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阅读一本书,有的同学读进去了,讨论起来头头是道。可有的同学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总感觉读不下去,多次想要放弃,好不容易读完了,收获却远远不如他人。为什么会如此呢?或许有的同学认为“其他同学比我聪明,领悟力强”,还有的同学认为“其他同学肯定有独特的秘诀”。
其实,并不是其他同学比你聪明,也不是他们有独特的秘诀,而是你根本没有掌握阅读的正确方法,没有摸到其中的门道。
海涛是一名中学生,平时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可就是有些不得章法。于是他便请教“藏书狂人”爸爸:“爸爸,我看您书柜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是不是所有书籍都读完了呢?”爸爸回答说:“是的,书柜上的书我都阅读过了,并且每本书都可以说出内容。”海涛惊讶地说:“每本书都记得内容,您读书有什么秘诀吗?”
爸爸笑着说:“没错,阅读是有一定方法的,只有粗读和细读结合起来,阅读效率才能大大提高,阅读效果才会更好。一些书我采用了粗读的方式,一些书则采用了细读的方式,关键要看我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当然对你来说,应该采用先粗读再细读的方法。”
这里的粗读就是快速地浏览全书,了解梗概,从而对内容有粗略整体的印象,并且对于文章的主旨做到心中有数。细读,就是仔细地阅读,解决重点、难点以及关键性的问题。后来,海涛采用了爸爸的读书方法,果然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对每本书都能有所悟。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情,在最初没有多少了解的时候,也只能先看看热闹,等慢慢熟悉、了解以及研究之后,才能慢慢地看出些门道来。阅读也不外乎如此。
比如拿到了一本课外书或是不熟悉的资料,不要立即埋头就阅读,因为你对这本书或是资料的内容一点都不了解,那就很难马上就读进去,不仅会影响自己的阅读进度,还会影响对其内容的理解。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简略地看看内容提要、目录和序文,再快速地略读一遍,以便了解这本书的大概内容、主旨,以及整本书的结构。在粗读的过程中,你还可以大致了解作者的意图、思路,文章的重点,或是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了解知识的具体位置。
当然,粗读虽然是一种快速的阅读方法,但并不是说在阅读时就一味地追求速度。一旦速度过快,只是走马观花地阅读,根本没有起到阅读的作用,那么还不如不读。而且,同学们不要以为一本书经过了快速的略读之后就可以了,这样一来你只能像外行一样看个热闹。
接下来的细读和精读才是同学们阅读的重点。你可以带着自己的目的去细细地阅读这本书,一一解决在略读过程中留下的问题,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对文字有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这就好比是旅游,面前摆着整个景区的地图,同学们必须先浏览一下才能知道大致的行进路线,途中有哪些好的景点,哪些地方道路比较好走,哪些地方道路比较崎岖。然后有目的地观赏那些景观优美的地方,在道路崎岖的地方谨慎小心,在道路平整的地方加快步伐。如果说之前的粗读是俯瞰全局的话,那么细读就是好好地品味那些自己感兴趣、美丽的风景了。如此一来,这次旅行你才能既领略到美好风光,又省时省力。
然而事实上,有的同学为了追求阅读的速度和数量,对任何书籍都只是从头到尾快速地浏览一遍,犹如囫囵吞枣一般,根本没有了解其中的重点内容、文章主旨、作者思路等。如果你问他这本书的大致内容他或许能够回答上来,可是涉及细节问题就一问三不知了。试问,这样的阅读又有什么意义呢?
正因为如此,我始终认为,阅读并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内容、不同性质的图书应该有不同的读书方法和读书要求。也就是说,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应该先看热闹,粗略读一遍力求读懂就好了,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是阅读目的进行细读、精读,弄清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获得个人的一些阅读体会,这样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