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陆同异论的源流(1 / 1)

明朝以朱子学为官学,在永乐帝时还出现了批评朱子学的人受处罚,其书遭焚毁的事件。全谢山在叙述明初朱陆两学的状况时说过:

当明之初,宗朱者盖十八,宗陆者盖十二。弓冶相传,各守其说,而门户不甚张也。敬轩出,而有薛学;康斋出,传之敬斋,而有胡学;是许平仲以后之盛也。白沙出,而有陈学;阳明出,而有王学;是陈静明、赵宝峰以后之盛也。(《鲒埼亭集》卷22,《陆桴亭先生传[7]》)

从陆学发展大势来说,自象山死后曾一度衰颓,元代出了陈静明、赵宝峰而略呈中兴之势,其后又一蹶不振,直至王阳明出,才引人注目地兴盛起来。

朱陆同异论为世人所注目,那是吴草庐之后的事。如前所述,草庐是江西上饶人,陆学余裔所在地。草庐曾师事勉斋系学者饶双峰,并继承了勉斋之学。他一方面倾心于服膺真西山之学的熊勿轩之全体大用思想,另一方面又师事于程月岩而修习陆学。他起初以朱学为宗,继而又重视陆学,主张两者的调和。

当陆学传至被其开山祖陆象山称作有擒龙打凤之手段(参见《陆象山全集》卷34,《语录》;卷36,《年谱》)而被张南轩评为有扬眉瞬目之机(参见《张南轩文集》卷24,《与朱元晦》一、三)的傅曾潭时,出现了衰落,而传至浙江明州的沈定州、舒广平、袁絜斋、杨慈湖,尤其是慈湖时,却出现了繁荣。

据清代治陆学者李穆堂说,从宋淳熙以至庆元,明州的士人都宗陆学,名公良士几乎全是杨、袁、舒、沈四君子的弟子(参见《陆子学谱》卷17,《袁太师韶后记》)。其中,对慈湖有像“云间之月澄”之类的评价(参见《宋元学案》卷76,《广平定川学案》),认为他偏离了其师象山以“具象实心”为宗旨的心学,而转为以心的“静虚明澄”为宗旨。其他三人则稍近朱子学。

朱子曾要求门人力戒对陆学的党同伐异之心,希望能兼容并取陆学之长(参见《朱子文集》卷54,《答诸葛诚之》一、二;《陆象山全集》卷36,《年谱》)。他认为,浙东陆门有卓然自立、不可侵犯之特色,这是本门派所不能及的。他甚至认为,四明陆门中多有贤士,并称赞其躬行修身之工夫(参见《朱子文集》卷49,《答德粹德章》十一;《陆象山全集》卷36,《年谱》)。但朱子晚年却批评陆学“只是禅”(《朱子语类》卷124),并对陆学进行了尖锐的驳难(参见王白田:《朱子年谱》卷三上;山崎闇斋:《大家商量集》)。陆学的衰微,一方面是因为时代的风潮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朱子及其门人的极力驳难所致。(5)

在浙江,陆学之所以兴盛,一般认为是由于杨慈湖和袁絜斋的显贵地位所致(参见《陈北溪全集》卷11,《与陈寿丞师复》一)。朱子门人陈北溪认为,陆学一派是受益于大慧宗杲的门人才悟道的,所以他们一面废读书穷理而专事打坐,并遵循以知觉运动为妙诀的禅的宗旨;一面又成为假托儒学的改头换面之辈。北溪不仅致力于辨析朱陆之毫厘,而且还亲自到趋奉陆门的赵复斋、詹子南之学的严陵,在该地推行所谓的《严陵讲义》,提倡圣门实学。据此,北溪提出了陆学的基础是以禅为宗旨的看法,并予以严厉辩难(参见同上书卷12,《与赵司直季仁》一、二;卷12,《答黄先之》;卷11,《与陈寿丞师复》一;卷11,《与黄寿丞直卿》《与李公晦》一)。

如前所述,北溪原本是长于思辨的学者,这只要看看他所著的类似于程蒙斋《性理字训》的《性理字义》便可知道。他明确规定了朱子哲学的概念,从而在明白揭示与陆学相对的朱学之特质的同时,又尖锐批评了异端异学的疑似乱真。据明代王子充说,四明学者以陆子为祖,以杨、袁为宗,在当地不行朱子学,直到黄震、史蒙卿出,才开始反其道而行之(参见《王文忠公集》卷3,《送乐仲本序》)。

《宋史》在《儒林传》之外又设《道学传》,从而明确了朱子学的系谱,而象山、慈湖等只被列名于《儒林传》。《元史》也因为成书于明初朱子学者之手,所以并没有揭示出从宋末到元代的陆学系谱。直到清初,由于李穆堂、黄梨洲、全谢山、王梓材等人的努力,陆学系谱才得以明确。由此可见,宋末以来陆学突然衰微,及至元代,因陈静明、赵宝峰出,才稍显中兴。

静明得陆子之书而修之,陆门的傅曾潭等则是探寻槐堂派之书而讲陆学,从而使陆学在残篇断简中兴起,并使世人皆知陆子。静明之学近于陆学正统派,其余裔和草庐之余裔一起,俱在江西,一直传到明初(详见《陆子学谱》卷19,《陈苑传》;《宋元学案》卷93等)。

宝峰则私淑慈湖而通其静虚之学,其余裔主要集中于浙东(详见《宁波府志》本传;《宋元学案》卷93)。在陆学派中,除前述的四明派外,还有鄱阳的汤氏派。该派在江南西道较有势力。汤氏三兄弟以存斋为长,晦静次之,息庵最小。其中存斋、息庵以朱子学为主,晦静以陆学为宗。晦静之陆学传于汤东涧和徐径畈(详见《鲒埼亭集》卷34,《奉答临川先生序三汤学统源流札子》;《宋元学案》卷84,《存斋晦静息庵学案》)。

(徐)径畈出而使袁、杨以来之陆学再度兴盛,但他死后陆学便又衰微了。谢叠山和徐古为出于径畈之门。草庐之师程月岩与叠山、古为在陆学派中属于同调。月岩曾建道一书院,以融合朱学与陆学,其源可追溯到存斋。如前所述,存斋是以朱子学为主的,他是朱门再传真西山的讲友。他论述了孔孟、伊洛之源流和朱陆之同异,并将其融会贯通,显示出卓然之见解。西山称他是“用心于内而求践其实者也”(《宋元学案》卷93,《静明宝峰学案》)。

据此,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到,草庐的朱陆同异论的源流还存在于陆学派中,而且与同情陆学的真西山之学有密切的关系。不管怎么说,朱陆同异论与真西山之学有很深的关系,这一点大概是很清楚了。但明初的朱陆同异论者程篁墩,在西山的《心》《政》二经中,仅对《心经》作了附注,并公之于世,这显然是片面的。下面把草庐到篁墩的朱陆同异论作一概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