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不是应付老师的东西(1 / 1)

很多同学把笔记当成上课的记录本,课堂上也认认真真地记录,可一旦下课铃声响起,就把笔记放在了一边,直到下一节课才会再次翻开。

也许同学们觉得这样的做法很正常,但是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我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行为。笔记不是写完了就算了,这也不是同学们记笔记的最终目的。课后及时整理笔记,查漏补缺,将漏记的重点内容补上去,将记得不完整的地方补全,将记得不太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改,这一点也非常重要。一旦错过整理笔记的最佳时间,写完笔记之后就扔在一边,上面的遗漏、错误仍然保留下来。那么等到复习时,就会增加很多难度,还可能让自己走入误区。

事实证明,一本经过整理的笔记远远比一本简化的、凌乱的笔记更有利于学习。我教过一个学生,因为养成了及时整理笔记的好习惯,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原本他和其他同学一样,上课记完笔记之后就会扔在一边,不整理也不复习,结果到考试前复习时,看着一大本记得满满的笔记,根本不知道从哪下手。笔记中还有很多错误,甚至有些地方他自己都看不懂。

有了前车之鉴,他决定好好整理和复习笔记。每节课结束之后,他都会抽出几分钟,把那些错误的地方修改过来,遗漏的知识点补充进去,并且把重点和难点进行标记分类。如果课后没有时间的话,他就会在晚上做作业前完成这一步。他说:“以前我的笔记比较凌乱,错字、涂改一大堆,内容也是干巴巴的,知识点比较少,对之后的复习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现在虽然我每天可能比别人多花十几分钟,但是复习时却节省了更多时间,让复习更加高效了。”

除此之外,这位同学还在笔记上补充了更多有用的知识,包括对一些知识点的补充、解疑,以及自己的一些理解,让笔记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俨然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工具书。

比如化学课上,他会认真地记实验的原理、步骤、化学反应等。除了把老师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记下来,还会查阅相关资料,对实验课的相应内容进行补充。这样一来,这些知识点就不再是干巴巴的理论知识了,还加上了他实践之后的理解、感悟,更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如果同学们都像这位同学一样,课后认真整理完善笔记,那么还担心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不好吗?

那么,具体来说同学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第一,趁热打铁,补充遗漏的知识,修改错误的地方。

下课后,同学们应该浏览自己的笔记内容,回忆一下老师所讲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然后看看是否有遗漏、错误的地方。因为上课时,同学们一边紧跟着老师的思路,一边快速地记笔记,难免有出现遗漏和错误的地方,比如跳过的部分、省略的部分,还有错字、表述不清的地方等等。这个时候,同学们趁热打铁,一边回忆相关知识一边参考课本,将遗漏的补充好,将错误的地方修改过来,便可以保证笔记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第二,同学们还可以对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进行扩充,比如将该知识点的例题写在笔记本上,记下与该知识点相关或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再加上自己的诠释。这样一来,笔记就可以走出课本知识的局限,让你的视野更开阔,思考的空间更大。

最后,同学们要把每节课的重点整理出来,补充在笔记的后面,或是用彩笔画出来,这样对之后的复习非常有帮助。

虽然每个人记笔记都有自己的习惯,记笔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笔记不仅仅是课堂上内容的简单记录,也不是应付老师的东西。如果同学们想要更高效地学习,那么笔记就不能是简单地记录,更不能记完了就算了,而是应该及时整理完善,让它成为自己专属的、有价值的小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