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生,还不是你给吓得(1 / 1)

01

前阵子,我带孩子去公园玩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一位年轻妈妈正一边推搡身边的小女孩,一边催促:“别害羞啊,快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儿,你昨天不是还说想滑滑梯吗?快过去呀,怕什么啊!别扭扭捏捏的……”

小女孩死死拽着妈妈的衣服不肯挪动脚步,一脸泫然欲泣的样子,就好像妈妈要逼她去干什么可怕又危险的事情一般。最后,在这位年轻妈妈打算亲自把孩子拽到玩滑梯的地方时,小女孩终于绷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年轻妈妈赶紧弯腰抱起女儿,一边轻拍她的背,一边哭笑不得地说道:“好了好了,不去就算了,哭什么呀!你怎么那么没出息……”

看着年轻妈妈抱着哭泣的女儿离开,我突然想到我的一位朋友琳娜。琳娜的女儿比我女儿小1岁,是个特别腼腆的女孩。

有一次,我陪琳娜带着她女儿去一个兴趣班上体验课,到教室的时候,老师还没来,但已经有不少小朋友在里面玩了。当时,琳娜也像那位年轻妈妈一样,鼓励孩子去加入那些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玩。

鼓励无果之后,琳娜并没有强求,而是笑着对孩子说:“要不妈妈带你一起去,问问小朋友们能不能让你加入一起玩,好不好呀?”

听到琳娜这么说,孩子还是有些犹豫,琳娜也没有催促她,只是微笑着耐心地等她回答。过了一会儿,琳娜的女儿才犹豫地点了点头。得到女儿的回答,琳娜牵着她的手走向那群小朋友,并微笑着对他们说:“小朋友们,你们好,可以让小妹妹加入你们一起玩吗?”

事后,我对琳娜感慨,说她是个有耐心的好妈妈。琳娜却笑着说,她只是懂得“换位思考”而已。

琳娜告诉我,儿时的她是个非常胆小、害羞的人,和她的女儿很像。但那时候,她的妈妈为了让她克服羞怯,总是会抓住一切机会强迫她主动去和陌生人交谈。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琳娜都非常恐惧出门,恐惧见到陌生人,那段经历对她来说,就像一场噩梦。妈妈的强迫不仅没有让她克服羞怯,反而一度产生了社交恐惧。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即使琳娜有时候也会担心女儿因为太害羞而产生社交障碍,但却从来不会强迫她去克服内心的恐惧,而是愿意给她更多的时间与耐心,让她自己去调适内心的情绪。因为琳娜知道,强迫孩子去做他们恐惧的事,只会适得其反。

02

很多人在年幼时大概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越是害怕和陌生人交际,父母就越是会故意制造机会让你去和陌生人交际,比如“强迫”你加入别的小朋友中间和他们一起玩耍;或者故意制造机会,使唤你去和陌生人交谈,比如问路、买东西等。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觉得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训练孩子的交际能力,既然他们害怕交际,那么就多制造机会让他们去交际,久而久之,习惯了之后,内心的恐惧自然也就消失了。

但实际上,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让孩子克服害羞怯懦,成为交际高手。甚至来说,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会因为家长的“逼迫”而更加厌恶与人交际,甚至产生社交障碍。

要知道,孩子无论是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对自我情绪的管理和调控能力,都是远不如成年人的。无论是他们的性格还是三观,都还在塑造和建设中,过多的“恐吓”只会让他们对许多事情望而却步,甚至在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可以说,很多时候,孩子的病态怕生,很大程度上是被家长“吓”出来的。

03

每个人身上都是存在缺陷的,比如性格活泼、外向的人,往往专注力就会比较差;性格沉稳安静的人,可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时会过分羞怯、腼腆;胆子大的人总是难免有些马虎;谨慎小心的人又可能畏首畏尾……

而成长,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那么,作为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克服自身存在的某些缺点呢?

第一,尊重孩子的不同个性,可以引导孩子去改变,但不要强迫他们去改变。我们说过,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而每种性格也都有其不足的地方。但相应的,每种性格自然也存在其本身的优势。

当性格上的不足扩大到一定程度时,确实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但实际上,只要引导、控制得当,这些不足也是完全可以忽略的。比如内向、害羞的人,通常都不太擅长与人交流,但只要不影响到日常生活,能正常和人打交道,就没必要非逼迫他们去做社交高手。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方方面面都是优秀的,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但如果仅仅是因为这样,就要强迫孩子去改变自己的性格,做自己不愿意甚至是恐惧做的事情,那么对孩子来说,绝对是一种伤害。

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存在某些缺点时,可以去引导他们克服这些缺点,但绝对不能用强迫的方式逼着他们去改变,这样不仅无法帮助孩子,反而可能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最后适得其反。

第二,多给孩子一些耐心,让孩子自己去调适情绪和心理。即使对于成年人来说,改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孩子呢?当我们鼓励孩子去做一件他们不擅长,甚至可能感到恐惧的事情时,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调适内心的情绪,不要急着催促他们做出决定。

要知道,克服恐惧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是我们在做自己不擅长,或令自己感到紧张的事情之前,都会需要一个给自己做心理建设的过程,孩子同样也需要有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当你鼓励一个内向害羞的孩子主动去和别人说话,或者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的时候,如果他们迟迟没有给出回应,也不要急着去催促他们,或表达自己的失望,要知道,此时他们的内心或许正在“天人交战”犹豫不决呢。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和耐心吧,让他们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和内心,这也是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第三,不要用危言耸听的方式去管理和教育孩子。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为了让他们听话,总会用一些危言耸听的方式去“恫吓”孩子。比如告诉他们,如果不听话就会被警察叔叔抓走;不乖乖刷牙就要带他们去拔牙……

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些“谎言”或许只是随口一说转头就忘掉的存在,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谎言”却可能成为他们埋藏在心底的恐惧。这个世界对孩子来说,存在太多的未知了,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判断出到底哪些是谎言,哪些是真实。家长的“恫吓”很可能会让孩子因恐惧而放弃对世界的探索,从而变得胆小怯懦、病态怕生。

所以,不要再用危言耸听的方式去教育和管理孩子了,如果你不希望他们做一件事,那么请清楚明白地告诉他们,为什么他们不应该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