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文所述,王阳明于嘉靖七年(1528)七月十日上《八寨断藤峡捷音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五)时写道:“但恨身婴危疾,自后任劳颇难,已具本告回养病,却并未得到恩准。”

同年十月十日,在给聂豹回信之前,再次上《乞恩暂容回籍就医养病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五),向朝廷请求回家养病。

像往常一样,王阳明在上疏中表示,朝廷重用不才之身并委以降贼安国之重任,自己对此心怀感激,虽疾病缠身,也已做好克己奉公、为国牺牲的准备,这次因咳嗽和腹泻,导致身体极度衰弱,所以想尽早返乡养病。

在上疏的末尾,王阳明这样写道:

臣自往年承乏南赣,为炎毒所中,遂患咳嗽之疾,岁益滋甚。其后退伏林野,虽得稍就清凉,亲近医药,而病亦终不能止,但遇暑热,辄复大作。去岁奉命入广,与旧医偕行,未及中途,医者先以水土不服,辞疾归去。是后,既不敢轻用医药,而风气益南,炎毒益甚。今又加以遍身肿毒,喘嗽昼夜不息,心恶饮食,每日强吞稀粥数匙,稍多辄又呕吐。当思恩、田州之役,其时既已力疾从事。……竣事而出,遂尔不复能兴。今已舆至南宁,移卧舟次,将遂自梧道广,待命于韶、雄之间。……夫竭忠以报国,臣之素志也;受陛下之深恩,思得粉身碎骨以自效,又臣近岁之所日夜切心者也。病日就危,尚求苟全以图后报,而为养病之举,此臣之所大不得已也。

王阳明如此诚心诚意地奏请回乡养病,可是朝廷连他的这个小小的要求都没有满足。因此王阳明写道,自己将离开广东省广州府,去该省最北部的韶州府和南雄府一带等候圣旨。

另外,估计是这一时期,王阳明在书信《与黄宗贤(四)》(《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一)中写道:“遍身皆发肿毒,旦夕动履且有不能。”他打算再等十天,如果圣旨还不到的话就出发去南赣候旨。

另外,王阳明在其绝笔信《答何廷仁》(《王文成公全书》卷六)中如此描述他的严重病情:

区区病势日狼狈,自至广城,又增水泻,日夜数行,不得止。至今遂两足不能坐立,须稍定,即逾岭而东矣。诸友皆不必相候。果有山阴之兴,即须早鼓钱塘之舵,得与德洪、汝中辈一会聚,彼此当必有益。区区养病本去已三月,旬日后必得旨。亦遂发舟而东,纵未能遂归田之愿,亦必得一还阳明,与诸友一面而别,且后会又有可期也。千万勿复迟疑,徒耽误日月。总及随舟而行,沿途官吏迎请谒,断亦不能有须臾之暇,宜悉此意。书至,即拨冗。德洪、汝中辈亦可促之早为北上之图。伏枕潦草。

由此亦可知,王阳明的病情已极度恶化至不能坐立,其身体状况十分令人心痛。但是,尽管病情如此严重,王阳明仍然满怀回乡的喜悦之情,憧憬着和门人一起讲学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