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种文化中,触摸都是身体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的皮肤表层包含有数以千万计的神经末梢,它们就像一个个感受器,可以感知温度、压力、疼痛等。即使是一次简单的触碰,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许多特征。
在面试的过程中,如果应聘者与面试官握手时,仅是勉强抓住面试官的指尖,则表明应聘者的性格可能较为内向,胆子较小,不太适合做销售、公关之类的工作;如果应聘者与面试官握手时,使劲儿握住面试官的手,则说明应聘者的性格可能较为憨厚,反应较为迟钝,不太适合做推销、策划之类的工作。
一些简单的触碰除了可以反映一个人的部分个性特征之外,有时还能产生一种强有力的作用,促使被触碰的一方说实话。美国心理学家的“电话亭测试”就证明了这一点。
实验中,心理学家把一枚1美元的硬币悄悄地放在一个公用电话亭内,然后迅速躲在不远处,等待不知情的人来打电话。当心理学家看见打电话的人收起那枚硬币后,便迅速走上前去问:“先生,你有没有看到我丢失在电话亭的一枚硬币?我现在急需它来打一个电话。”在被测试的25个人中,仅有5个人将拾到的硬币交还给了心理学家。
接下来,心理学家改变了实验方式。他依旧放了一枚1美元的硬币在公用电话亭内,等待不知内幕的人来打电话并拾起这枚硬币。这次,心理学家在问打电话的人是否看见那枚硬币前,先有意识地触摸了一下对方的手肘(触碰时间在3秒之内),然后才问道:“先生,你有没有看到我丢失在电话亭的一枚1美元硬币?我现在急需它来打一个电话。”这次的实验结果和心理学家预想的几乎完全一致,在被测试的25人中,有20人承认自己拾到了那枚硬币,并略显尴尬地将它还给了心理学家。
两次实验结果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关键就在那看似微不足道的触摸。为什么轻轻地触摸一下别人,尤其是陌生人,会产生如此大的力量呢?心理学家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首先,手肘虽然离躯干较远,但仍是身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每个人都有保护它的潜意识。一旦有人“侵犯”它,我们便会产生警觉意识,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这就会促使一个人实话实说。
其次,在很多国家,被一个陌生人突然触摸是令人不适的。当一个人触摸他人手肘的时候,会给对方留下较深的印象,进而使对方产生尽快摆脱这个“不速之客”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是很容易说出实话的,除非他想故意惹麻烦上身。
最后,轻轻触碰对方的手肘达3秒之久,会在双方之间搭起一个暂时连接的纽带,这也会促使被触碰的一方实话实说。
心理学家的研究还发现,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会影响退还的概率。这主要取决于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触碰的频率有多高。一般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触碰的频率越高,退还硬币的概率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在很多国家,如果你突然去触碰一个陌生人的手肘上方或是下方的话,未必会促使对方跟你说实话,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对方对你怒目相向,因为他会误认为你有不良企图。当然,如果你触碰对方的时间超过3秒,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更严重,极有可能导致对方对你拳脚相加,因为对方可能会认为你试图攻击他。
除此之外,男女之间还可以用触碰来表达爱意。热恋中的情侣或亲密无间的已婚夫妇在漫步时,彼此靠得非常近,并且会做出各种表达恩爱的触碰动作。比如,新婚夫妇往往会搂住对方的腰或手牵手漫步。这个动作默默地告诉每一个人:“不准碰,她(他)是我的!”所以,触碰既表示占有权,同时也表达了对对方的保护和信任。
两对夫妻,很明显在享受彼此的爱和温柔。你会注意到,左图中的女人将自己的手臂环绕在丈夫的颈部,而右图中的男人也将自己的手臂环绕在妻子的颈部,这都表达出了浓浓的爱意。
我们之前提到过,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喜欢表露自己的情感。通常,在其他人面前,夫妻当中的一方更喜欢通过身体的接触来表达爱意。如果一对夫妻在参加聚会前有过争吵,并且直到出席聚会紧张关系仍未有所缓和,那么双方很有可能表现得非常拘谨,每一次微笑都很不自然。
通常情况下,假如夫妻相处得不太好,就几乎不会有任何身体接触。即使一方触碰到另一方,被触碰的一方也会快速抽回被触及的手或肩膀。如果双方坐在同一个沙发上,他们会刻意保持距离,而不是彼此靠近(见图1.6)。
当你参加一个人比较多的大型聚会时,若看到两个人在说话时不断拉近彼此的距离,你可能会认为他们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你离他们不远,或许还会发现,他们从最初的肩并肩,变成了面对面。从他们身上传达出的非语言信息是:“这是私人空间,请勿打扰!”
可以说,社交聚会场所和机场一样,也是一个很好的观察他人的地方。观察聚会出席者的肢体动作并给予恰当解读,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不过,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解读他人的肢体语言,将有利于社交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