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王阳明在给邹守益的书信中谈到了自己对“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的看法,其中写道:
随处体认天理,勿忘勿助之说,大约未尝不是。只要根究下落,即未免捕风捉影。纵令鞭辟向里,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尘。若复失之毫厘,便有千里之缪矣。世间无志之人,既已见驱于声利辞章之习,间有知得自己性分当求者,又被一种似是而非之学兜绊羁縻,终身不得出头。缘人未有真为圣人之志,未免挟有见小欲速之私,则此种学问极足支吾眼前得过。是以
虽在豪杰之士,而任重道远,志稍不力,即且安顿其中者多矣。
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王阳明在给邹守益的书信中谈到了自己对“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的看法,其中写道:
随处体认天理,勿忘勿助之说,大约未尝不是。只要根究下落,即未免捕风捉影。纵令鞭辟向里,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尘。若复失之毫厘,便有千里之缪矣。世间无志之人,既已见驱于声利辞章之习,间有知得自己性分当求者,又被一种似是而非之学兜绊羁縻,终身不得出头。缘人未有真为圣人之志,未免挟有见小欲速之私,则此种学问极足支吾眼前得过。是以
虽在豪杰之士,而任重道远,志稍不力,即且安顿其中者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