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传习录(上卷)·陆澄录》)
【译文】
“如果白天下功夫觉得纷扰不安,那么就静坐。如果懒得看书,就强行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的方法。”
“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傲视,则会受损。”
【解析】
有朋友对我说要多讲一些如何用阳明心学修炼内心的内容,重些实用,少些学术方面的内容。这里的两句话讲的就是炼心的方法,如果仅就字面意思看,也是平淡无奇,但是如果因此就忽视这两句话,那我要首先指出,你的心已经落入了好奇尚异的歧途,请回到正道上来。
世界上越是被看作老生常谈的话,往往越是至理名言。所以真理没有必要刻意往高处寻,它其实就在吃饭穿衣、行住坐卧之中,所谓的真水无香就是这个道理吧!阳明将这样两句话说出,陆澄也郑重其事地写了下来。因为它指出了十有八九的人都易犯的通病。
在对人类历史的总结中,我所听到的最发人深省的一句名言是: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话说得稍显偏颇,但是却极其深刻。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那些悲惨的事情,绝大多数是人们一犯再犯的老错误。
酒后驾车的危险,每个人都能讲得头头是道,但是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还是在我们身边日复一日地发生,甚至公众对这种新闻产生了“疲劳”。一边是人类“知”错照犯的根深蒂固的恶习,一边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永远离去。
再说说香烟。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发明的最滑稽的产品。人类一方面在香烟盒子上印上“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一方面使每年几千亿支香烟从生产线上堂而皇之地流向市场。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被香烟屠杀。如果这是发生在人类战争中的事件,人类早就群情激昂,义愤填膺了。但是,这个凶手是香烟,人们在它面前便像羔羊一样沉默。
“当怒火欲水正腾沸时,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得是谁?犯著又是谁?此处能猛省,转念回头,便为真君子矣。”这是明代一本语录体格言书《菜根谭》上的一句话,这句话说的是微观上人的“怒火欲水”,那么成千上万人的“怒和欲”,就是一种社会恶习,这句中“知得”的,是人的良知,“犯著”的,是良知被蒙蔽后私欲操控下的身体。酒驾是这样,吸烟是这样,人类一切明“知”故犯的行为都是这样,我之所以将“知”字加了引号,是因为在阳明先生看来,这种“明知故犯”的“知”其实不是真知。
虽然有时为了将《传习录》讲得更有趣些,我会不时地插科打诨,但是如果你真的只是想从《传习录》中寻求趣味,或者要从中寻找到一些修心的“宝典”“捷径”的话,那么你肯定会失望。阳明虽然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致良知”的光明大道,但是具体的修行过程还是要诚心诚意、脚踏实地,要有曾国藩说的那种“扎硬寨,打死仗”的精神才行。
回到阳明的话上来,脑袋感到乱时,就尝试静坐,让混乱的心绪慢慢平静下来;知道应该看书却又有偷懒的念头时,就强迫自己去看书。这就像中医中说的“缺啥补啥”,修心的诀窍,也仅此而已。
这里我还想补充一点儿现代西方人的研究观点,那就是人的情绪虽然能主导人的行动,但是人的行动同样能引导人的情绪。谈一下我自己的感受。我写文章时,也常常有偷懒的念头,每当面对那片空白的电脑屏幕,想到我需要敲击成千上万个字才能将其填满,畏难之情就油然而生。
我是怎么做的?首先,在良知的激励下,我强迫自己坐下来,先写一小段。随着写作的深入,思绪被打开,开始时的抵触情绪会自动消失,写作的乐趣会自然流露。那成千上万的字,也就这样一点点被敲出来了,所以“万事开头难”这句话确实是至理名言。
第一句阳明是告诉我们如何对付人的“惰性”。下面这句“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则是告诉我们如何对待人的“傲”性,尤其是年轻人,好胜心强,喜欢处处显示出高人一等,在和朋友相处时,这种凌人的气势很容易造成彼此间的矛盾。朋友之间本应互相切磋砥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旦互相轻视,互相攀比,与交友的本意已经是南辕北辙。友道是阳明非常重视的方面,这里虽然是说友道,但是其实和任何人相处都是这样,在网络上与那些互不相识的网友交流沟通,何尝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