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性思维,让数学成绩起飞(1 / 1)

数学是一门延续性很强的科目,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其实是为以后初高中的数学学习打基础。小学阶段数学学得好与坏,对以后的学习生涯有很大影响。怎么学好数学?关键就在于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

想要知道您的孩子发散性思维能力怎么样吗?这里有一道有趣的测试题:

0是8的一半。对不对?

“0”怎么可能是“8”的一半呢!如果您的孩子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命题,一定会迅速否决,想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恍然大悟:0是一个圈,8是两个圈,所以0是8的一半。

现在有了这个答案,这时,再看下一个问题:

3是8的一半。对吗?

这一次,您的孩子一定能很快就想到“3是两个半圈,8是两个整圈,所以3是8的一半”。

这个有趣的测试题在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两个启发:

首先,发散思维需要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比如见到“0”和“8”,只能想到它们代表的数目。看到“0是8的一半”这样的命题时,首先想到从数目上去比较,而这种比较是不可能得出命题中的结论的。“0”是一个圈,“8”是两个圈,这是数字的形状,而这种形状没有人去注意它,这种被人忽略的特征正是超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之外的东西。

其次,发散思维是可以培养的。就像我说的测试题,如果您的孩子想通了第一个命题,其实这就是一个思维方式的培养过程。有了这个“培养”,当您的孩子看到第二个命题时,就会很快找到答案。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家长问,这种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在平时的游戏中还可以玩玩,在孩子的学习中真的有用吗?相信许多人一定听过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有一次,高斯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的题目:“1+2+3+……+100=?”当同学们还在埋头演算,绞尽脑汁时,高斯就已经说出了答案“1050”。这个故事流传太广了,后面的情节和高斯的算法大家也一定知道。之所以提这个故事,只是想证明,“发散思维”在学习中确实是有用的,“发散思维”可以让孩子走向高分。

如何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呢?下面这些简单的办法不妨一试。

方法一:试试用不同的方法解题

找出答案是解题的目的,但是找到答案的方法往往有很多种,而在解题过程中只会用到一种方法。这就好比登山,登顶是你的目的,上山的路却有很多条。你拣了一条路登山,是这条路上的花开得漂亮,吸引了你。可是别的路上是不是也有漂亮的花呢?你不知道,说不定在另一条路上会有更美的风景也未可知,所以不妨多走几条路。

在这里,我再举一个有趣的测试题。村边有一棵树,树底下有一头牛。牛的主人用两米长的绳子拴在牛的鼻子上。一会儿,主人拿着青草来了,他将青草放在距离树3米远的地方,然后就去休息了。等他再次回来时,牛居然把青草全吃光了。牛鼻子上的绳子没有断,也没有被解开,那么牛是怎么吃光青草的呢?

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能得到不同的答案。比如:牛的身子加上绳子的长度,就不止3米了,牛用腿把草勾到身边,然后就能吃到了;题目只是说树底下有一头牛,并没说牛拴在了树上,有可能主人放青草的位置就在牛身边;也有可能是在主人离开期间,有人把草拿到了牛身边,等等。答案有很多,关键就在于如何去思考,从什么角度去思考,这就是发散性思维。如果您的孩子能想出许多种答案,那么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还算不错,可如果想不出来,或是只能想出一种,那么锻炼他的发散性思维就迫在眉睫。

刘子尧是我的学生,特别聪明,是班级里的“小学霸”。他每一门功课都很拔尖,尤其是数学。他在做一道数学题时,往往会用好几种方法算出答案。这样的能力连我们老师都很佩服,也让其他同学崇拜不已。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刘子尧的爸爸也是一位数学老师,每次刘子尧做数学题时,爸爸都要求他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题。一开始刘子尧有些抵触爸爸的做法,但久而久之,他就发现了用多种方法解题的乐趣,并对数学越来越有兴趣,脑子也越来越灵活。

不求唯一答案,这是发散性思维的重要特征。所以,当孩子做好一道数学题时,不要急着让他去做别的题目,要让他们好好思考一下,这道题是不是还有别的解法。孩子在尝试其他解题方法时,既摆脱了惯有的思维模式,又发散出新的思维。

方法二:多与他人讨论解题方法

鼓励孩子多与他人讨论题目的解题方法,这样一来能让他人知道孩子的思维方式,二来也能让孩子知道他人的思维方式。通过共同的讨论,不仅能打破孩子原有的思维局限,还能开拓和延伸他们的思维。再来,孩子与人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完善他们的思路。

方法三:学会质疑,多问为什么

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十分强,对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存在着疑问,这些疑问恰好是启动发散性思维的动力。数学中常有化简题,比如“0.9∶0.45”,常规的化简方法是:0.9∶0.45=(0.9×100)∶(0.45×100)=2∶1。那么,能不能这样做:0.9∶0.45=0.9÷0.45=2∶1,将“比号”相当于“除号”?如果您的孩子有这样的疑问,那么他的发散性思维已经在运作了。至于合不合理,相信老师会很乐意回答孩子们的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