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回,我带孩子去肯德基,看到了这样一幕:
一位妈妈带着10岁的女儿来到点餐台,她给孩子点了一份薯条,然后找了一个位置坐下。这位妈妈很自然地拿起餐盘里的番茄酱撕开。她没有将番茄酱递给孩子,而是孩子每拿起一根薯条,她就往薯条上挤一点番茄酱。等番茄酱没有了,她叮嘱孩子乖乖坐在座位上,她则跑去点餐台找工作人员又拿了一袋。
这位妈妈餐桌的隔壁也坐着一对母女,其中小女孩的年龄不超过5岁。小女孩的餐盘里也有一份薯条,只见小女孩拿起番茄酱用力地撕了一下,结果却没撕开,在尝试了好几次,并且每次都失败后,她才向自己的妈妈求助。
让我意外的是这位妈妈并没有帮助孩子撕开,而是告诉孩子撕开酱包的技巧。小女孩在妈妈的指导下,一下子就撕开了,在吃的时候也是自己动手涂酱料。可能是小朋友们都喜欢吃甜甜的番茄酱,她很快就吃完了一包。她没有让妈妈帮她去餐台拿,而是跟妈妈打了一声招呼后,自己跑去了餐台朝点餐员拿了一包。
年龄小的女孩可以做到的事,年龄大的女孩也一定能做到。但为什么年龄大的女孩没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原因在于妈妈对她的包办。
孩子的独立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培养。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让孩子独自完成,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02
抛开溺爱孩子这一因素,父母对孩子大包大揽的其他因素还有哪些呢?我询问我身边的很多家长,他们给了我许多不同的答案。
绝大多数家长会对孩子包揽,是因为觉得孩子的年龄小。比如一个2岁大的孩子,不可能放她独自去完成购买;一个6岁大的孩子,不可能让他独自乘车去学校。在生活之中,也不能要求一个几岁大的孩子将自己照顾好,所以孩子年龄小成了家长不让孩子去尝试某些事的理由。
有部分家长会对孩子包揽,是觉得孩子的能力弱,做的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比如让孩子收拾东西,结果孩子摆放的到处都是,比收拾之前还要凌乱。与其自己会重新做一遍,不如一开始就自己去做,不知不觉中就剥夺了孩子独立的机会。
一旦我们给孩子贴上了“年龄小”“能力弱”这样的标签,哪怕孩子能够做好的事情,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想揽到自己的手中。
我举一个事例:在我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路过小水坑时,我会自然而然地抱起孩子跨越过去。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她能够跨过水坑了,但我每次遇到小水坑时,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抱起她跨过去。哪怕我的孩子跟我说她已经长大了,能够自己跨过去了,但我下一次的时候还是会抱她跨过去。
诚如我的孩子所说,她能够独自跨越水坑了,但我却没有放手。我不放手的原因是因为我将抱她跨越水坑这件事当成了习惯。这也能直接表明,我越是认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弱,孩子“年龄小”和“能力弱”的标签就越会在我的脑海中根深蒂固。
不可否认,孩子因为年龄小或能力弱,导致某些事情的确做的不尽人意。但是这并不是我们对孩子包揽的理由,也不是我们剥夺孩子独立机会的借口。父母需要明白,我们的包办,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难。
独立是一种能力,而任何一种能力都是需要很多次的实践才能掌握的。孩子在实践中才能总结出经验,学会什么是独立。
孩子们学习独立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我们无法让孩子飞越而过,那就让孩子脚踏实地地去走,即在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对此,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一些适合孩子去做的事。在做的过程中,孩子的独立能力自然会逐步提升。
03
孩子的独立是不看年龄的,只要我们做好了让孩子独立的准备,那么在孩子的任何年龄段,都是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孩子的年龄决定了孩子的能力,在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出一些适合孩子做的事上,我有几点建议给各位家长:
第一,我们所认为孩子不可能做到的事,事实上孩子是能做到的,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优秀。所以我们在选适合孩子做的事情时,可以适当地超出孩子的年龄。
比如独立吃饭这件事,很多父母认为1岁多点的孩子无法做到独立吃饭。但事实上,只要我们愿意对孩子放手,1岁多的他们是能够很好地做到将食物放到嘴里进食的,只不过他们会将餐盘里的食物吃得到处都是。但是随着孩子练习的越来越多,他们就会慢慢熟练起来。因此,我们要放宽孩子的年龄去筛选孩子能做的事情。
第二,想要知道孩子在他这个年龄段能做的事情有哪些,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去尝试,孩子只有在尝试之后才能知道能不能做。因此我们在做某件事时,可以喊孩子帮忙,但前提是不要想着孩子可以真正地帮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