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是一名小学生时,我觉得我的老师既严肃,又亲切。而我对他却是敬爱有余,亲近不足。直到我成为一名老师后,我才知道每一个老师的内心都是温柔的,他们也渴望与学生亲近,只是他们不善于用言辞,因为他们对学生的关爱都寄予在行动中。他们在教学上也许很严肃,但从不怠慢我们的学习。
关于这一点,我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懂,越早越好。
因为,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否和谐是能否乐于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大量事实调查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感兴趣,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恶劣的师生关系往往会导致学生孤僻、不合群等心理问题的产生,甚至造成他们不爱学习的后果。
我很喜欢学生,在深入了解他们时,我发现孩子们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爱看老师微笑的面容,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与鼓励。所以面对学生,我不会摆厌恶的神情,不会用命令的语气,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多肯定,多表扬,例如学生回答问题出了错,我会亲切地说:“没关系,再想想!”;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我不会妄加批评,或冷淡对待,而是会真诚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就这样,我渐渐与学生们建立了和谐平等的关系和浓厚的感情,学生们也充满自信,热爱学习。
不过,小学生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他们往往只看表面,这样就容易把事实和想象混淆。加之他们特别敏感于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有时会主观认为老师偏心,或是不喜欢自己。因此,除了我们教师要主动关心每一位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外,我也希望学生和家长能积极地配合,共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几点建议:
一、尊敬老师,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
作为一名学生,首先必须尊敬老师。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上课时,作为学生,应该要专心致志地听课,积极提问,勇于回答,这样的听课态度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学生都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这是对老师最基本的尊重;老师对学生讲道理时,学生要认真聆听等。从这些小细节出发,让老师明白学生的心意,如此才能与老师相处融洽。
同时,家长也要对孩子进行尊师的教育。例如,在孩子面前不能随意地对老师说三道四,议论老师的各种短处,发泄对老师的不满情绪,要以适当的方式充分维护老师的威信;在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件事上,家长与老师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这时候,家长要避开孩子,私下与老师交换意见,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与老师争辩,否则会造成孩子思想上的混乱或无所适从,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不良结果。
二、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
老师扮演着为学生指点迷津的角色。在学习中,如果学生不主动与老师交流和沟通,那么将会被许多问题困扰。相反,如果学生主动找老师交谈、请教问题等,那么每一位老师都会毫不保留地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帮助。当然,老师不是神仙,他也有缺点,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并不是说得全都对,如果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不妨勇敢说出来,通过沟通,既能让老师了解自己,又能获得一个与老师促进师生关系的机会。
三、有技巧地与老师交流
当学生被老师误解时,不要不顾场合地去反驳,应该找一个单独与老师相处的机会,通过交流,解释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当学生给老师提建议时,要先理清楚自己的思绪,把建议表达清晰。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容易害羞,不敢当面与老师交流,这种情况下,不妨使用书面的形式与老师交流。
王昊是我的一名学生,他的父母离婚了,所以心情一直很低落,而且很自卑,总感觉在同学们面前低人一等,课堂上表现得也不积极,学习成绩一直平平。见此情景,我多次和他私下谈心,帮他找自己的优点,告诉他成人都有成人的烦恼,父母感情不好并不代表不爱他,而且我还肯定他具有尖子生的潜质。渐渐地,王昊对学习变得积极起来,不管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课上思维都跟得紧紧的,后来每次都能取得优秀成绩。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我教学中努力的方向。所谓良师是有高尚的人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懂得教学方法的老师,是在课堂上与学生正式交往的角色。而益友是在学生眼中能进行交心,能倾听心声的朋友,是课堂下与学生非正式交往的角色。良师与益友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师徒结对同进步,亦师亦友共成长。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