亲,什么事都让她母亲出面解决,可女孩却一脸无辜地看着他,委屈巴巴地说了一句:“可是,那是我妈妈呀,从小到大,这些事情都是我妈帮我处理的呀!和朋友吵架、和同事闹矛盾,都是我妈妈帮我处理的……”

最终,朋友和他的“真爱”分手了,虽然他很喜欢这个女孩,但只要一想到在未来漫长的日子里,他们之间始终会夹着一个“她妈妈”,就让他望而却步。

朋友的遭遇让我想到了我的孩子入园时,我带她熟悉幼儿园时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我们去幼儿园参观,正好看到一群小朋友正围着两个秋千争抢不休,谁都想要先玩。眼看一场纠结即将发生,却没有老师上前制止。当时我觉得很有意思,便停下脚步想看看事情的后续发展会如何。

令人惊讶的是,我想象中的冲突并没有爆发,这些小朋友在争抢无果之后,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许多办法来解决“谁先玩秋千”这个问题。最后,他们是通过猜拳来决定排队顺序的,并且给每个人都定下了玩的时间。从头到尾,老师都没有插手其中。

后来,我询问幼儿园的老师们,为什么不在发现小朋友们有争吵苗头的时候就去制止,难道就不担心他们发生冲突吗?

当时,幼儿园的老师是这么回答我的,她说:“很多时候,孩子之间的纠纷和矛盾,他们自己其实都是有能力去解决的,并不需要大人的插手和介入。相反,有时大人的插手和介入反而会激化矛盾,同时也会剥夺孩子独立应对危机,解决矛盾的能力。”

02

某电视台曾做过一档综艺,内容是关于明星妈妈和孩子的真人秀,其中有一期节目中的一幕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时,明星妈妈正开车载着她的两个孩子去往节目组指定的地方。一开始,两个孩子都很乖,在后座上自己玩玩具,但后来不知怎么回事,他们开始为一个玩具争抢起来。没过多久,哥哥就把弟弟给弄哭了。面对这样的情形,明星妈妈却没有什么反应,依然淡定地开着车,好像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令人意外的是,没多久哥哥居然主动哄弟弟,两个孩子很快就和好如初了,又一起和谐地玩玩具。

这一幕如果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想必很多家长都会去训斥哥哥,或者去哄哭闹的弟弟。但这样做对两个孩子的相处来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好处。这种时候,不管是训斥哥哥还是哄弟弟,似乎都微妙地表达出家长的立场,甚至进一步激化孩子之间的小矛盾。更何况,很多时候孩子其实是有能力自己解决内部纠纷的,并不需要父母贸然插手。

成长是一件需要自己一步步去完成的事情,没有任何人可以代劳,如果父母总是过度干涉孩子的事情,那么必然会阻碍到孩子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孩子之间的矛盾大多其实都是些小矛盾,但如果父母介入,无形中就扩大了这些矛盾,这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也是极为不利的。

03

在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漫画作品《父与子》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儿子和小伙伴闹矛盾,两人大打出手,于是去找父亲告状。儿子带着父亲气势汹汹地回来后,发现小伙伴也找了自己的父亲过来。于是,两个大人开始互相理论,接着**对骂,最后大打出手。而就在两位父亲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儿子已经和小伙伴和好如初,开始旁若无人地一块玩游戏了。

可见,并不是所有时候,父母的帮助都能帮到孩子。事实上,在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处理好事情的时候,父母的“帮助”只会把一切弄得更糟糕。

那么,在面对孩子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当孩子与小伙伴发生争执时,无论孩子是对是错,父母都不应该介入进去,更不能直接越过孩子插手其中。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与同龄人的交往,是他们发展社交技能和个人能力的重要经验,这是在与家庭成员互动的过程中很难获得的重要体验。所以,除非是孩子的行为存在危险性,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或者别人,否则一般情况下,对于孩子之间的事情,父母最好都不要介入。

第二,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让他们明白,哪些行为和动作可能会给自己以及别人带来伤害。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孩子勇敢地发声,将自己的想法和态度都明确表达出来,并学会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麻烦与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