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写错别字的情况经常发生。如有学生把“弋”写成“戈”,将“建议”写成“建意”,其中“意”就是错别字。有时随手翻开学生的作文、日记或作业,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更夸张的是,有的一句话里竟然出现四五个错别字。可以说,学生写错别字成了语文老师最为头疼的事。所以,这一节我就来说一说错别字。
在文章开始之前,先来看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北宋时期,有一个家住杭州,名叫白文秀的人,他听说大学士苏东坡常常与一些文人雅士吟诗作对,心生羡慕之余,也想去凑凑热闹。可惜白文秀学识不多,为此他拾人牙慧,东拼西凑地写了一篇文章。这一天,他兴高采烈地去求见苏东坡,捧着自己的文章说道:“拙作一篇,请老师指点指点。”
苏东坡接过文章,一看标题,大惑不解,心想:“读《过泰论》是什么意思?”绞尽脑汁后才知道,原来白文秀将“秦”字写成了“泰”字。他笑着说:“当年秦朝发生了灾难,大水淹没了庄家。”这其实是个幽默的笑话,暗指白文秀将“秦”字下面的“禾”字写成了“水”。奈何,白文秀没有听出来,反而对苏东坡说的话连连称道。
苏东坡继续看文章,发现文章不仅文理不通,而且错字连篇,实在是大倒胃口,于是将文章还给了白文秀。白文秀心想,这篇文章可是自己费了好大“心思”才写好的,如果苏东坡给自己的文章写几句评语,这样日后也能炫耀一番,于是央求苏东坡给他评价一下,并说:“劳骂,劳骂!”他将“劳驾”念作了“劳骂”。
苏东坡觉得好气又好笑,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了九个大字:此文有高山滚石之妙!
白文秀喜不自胜,连忙感谢之后,到处炫耀苏东坡写给他的批语,可奇怪的是,每次别人看后都不会露出羡慕夸奖的神情,而是嬉笑一番,露出不屑的神色。白文秀越想越奇怪,硬是拉着别人问为什么。其中有一个人被他缠得不耐烦了,没好气地说:“你只晓得到处去炫耀,可知道这批语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呀?”白文秀学识有限,他自然不知道。
“你想一想,石头从高山上滚下来是什么声音?”
“扑通,扑通。”
“这不就得了,苏大学士是在说你的文章‘不通不通’呀!”
顿时,白文秀羞愧得无地自容。
这是一个关于错字而引起的笑话,从这个故事当中,可以看出写文章或与人交际中出现错别字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
一张语文试卷当中,即便是再优秀的学生也容易出现写错字的情况。那么,造成错别字的原因是什么呢?又该如何更正呢?
从客观因素来说,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有两种:
第一种:因形致误
中国汉字多,模样相似而且同音的字又多,确实容易混淆,不好区分。且大多汉字意思、用法不止一两种,给学生学习汉字带来很大难度。日常生活中大人、老师也会出错,更何况小孩子呢?比如“誊写”的“誊”字,不少同学常常写成“荣誉”的“誉”字,又如“如火如荼”的“荼”字,经常会写成“茶”字。
细节决定成败,这类错字通常都是忽视文字的细节而产生的。这里的细节可以是没有用心去记忆字形,或是性格马虎,写的时候信手拈来,等等。不过,这种错别字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只要掌握好字的相关知识即可。举一组例子:“海、悔、诲”。“海”字的偏旁是“氵”,与水有关,常指大海,海水;“悔”的偏旁为“忄”,与人的心情有关,有后悔、懊悔之意;“诲”的偏旁为“讠”,与说话有关,有教导的意思。掌握了这些字的基本信息后,那么就不会写错了。
第二种:音近致误
对学生来说,这种错误是最常见的,因为两个字的读音相同而出现错误。学生在考试时很难检查出这样的错误,一来时间紧迫,二来在写汉字时,先想到的是“音”,后想到的是“形”。所以,如果汉字的音、形都接近的话,那么出现的错误率更高,比如将“九州”写成“九洲”,将“竞”写成“竟”,将“暑假”写成“署假”等。
对于这种错别字,解决方法是要与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首先知道字的意思,然后根据字义来选择正确的偏旁部首,最后再检查字的拼音。举一组例子:“载、栽、裁”,这几个字出现错误的概率极高,许多学生都会将“体裁”的“裁”写成“栽花”的“栽”字或“装载”的“载”字。所以,为了区分它们,首先要知道这三个字的意思和使用场合。仔细观察一下,“载、栽、裁”三个字的主要区别是左下角的“车、木、衣”。由此可见,“载”与车有关,“栽”与树木有关,“裁”与衣服有关,这样它们的使用场合就一清二楚了,老是出错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至于造成错别字的主观因素,一来是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二来是行为习惯。
许多学生读书时,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不是认不清、记不住新词的笔画,就是书写时马虎、不认真。所以,写下的错别字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笔,或者该弯的时候直,该直的时候弯。另外,小学生的自控力不强,意志力薄弱,写作业时常常定不下心,心浮气躁就容易写错字。此外,遇到写不出来的字时,不是急着去查字典,而是空着或用形声字代替。这种不好的习惯与态度会导致错别字概率极高。杜绝这类出错,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陋习。这时,不妨让孩子静下心来读读书,耐着性子练练字等。
啄木鸟在遇到生病的树木时,它会用嘴巴去给大树治病。我们的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在遇到错别字时千万不能弃之不管,要让孩子学会当一个小小的“医生”,主动找出它的正确写法。我相信,探究出孩子错别字产生的根源,及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他们识别错别字的能力,那么写错别字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