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和语言不一致,嘴上说的不能信(1 / 1)

人类大脑的边缘系统是非常诚实的。由边缘系统掌控的肢体动作会如实地反映我们的想法,这些动作是我们的主观意识无法控制的下意识的动作。我们之所以可以通过身体语言来识别谎言,原因就在于说谎行为本身的复杂性。一句看似漫不经心的谎言,想要做到滴水不漏不被人怀疑,其实是需要动员全身器官共同参与的庞大工程。因此,无论一个人的口才多么好、说谎技术如何高明,他的肢体语言都会“出卖”他。

人们在说话时,实际上是同时在意识和无意识两种层面上进行交流。说谎者把精力集中在编造谎言、如何应答上面,因而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语言。由于人们在交流中同时传递这两种信息,因此说谎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对意识和无意识两种信息表达的控制。讲真话的人,意识表达和无意识表达总会保持一致。而一旦语言和动作之间出现不一致,我们就有理由表示怀疑。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控制的无意识信号,即动作和姿势,往往才是真情实感的表达。也就是说,当动作和语言自相矛盾时,所说的话就很有可能是假的。

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例子,例如,抱怨感冒头疼向领导请假,却以轻快的步伐走下楼梯;嘴上明明说“不是”,同时却在点头;再如,嘴上正在说好话,两个拳头却紧紧地握在一起,那分明就是讨厌你的表现。

所以,想要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就不能忽视任何微小的细节。这就需要我们善于捕捉表情的瞬间变化,根据这些细微的变化来分析对方的心理活动。享誉全球的身体语言大师乔·纳瓦罗在其著作中就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坐在桌子另一端的那个男人小心谨慎地回答着联邦调查局特工的问题。其实,当时他还不是那次谋杀案的主要嫌疑人,他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不在现场,言辞也很真诚,但是那名特工却依然不停地问问题。

“假如你参与这宗案件,你会使用枪吗?”

“假如你参与这宗案件,你会使用刀子吗?”

“假如你参与这宗案件,你会使用碎冰锥吗?”

“假如你参与这宗案件,你会使用锤子吗?”

这里所说的“碎冰锥”便是本案的作案工具,但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了,这名嫌疑人自然也知道。这位特工的主要目的其实是想观察嫌疑人在听到这些凶器的名字时的反应。当他提到碎冰锥时,那名男子的眼皮明显地耷拉了下来,而且一直耷拉到下一种凶器的名字被说出。这位特工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义。从那一刻起,这名嫌疑人就成了该案件的第一嫌疑人。后来的进展说明他没有被冤枉。

当犯罪嫌疑人试图掩盖内心的真实想法时,会制造出种种口头的谎言,却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肢体语言。不经意中,他们就会把内心的秘密泄露在一个眼神,或者一个看似没有深意的手势里。

因此,我们听别人说话时,要同时注意他的肢体语言。将肢体语言、表情和说话内容做对照,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实情绪和动机。除非动作、声音和说话内容彼此符合,否则就一定有所掩饰,那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去找出线索。一旦认清了一个人的习惯做法,也就很容易推测他的其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