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有诀窍,我不说你不知道(1 / 1)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我的学生林乐手里拿着试卷,一脸苦恼地问我:“老师,你说我是不是很笨?为什么每次数学考试,我都考不及格呢?”

“你一点也不笨。”我认真地回答。每一个老师的心中都没有笨学生。

“老师,你不用安慰我了,我知道,我就是很笨。”林乐叹了口气。

我拿过林乐手中的试卷,仔细看了一下他的扣分题,然后说:“你真的不笨,老师可以证明给你看。”于是,我将林乐做错的数学题重新摘抄出来,一共有15道。然后,我让他重新做一遍。林乐做得很认真,半个小时不到,题目就做完了。这15道题目,他一共做对了3道,做错了12道。之后,我又让他重新做做错的12道题,结果他又做对了4道。就这样循环往复了几次,15道题目,真正不会做的只有2道。

最后,我问林乐:“这下你知道考不及格的原因了吧?”

林乐豁然开朗,大声地回答我:“老师,我知道了,是因为我审题不认真。”

每一次考试结束,我都会分析一下学生题目做错的原因,不会做是小原因,而大原因则是没有认真审题。例如,有的学生因审题不认真,导致作文写偏题;有的学生看错题目上的数字,之后一系列的计算都注定是错的;有的学生将单词的意思张冠李戴。

考试是检查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展现自我水平与能力的首要条件就是审题,而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前提。

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做到审题认真呢?我总结为眼到、口到、手到和脑到。

“眼到”,即专注地看题。审题的大忌是什么?就是看错、看漏、看不全题目中的信息,只要一个信息错误,那么就会解答错误。所以,当一道题摆在眼前时,首先要仔细全面地看题目,尤其是留心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字、词、句、数字、字母、图表等。然后再从这些信息中分析出有用的、已知和未知的条件。在专注看题的同时,也要思考解题思路。这样才能提高做对题目的概率。

“口到”,即认真地读题。一边看题,一边读题,可以强化审题。读题能够更全面地接受题目中的信息,也能帮助学生们解决看错或漏看题中信息等问题。我观察过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当他们做一道题目时,总会一边看,一边默读题目,逐字逐句反复钻研,十分认真。读题能够寻找解题灵感,开拓解题思路。这样的审题方式可以加快学生的解题速度,也可以提高他们解答的正确率。

“手到”,即勤快地用手画。这是一种有效的审题方法,尤其是对数学而言。当审阅一道数学题目时,学生可以一边看,一边在纸上列出题中的信息,从而理清楚信息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思路。

“脑到”,即敏捷地思考。当一道题目经过“眼到”“口到”和“手到”后,题中的信息会储存在脑海中。这时候学生要全面调动脑筋,准确快捷地分析出解题思路和方法。

审题的重点应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题目上:

感觉特别容易的题目。这种题目往往看起来简单,容易让人掉以轻心,但往往简单的题目中会隐藏“小陷阱”,稍不注意就会掉进去。

似曾相识的题目。这种题目往往会被一厢情愿地认为“以前做过”,因而就很容易受到僵化思维的影响而出现失误。

没有把握的题目。遇到这种题目时,不要心灰意冷,或直接放弃,不妨多审读几遍,把重点的字、词点出来,要明确题目的意思;一道题到底有几个要求,每个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将它划分为几个子问题,一步一步地有序完成,以免好不容易花了大把时间做出来的题目因为某些细节而丢分。

总而言之,审题是一道很重要的环节,不论是考试,还是平常的测验练习,都需要掌握审题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