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合一(1 / 1)

【原文】

刘观时[1]问:“未发之中是如何?”

先生曰:“汝但戒惧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便自然见。”

观时请略示气象。先生曰:“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时曰仁在旁,曰:“如此才是真知,即是行矣。”

一时在座诸友皆有省。(《传习录(上卷)·薛侃录》)

【译文】

刘观时问:“‘未发之中’是什么情况?”

阳明先生说:“你只要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警惕,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有所畏惧,把自己的心修养得纯为天理,就自然能体会到其意义。”

刘观时请阳明先生大概谈一下这种情况。阳明先生说:“哑巴吃苦瓜,与你说不清。你要明白其中之苦,还须自己去吃。”当时,徐爱在旁边,说:“只有像这样才是真知,也算是行了。”

当时,在座的各位朋友都有所感悟。

【解析】

这里阳明的回答是将“未发之中”和“慎独”融为了一体。但是刘观时显然对这种回答还感到不过瘾,希望阳明先生解答得更清晰一些,他觉得阳明的回答还是不够明确,希望阳明给他一个清晰的解答,所以,他要求阳明再谈谈“未发之中”的“气象”。

但是,结果是令人失望的,阳明施展起了太极推拿功,还有爱徒徐爱在跟前敲着边鼓,说这个“气象”就如哑巴吃苦瓜,个中滋味道不出来,必须亲自吃下才知道,无法用语言讲清楚。话说到这里,笔者也就该闭嘴了,阳明先生都无法说清楚的东西,我难道还能讲述更多的东西吗?确实不能,但我们可以谈点别的。

“语言就是力量”,是我喜欢的法国文豪雨果的话。如果让阳明来补充,他会说“语言也就是适用范围有限的力量”。世界上有很多东西,语言对其的表述是显得相当苍白的,所以,讲阳明心学,虽然我在这里啰啰唆唆说了很多,但是如果大家看后没有真切的心体体验,所有的文字也都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

通常意义上,现代对阳明心学的最大误解是认为他在讲“唯心”,但是,从这一节阳明所表达的意思来推究,阳明认为真知必须投入到火热的实践当中才能得来,书本也好,独守着内心也好,都无法获取真知,必须将正确的良知指引结合具体的切身实践,才能获得世间真正的智慧——知,而获取知的同时,也就是行了。所以,徐爱的补充回答,可以说是真的抓住了阳明想要表达的意思的精髓,“如此才是真知,即是行矣。”

但是,这节内容还能引导出另外一个意义重大的启迪。阳明一直在讲“知行合一”,但是在谈这个的时候,他依然是将“知”放在了“行”之前,作为补偏救弊。我认为可以提出一个“行知合一”来,世界上的事情,都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而人总是生活在时空中此时此刻的剖面中,人往往囿于这个剖面的弱小与无力,而恐惧于对事物整体的探索与求知。

那些具有拖延症的人正是这种情形的真实写照,对有些人来说,“行动”这两个字往往令人恐惧,他们会找出成千上万的借口将良知判断为正确的事情无限期拖延下去。在生活中验证这一幕并不难,只要在每年九月一日开学前,看看那些赶着补写暑假作业的孩子就可了然。他们在漫长的两个月暑假中,将做作业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后拖,直到再拖不起了,才开始真正行动,而此时,往往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虽然我们在这里口口声声讲“知行合一”,但是如果依然认为“知”毕竟还是放在“行”前,我现在还没有“知”,等我“知”了再去“行”吧!那么这个“行”将被永远放在了明天。所以,我这里提出一个“行知合一”,就是对于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如果没有办法完全“知晓”,那就先干起来,在行的过程中,你会慢慢完成“知”。将“行”作为一个开路先锋,这对于那些做事喜欢拖延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对症的好提议。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也是依照“先干起来”这个思路来的,因为当时的中国无法在世界上找到任何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必须采取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模式启动改革开放。

人一旦开始了行动,在你干起来以后,你的思想和行动就像是被引导进了一个方向正确的水渠里。这之后难免会遇到坎坷和阻碍,但正是在克服这些坎坷和阻碍的过程中,你的智慧才得以开发,体验才得以升华,而这种开发和升华的过程,也正是实现“知”的过程。

[1]刘观时:湖南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王阳明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