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红眼病”,也可以是好事(1 / 1)

前两天,老婆下班刚一回家就愤恨地和我数落她一个同事买了新车显摆的事,老婆表示,等过段时间奖金下来之后,也要把家里的老爷车给换了;女儿放学回来之后也开始数落,说班上她最讨厌的那个男生成天显摆要去看明星演唱会的事,女儿表示,明天要把她上次去埃及和狮身人面像合照的照片带去,让他们看看什么叫霸气,挫挫那小子的锐气……

听着这母女俩愤恨的数落声,我突然意识到,显摆这件事还真是能激起人的斗志啊。显摆自己的人能在显摆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而那些被迫“观看”显摆的人,则会因愤恨而激起斗志,甚至想尽办法要去“打”显摆者的脸,狠狠给予还击。那么,如果这件事能利用在学习上,是不是也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呢?

在产生这个想法之后,利用班会时间,我在班级里搞了一场十分钟的“显摆汇报活动”。活动内容很简单,由各个学习小组分别汇报这一周的学习成果。但汇报的形式和以往有些不太一样,比如我们让A小组先汇报一个这周内他们最引以为傲的成果,这个成果涵盖范围就很广了,可以是小组成员在一周内一共做了多少习题,或者解决了某一道特别困难的题目,或者背诵了多少个英语单词……总之,只要是和学习有关的成果,都可以拿出来做汇报。

在A小组抛出一个成果之后,其他小组可以主动举手进行“挑战”,即说出一个自己小组做到的,比A小组更厉害、更值得佩服的成果,由其他同学来“投票”,决定是否“挑战”成功,然后再由下一组主动进行“挑战”,以此类推,直至选出“最佳学习成果小组”。

这个“游戏”将班会的气氛推至了**,不少同学在班会结束后都表示,为了在下周的班会上“夺魁”,要加强学习小组的任务难度。那段时间,班上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显摆所能带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成就感!

成就感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能让人们觉得自己获得了认可,实现了自我价值。当学生通过学习取得一定的成果,达成一定的目标后,会因愿望的实现而产生满足感,这种时候,如果因达成目标而受到鼓励或表扬,则会进一步加强这种成就感体验,并产生出一种持续追求满足的需要,进而加强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促使学生再一次努力,去获取下一次的成功。可见,成就感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是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的。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呢?

第一,为孩子设立一个可实现的目标,让孩子体会成功的感受。

要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就必须给孩子一个可以成功的机会。比如可以通过和孩子打赌,或者做游戏等方式,来人为地为孩子设立一个学习目标,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成这个目标,从而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第二,淡化分数和结果,让孩子享受过程的体验。

长期以来,学习这件事之所以一直受到孩子的排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长往往喜欢把学习和分数、升学等极具功利性的结果联系在一起,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背负上了巨大的包袱。在这种沉重的压力之下,孩子不喜欢学习,甚至厌恶学习也是很正常的。

因此,想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我们就必须淡化分数和结果的重要性,引导孩子感受学习本身所能给他们带来的收获与进步,让孩子从学习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喜欢上学习这件事。

第三,以鼓励代替批评,用赞美激发成就感。

我曾数次强调过,在小学阶段,孩子对世界、对自己的认知都还不完整、不成熟,他们的信息来源主要就是极具权威性的父母。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父母对他们的评价,往往都会成为孩子心中的一个“标尺”。简单来说就是,父母如果总是贬低批评孩子,那么孩子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自己是个不优秀的人,从而失去自信,甚至于在不知不觉中真的变成父母口中所批评的那种人;但假如父母给予孩子的是赞美和鼓励,那么孩子心中对自己的评价也会相应升高,自信心也会更加充足,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一个优秀的人。此外,赞美和鼓励往往也是激发成就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