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有一位朋友,学识渊博、长相帅气,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在社交方面有些欠缺。他总是不懂如何与人相处,对一些人情往来的事情也一窍不通。很多与他不熟悉的人,对他的评价都不是很好。
记得刚认识这位朋友的时候,我也认为他应该是个不好相处的人。他会当着女士的面直言对方的新裙子不适合她;会在同事哭诉自己的小狗丢失时一脸冷漠、事不关己地站在一旁。而且他总是表现得不合群,不喜欢与人分享。以至于很多与他共事多年的人,都不知道他的家庭状况怎么样,是否有兄弟姐妹等。
但当我与他熟识之后,渐渐才发现,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人,脾气温和,绅士有礼。而他之所以会做出那些在别人看来无比冒犯的行为,只是因为他根本不明白罢了。他也并非是一个喜欢离群索居的人,只是很多时候,他似乎并不懂得该如何与别人相处,不懂得该如何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出来小聚,正在聊天时,被几个嘻嘻哈哈、追逐打闹的小朋友打断了,这位朋友突然感慨了一句:“真羡慕这些孩子,可以这样成群结队地玩耍……”
有了这句感慨作为开头,这位正在学习“如何分享”的朋友开始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他父亲的身体不好,需要长期住院,母亲为了照顾父亲,只好把他暂时寄养在姑姑家,他也就此转学到了姑姑家那边的学校。
虽然姑姑对他很好,但对于年幼的他来说,那种寄人篱下的心情始终是挥之不去的。因为是寄住,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小心翼翼。他不敢约同学到家里一块写作业,不敢随便拿零食到学校和别人分享,因为他很清楚,这里不是他自己的家。
每到假期的时候,他会回到父母身边,有时是医院,有时是家里,但不管是哪里,都和他的同学、朋友不在一个地方。当然,周围也并不是没有同龄人,但那时候,大约是经常听到关于小孩被拐的新闻,母亲又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看顾他,所以对他的管理非常严格,不会轻易让他自己出门玩。那时候,他最多的娱乐活动就是一个人在家或者在医院病房安静地看书。
正是这样“孤独”的成长经历,让他渐渐习惯了“离群索居”,即使上大学住校以后,他也始终不知道该如何融入集体生活。很多与他不熟悉的人都觉得他很高冷,但实际上,他只是有一些社交障碍。
02
歌德曾说过:“人不能孤独地活着,他需要社会。”
人是群居动物,天生性格孤僻的孩子始终都是少数。大部分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是有社交需求的。像很多孩子,每次家里来客人时,都会表现得比平时活跃一些,哪怕是性格内向、害羞的孩子,往往也都会对客人表现出明显的好奇,这实际上就是孩子社交需求的一种体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社交需求也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这种时候,如果因为某些客观原因,导致这种社交需求被压抑,那么必然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比如有的孩子会感受到强烈的孤独感,有的孩子会因此而产生焦虑、苦恼等不良情绪,还有的孩子则可能因缺乏社交而逐渐形成社交障碍。
可以说,性格孤僻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后天成长环境和家长教育方式的影响,而“天生”的性格往往只占了一小部分。
人的社交能力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经验的累积。一个人,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比较多的社交机会,那么即使这个人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在长久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想必也能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但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很少和人打交道,那么即使他头脑再聪明,再懂得察言观色,也不可能摇身一变就成为社交达人。就像我那位朋友,头脑聪明、智商很高,做事情也是谨慎周全,观察入微,却始终无法克服内心的社交恐惧。
03
孩子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放养”的,过度的保护只会束缚他们的成长,限制他们的天赋。
有很多父母对孩子总是有着过度的担心,担心他们被人欺负,担心他们遇上坏人,于是总是一遍遍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独自一人去危险的地方,恨不得把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危险都摊在孩子面前,让他们对探索世界望而却步;有的父母甚至还强硬地插手孩子的社交,恨不得把每一个接近孩子的人都“扫描”一遍,动不动就把“不要和某某一起玩”挂在嘴边。
父母想要保护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因为想要保护孩子,就把他们圈养成温室里的花朵,那么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显然没有任何帮助。要知道,在如今这个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也已经成为体现竞争力的软实力之一,如果我们总把孩子“关”在家里,那么无异于是在剥夺孩子的这项能力。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呢?
第一,引导孩子多说话,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主要都是以说话的形式进行的,可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社交能力的核心。一个会说话的人,通常人缘都不会差,也不容易得罪人。所以,家长可以多引导孩子说话,从而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鼓励孩子多与人接触,克服害羞心理。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外向,有的孩子则腼腆内向。通常来说,在人际交往方面,前者比后者的表现会更好,因为后者往往要比前者更容易害羞。
其实,不同的性格都会有不同的优势,我们不需要强行去改变孩子的性格,但为了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我们可以多鼓励孩子尝试当众发言,或者主动与人交谈,从而克服害羞心理。当孩子不再害羞时,他们的交际能力也就不会再受到影响了。
第三,多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说到底,孩子的社交状况,主要还是掌握在父母手中,如果父母不能给孩子提供接触同龄人的机会,那么也就谈不上“社交”了。
很多父母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定要是同龄人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一般来说,孩子在和成年人交往的时候,成年人都会让着孩子,即便孩子做了什么冒犯人的事情,成年人一般也都不会去同一个孩子计较。在这样的状况下,孩子其实是无法累积社交经验的。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缺乏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又习惯了与成年人交往时的相处模式,那么将来再与同龄人有所交集的时候,他们或许就会因为怕麻烦而宁愿自己一个人玩,这对他们的人际交往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父母一定要多为孩子制造一些机会,让他们能够与同龄人多接触,体验人际交往互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