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复习,更容易考出好成绩(1 / 1)

假期的时候,我有空就会陪女儿打会儿游戏。操作游戏人物时,特定的一些按键组合起来,能让人物放出一些厉害的招式,女儿教过我好几次,但可能因为不上心,我始终也记不住到底哪几个按键组合起来能放出什么技能。

终于有一次,女儿忍无可忍,气急败坏地指责了我,这一下倒是激发了我的斗志。我上网查找了一份关于该游戏的操作指南,把常用的游戏人物操作按键抄写了一份,对照着自己进游戏操作了一遍。等到晚上临睡之前,我又对照着进入游戏,把整个流程过了一遍。第二天早晨又再来一次,然后三天之后,七天之后……

做这些事情并没有花费我多长时间,每次最多也就十几分钟。大约半个月后的一天,女儿让我和她一起去做一个双人任务。在游戏开始前,我稍微把之前抄写的那张操作指南看了一遍,之后的整个游戏过程都得心应手,倒是让女儿刮目相看。

女儿对我的进步神速感到非常吃惊,同时也很好奇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毕竟这半个月以来,她可没见我有多“勤学苦练”。我笑着告诉她:“你好好想想平时妈妈是怎么督促你复习功课的,秘诀就在这里。”

人的记忆和遗忘都是有规律的,早在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已经通过实验发现了大脑的这一“遗忘规律”。在实验中,艾宾浩斯让受试者背诵一份材料,一小时过后,这些受试者大概还能记起44%左右的材料内容;一天之后,大概还能记起33%;而两天过后,对这份材料的记忆大约只剩下28%了。由此,艾宾浩斯总结出了著名的遗忘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开始的时候遗忘得非常快,之后逐渐减缓,等到一定时间之后,便几乎不会再遗忘了。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的时候感觉自己什么都听明白了,学懂了,可一到考试做题的时候,就感觉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这其实就是遗忘规律在“作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果不进行复习,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学会的知识也会一点点“流失”,最终被你的大脑遗忘。而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之所以能把学到的知识牢牢掌握住,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记忆力比别人更好,或者比别人更聪明,而是他们懂得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的复习,让这些知识一遍遍刻印在脑海中,直至不再遗忘。

所以说,复习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堂上感觉自己学会了,听懂了,并不意味着这些知识已经完完全全属于自己了,在遗忘规律的“作祟”下,它们随时可能悄悄“逃走”,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复习巩固,才能真正将这些知识长久地存放在脑海中。

但需要注意的是,复习并不是越频繁越好,过度频繁的复习只会占用许多无谓的时间,增添学生的负担,甚至造成厌学情绪。人的遗忘既然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同样,复习也是有规律的。遗忘最快速的时候,就是刚刚学习完新知识的时候,因此每次上完课,老师都会强调,让学生不要忘记进行课后复习,加强记忆。之后,复习的频率可适当递减,直至知识一直牢牢地存在于脑海中。

比如我给女儿制订的复习计划就遵循一个原则: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当天上过的课程,无论多忙,在睡觉之前,我都会要求女儿进行一次复习;每个周末,我都会要求女儿抽出一些时间,来回顾这一周所学过的知识点;每个科目在学完一个章节之后,我都会要求女儿把该章节的知识点系统化地整理到笔记本上。这些事情听上去似乎很繁琐,但实际上并不会占用太多时间,而对加强巩固知识点的记忆却是大有助益的。各位家长也可以参照这一方法,帮助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