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结束之后,应学校要求,各班都开了一个讨论学习方法的交流会。在会上,不少成绩排名较靠后的同学都向我反映,说老师讲课节奏太快,自己根本没法子跟上老师的节奏,有时候稍微一走神,接下来的内容就听得是云里雾里了。
可这个意见才刚提出来,不少成绩较好的学生就纷纷起来反驳,有几名同学甚至还觉得老师讲课节奏太慢,认为以后还可以在课上多讲一些知识点。
出现这样相左的意见其实并不奇怪,一个班级里四五十名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自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之前我们说过,在一个班级里,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尖子生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其智力方面的差距不会太大,这也就是说,从学习能力方面来说,即便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也不会太大。至于基础水平的差距,那也是在天长日久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拉开的。
那么,既然明明先天条件差距不大,为什么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效果方面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其实,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一个常常容易被很多人忽略的重要学习环节——课前预习。
我曾在我所执教过的数个班级里都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平均成绩通常都高于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而且这种差异非常显著。事实上,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无数次向学生们强调过预习的重要性,但依然有不少学生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预习不预习并没有什么差别。
很多学生都玩过游戏,在游戏中,我们常常需要给游戏人物的武器加“属性”,进行升级,以提升武器的战斗力。单从数据上来看,加不加属性,武器的攻击力似乎差距并不太大,但一旦投入实战中,我们就会发现,哪怕速度只快一点,防御力只加强一点,都可能对整个战局造成重大影响,差距就是从这一点一滴中渐渐拉开的。课前预习其实就好像是在给武器加“属性”一样,看似毫不起眼的五六分钟预习,却正是拉开学生们听课效果差距的关键。日本学习方法研究会会长石川勤先生就说过:“事先做好预习,课堂学习就会充满活力,学习不再是别人的事,自己就会变成课堂的主人。”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前预习究竟有些什么作用,为什么能对听课效果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
第一,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没有预习习惯的人在上新课程的时候,对即将接触到的知识是完全陌生、一窍不通的,因此听课完全是处于一种盲目被动的状态。我们知道,人的精力要一直保持高度集中是非常疲劳且困难的,一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里,学生难免都会有松懈的时候,如果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东西,那么哪怕几秒钟的松懈,都可能让学生无法追上老师的思路,以至于听不懂老师究竟在讲什么。
但如果做到了提前预习,那么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通过预习,学生能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哪些地方是重点、难点,哪些地方自己看看就能明白。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分门别类地进行选择性听讲,当老师讲到重点、难点的时候,就集中精力,着重思考这一块,而老师讲到已经看明白的知识点时,则可以稍微松懈一些,让大脑得到休息。这样一来,整堂课下来既不会觉得疲惫,学习效果也会相对较好。
第二,课前预习能够巩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
在学习的时候,很多知识之间都是有关联性的,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往往可能需要用到旧知识。基础差的学生通常对旧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熟练,在听课过程中往往也很难迅速从脑海中把涉及的旧知识“调动”出来,在这种时候,预习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预习能够让学生发现记忆中的知识“盲点”,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课前将所要涉及的旧知识重新进行复习和回忆,由此来弥补基础水平差距所造成的听课效果的差异。
第三,课前预习可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
预习其实就是一个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过程。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新的知识点进行摸索、思考和理解,这就相当于是在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样。因此,只要能长期坚持下去,那么随着预习的深入,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所以,作为家长,应该起到监督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