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同事小安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但最近她总是唉声叹气。出于对她的关心,我忍不住问她:“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了烦心事?”
小安很苦恼地说:“是有一件烦心事,我最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将孩子送去幼儿园。”
我听后不以为然:“你想送就送,不想送就不送,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因为要不要送孩子进幼儿园的主动权,是掌握在我们家长手中的。
小安叹了口气:“我很想将孩子送去幼儿园,但是我觉得他年龄太小,不一定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所以我想着是不是要等他大一点,再送去幼儿园。大一点的话他应该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我问小安:“孩子几岁了?”她告诉我,她的孩子还不到3岁。我听后不禁摇了摇头。在小安疑惑的目光中,我问她:“你怎么这么肯定孩子年龄大,就一定能够适应幼儿园生活?孩子年龄小,就一定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呢?”
小安嘴巴张了张,似乎想不出理由。我对她说:“孩子入园的条件不是年龄,而是你让他做好准备了没有?就像我的孩子,她也是不满3岁入园的,但是却适应得非常好,有些比她年龄大的孩子适应得也没有她好。”
小安皱起眉头问我:“入园还需要做准备?”
“当然,”我点了点头,继续说,“孩子做好去幼儿园和与父母分离的心理准备了吗?做好独立应对幼儿园生活的准备了吗?做好自理的准备了吗……如果这些他都准备好了,那么入园的年龄就成次要的了。”
其实,年龄并不一定是入园的必要条件。有些孩子年龄小,但是却能够克服分离焦虑,能够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也很强,那么他们是完全可以入园的。相反有些孩子年龄大,但无法克服分离焦虑,也缺乏独立与自理能力,那么这些孩子是不具备入园条件的。所以父母应该烦恼的不是孩子什么年龄段入园,而是孩子有没有做好入园的准备。
02
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不管是接触到的人,还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是陌生的。
就像我们成年人想要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发展,必然要先做好计划,比如要做路线的规划、要查找这个城市的热门行业和职位、了解城市的经济水平等。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才能很好地融入这个城市。
我们的孩子想要很好地融入幼儿园生活,也需要做好入园前的准备。通常在一些幼儿园的招生简章中会对新入园的孩子有所要求,比如说明孩子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在一个班级中,老师的数量是少于孩子的,所以老师不可能只为一个孩子服务,这就要求孩子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比如要会自己吃饭、自己脱衣穿衣等。孩子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不仅有利于班级顺利运转,同时还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又比如规定孩子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园中,老师不可能时刻将目光放在一个孩子的身上,老师更希望孩子能够主动向老师反映自己的问题,比如可以主动告诉老师自己尿裤子了、与其他同学闹矛盾了等。老师在了解了问题后,才能去及时处理。所以孩子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孩子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对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大环境,有很多陌生的小朋友,孩子想要融入这个大群体是需要有交际能力的。当孩子能够和其他小朋友聊天、玩耍时,就不会抗拒幼儿园生活了。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要做好与父母分离的准备。因为当孩子没有做好与父母分离的准备时,进入幼儿园后会出现分离焦虑。这种负面的情绪会使孩子难以管教、无法融入集体,不但使老师的工作加重,还会影响到其他孩子的情绪。
除了幼儿园会对孩子入园有所要求外,作为父母,我们为了孩子能够适应幼儿园生活、懂得保护自己,也要有所要求,比如孩子要有初步的性别意识。对于女孩来说,要有不能在男孩面前脱换衣服、不能和男孩一起上厕所、不能将隐私部位给别人看或碰触等意识。
孩子只有先做好入园的准备,他才能在幼儿园中如鱼得水。而顺遂的幼儿园生活会令孩子快速地克服分离焦虑。
03
技多永远不压身。孩子准备得越多,就越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那么孩子入园之前,具体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第一,绝大多数孩子抗拒入园是因为他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他的内心害怕面对新的环境、害怕接触陌生的同学与老师、害怕与亲人分离、害怕自己做不好……哪怕一些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还不错,也会因为未知而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在孩子入园前,父母需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建设,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对此,父母需要告诉孩子,每个小朋友都需要上幼儿园,可以告诉孩子幼儿园生活的美好,还可以带孩子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等。当孩子一点点接受上幼儿园的现实,等到真正入园时才不会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当然,父母也可以与孩子适当分离,以此来锻炼孩子,削弱他们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第二,幼儿园是一个与家截然不同的环境,孩子想要适应,就必须要具备一些能力。比如交际能力、独立能力、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孩子的能力掌握得越多,就越能适应幼儿园生活。
孩子的年龄并不是入园的首要条件,我们与其纠结孩子该在哪个年龄段入园,不如先帮助孩子做入园准备。只要入园工作准备做到位,孩子在哪个年龄段都能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