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上去心情不好,有什么能帮你的吗?”
“不用了,谢谢。”
“这个实验你做了好几次也没有成功,要不要我帮你?”
“不用了,谢谢。”
……
以前,我一直以为不麻烦别人是最大的礼貌。身边的朋友们都晓得我凡事都习惯自立,只要自己咬住牙可以做到的事,就绝对不会开口求助。因为不想麻烦别人,所以我总是独来独往,尽量自己解决所有的事情。自然,这样的我总给人一种疏离的感觉——仿佛像路边的石头、电线杆一样。
我改变的契机来自于认识了段轩,一个很喜欢“麻烦”别人的朋友。
段轩是我的大学舍友,大学期间,他很喜欢“麻烦”别人:“这道题怎么做?我做了好长时间也不会,你可不可以教教我?”“为什么你考试成绩那么好,有什么诀窍吗?”……我虽然不喜欢麻烦别人,但却不会拒绝别人的求助,每次听到段轩如此求助时,总会忍不住地伸出援手。
朝夕相处间,我依然按照惯常的方式行事,突然有一天,段轩找了一个私下的时间跟我说:“在你面前,有时我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
我很惊讶,不知道段轩为什么会这样说。
段轩解释说:“你从来没有麻烦过我,哪怕是很小的事情。”
我也试图解释说:“我之所以不麻烦别人,是害怕别人讨厌我。”
“那你讨厌过我吗?”段轩追问,“你有没有想过,主动‘麻烦’别人,多向别人请教,其实也是一种赞美。”
细想一下,尽管段轩经常“麻烦”我,但我从未讨厌过他,相反还对他有一种亲切感,甚至从内心很享受他的“麻烦”,因为这证明我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当然,仅从我个人经验难以验证段轩的这种说法。后来,段轩又用事实向我做了证明。
毕业后,段轩在家人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器材生产厂。没多久,附近一家高校计划修建一座现代化的电教大楼,大楼修建完毕之后需要补充很大一批器材。在得知校方把器材采购事项都交给了一个姓张的教授负责之后,各个厂家的销售人员开始找路子和张教授接触。为了拿下这笔生意,有的销售员天天跑来缠着张教授,鞍前马后地拍马屁;有的则锲而不舍地向张教授讲述他们的产品到底有多好;还有的销售员干脆直接抛出诱饵,暗示会给张教授一大笔回扣……
段轩也想拿到这笔大单,但他的厂子规模小,资金也不充裕,明显处于劣势。就在众人都想尽办法“各显神通”地接近并讨好张教授时,段轩却剑走偏锋地出了奇招。他亲自给张教授写了一封信——“尊敬的张教授,我们是一家并不知名的电教器材厂,得闻您在这方面有经验,特邀请您以专家的身份前来参观,并就工厂新设计出并打算年底投产的一套电教设备,给予改进意见。”
收到信后,张教授感到非常荣幸,一口答应了段轩的请求。而且,作为这方面的专家,张教授也非常期待段轩提到的这批新设备,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批设备有什么特别之处,与以前的老设备相比有什么不同。
在段轩的安排陪同下,张教授参观了工厂,并亲自测试了尚未投产的新设备,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段轩非常感激,之后还诚恳地向张教授表达了谢意。不久之后,张教授就决定在段轩的工厂购买学校需要的电教设备。之后不久,张教授还主动帮段轩介绍朋友前来预定了一批计划年底投产的新设备。
人们喜欢听赞美的话,因为心底有着被别人认可和欣赏的渴望,那么,还有什么能比别人跑来向你“请教”,更能满足人们的这种渴望呢?试想,若是对方愿意向你请教,希望能得到你的建议或意见,并最终按照你的意见去行动,那肯定说明对方确实是认可且敬佩你的能力的。
所以,这种直接用实际行动展现出来的称赞,往往比直接的称赞更能带给人满足感和成就感。就像段轩,当其他的销售员想方设法夸赞甚至利诱张教授时,他没有任何一句天花乱坠的称赞,却直接用请教表明了对张教授专业能力的肯定,让张教授从中获得了最大的成就感,这简直是“无声胜有声”。
孟子曾经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意思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恰当运用这种心理,当你想让某人对你产生好感时,与其搜肠刮肚地说好话去夸奖对方,倒不如以“请教”的方式,用行动表达你对对方的认可与尊重,同时也给对方一个一展所长的机会。
“在这方面您是专家,可不可以请教您……”
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在使用请教式的称赞时,一定要对对方有一定的了解,要“请教”对方擅长的事情,这样才能让对方真切地体会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如果你所请教的问题,恰恰是对方不擅长的,那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甚至可能让对方产生误会,以为你的“请教”是故意给他难堪。
切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