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六年(1527)九月九日,王阳明从故乡越地出发,直奔广西省,踏上了他最后的征程。钱德洪和王龙溪也随军为王阳明送行,一直送到浙江省严滩。
王阳明一行沿钱塘江、富春江逆流而上,九月二十二日到达严州府桐庐县富春山下桐江河畔的钓台。
前面提到,与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并称为余姚四贤人的后汉严子陵曾在此垂钓,钓鱼的遗址建有钓台。王阳明经过此地时,吟诗《复过钓台》(《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并命人刻在驿亭的墙上。
忆昔过钓台,驱驰正军旅。
十年今始来,复以兵戈起。
空山烟雾深,往迹如梦里。
微雨林径滑,肺病双足胝。
仰瞻台上云,俯濯台下水。
人生何碌碌?高尚当如此。
疮痍念同胞,至人匪为己。
过门不遑入,忧劳岂得已!
滔滔良自伤,果哉末难矣!
王阳明为这首诗作跋,记录了随行者的姓名,有王龙溪、钱德洪、桐庐县知县沈元材、建德县知县杨思臣四人。
上述诗句开头四句中有“昔过钓台”,王阳明为了将在宸濠之乱中俘虏的宸濠部下从南昌府城押解到杭州,交给武宗亲征军的张永,当时曾路过钓台。
诗中还有“十年今始来”,宸濠之乱发生在正德十四年(1519),这里用的只是概数。此时,王阳明除了肺病恶化以外,双脚还长了茧子,步行困难,令人心痛。尽管自己处于如此困难的境地,他仍然心系天下苍生。
诗中最后两句,王阳明引用了隐者桀、溺嘲笑游历并游说各国的孔子的话:“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论语·微子篇》)还引用了据说是孔子评价隐者的话:“果哉!末之难矣。”(《论语·宪问篇》)
他感叹道:道之衰乱如同滔滔江水,令人伤心,如果放弃了世间之事,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正如他在前两句中吟诵的那样,圣人大禹为治理黄河,外出八年间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是为自己,为国家忧劳也是不得已的。这几句诗吐露了王阳明救世济民的信念。
严滩问答
不久,王阳明一行沿东阳江,经金华府,到达浙江省衢州府西安县。门人栾惠、王玑等数十人冒雨出迎。
王阳明吟诗一首,为《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
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
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
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在这首诗中,王阳明感叹现实与理想相反,自己以鸥为友的梦想破灭,迄今为止的事迹都是空虚的。又说自己不应该以兵马为事,如果天真书院(杭州府城南)建成的话,想和钱德洪、王龙溪一起讲学。钱德洪与王龙溪说要在天真建书院,两人不断地向王阳明讲述其益处,王阳明此时给两人写了另外一首诗(《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表示赞许。
钱德洪与王龙溪到此就该与王阳明分别了。当时王阳明与王龙溪的对话后来被世人称为“严滩问答”。王龙溪谈论到佛教的实相和幻相,王阳明这样说道:“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
这一说法云遮雾罩,看上去有点像禅的问答那样自相矛盾。而王龙溪则说:“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是本体上说功夫。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是功夫上说本体。”
王阳明回答说:“然也。”
当时在场的钱德洪未能充分理解这句话的主旨,之后经过数年修行,才确信本体与功夫合一。(《传习录》下卷)
在上述问答中,王阳明分别使用了两次“有心”和“无心”。必须注意的是,前半部分的“心”与后半部分的“心”内涵不同。也就是说,前半部分的“心”指的是“本来的心”,即“本心”;而后半部分的“心”指的是“私心、人心”。因此,前半部分说的“本心”,有则为实,无则为幻,为保持“本心”,努力使其不丧失,便是“本体上说功夫”。相反,后半部分的“心”是“私心”,无则为实,有则为幻,努力去除“私心”,保持本心,便是“功夫上说本体”。
总之,这段问答讲述的是本体即功夫、功夫即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之中有功夫,功夫之中有本体,本体与功夫合一,与知行合一主旨相同。
换句话说,王阳明认为,既没有无本体的功夫,也没有无功夫的本体,本体总是在功夫中提高,功夫是本体的作用。他说的本体就是良知,功夫就是致良知,即发挥心之良知。
吟长生之误
嘉靖六年九月二十五日,王阳明到达浙江省西部的常山县,弃舟登岸,进入江西省。他作诗一首,为《长生》(《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
《王文成公全书》中收录了二十一首“两广诗”,其中涉及良知的只有这一首《长生》。这首诗讲述的是:王阳明年轻时求长生,即求神仙之道,中年时意识到错误,转向圣学,领悟到了良知才是真道。
王阳明回到故乡越地讲学期间作了三十四首“居越诗”,这些诗的特色在于大多都论及阳明心学。由此可以看出,王阳明在领悟良知学以后,是多么用心地去宣扬它。世间朱子学者越是批判他,他对自己的学说越发有信心,因此激发了他的救世豪情。
现将《长生》诗抄录如下:
长生徒有慕,苦乏大药资。
名山遍探历,悠悠鬓生丝。
微躯一系念,去道日远而。
中岁忽有觉,九还乃在兹。
非炉亦非鼎,何坎复何离;
本无终始究,宁有死生期?
彼哉游方士,诡辞反增疑;
纷然诸老翁,自传困多歧。
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我们需要特别留意最后四句。因为诗中讲道,我们心中现存的良知是宇宙的根本,这才应该是吾师,我们不应当向圣人学习。这显示了王阳明对良知的绝对信赖。因此,次年王阳明去世时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也是理所当然的。
顺便提一下,诗中的“坎”与“离”都是《周易》中的卦名。“坎”为水卦,卦象是同卦上下相叠,表示虽然困难重重,踏踏实实地努力便可突破难关。“离”卦与“坎”卦正好阴阳相反,即象征火的同卦上下重叠,表示要守中庸之道,养柔顺之德,便可逢凶化吉。《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上经三十卦始于“乾”“坤”,终于“坎”“离”。
功夫只是简易真切
王阳明从浙江省进入江西省后,从广信府上饶县再次登舟,沿上饶江和弋阳江西下。途中,徐樾、张士贤、桂等门人提出要拜见王阳明,王阳明则因为尚在征途,答应归途相见。然而徐樾从广信府贵溪县跟随王阳明的船只直到靠近鄱阳湖的饶州府余干县,王阳明只好让他到船上来说话。
嘉靖六年十月,王阳明从鄱阳湖沿赣江向南逆流而上,到达南昌府港口南浦。八年前南昌府曾是宸濠之乱的主战场,王阳明在此留下了诸多回忆。南浦港的码头上挤满了头顶香炉前来欢迎的军民,街道上也是水泄不通的人群。王阳明乘坐的轿子是从人群的头顶上传递到南昌府官衙的。来官衙拜见王阳明的人络绎不绝,官府只得安排这些人从东门进然后西门出,有很多人出去后又排队进来。从上午八点左右开始,一直到下午两点才结束,之后军官又召开了正式的欢迎仪式。
翌日,王阳明拜谒孔庙后,在明伦堂讲《大学》,堂内挤满了听众,还有很多人挤不进去。唐尧臣(字廷俊)以前不相信阳明学,自从前一天出迎开始心动,拜见王阳明后惊叹说:“三代后安得有此气象耶!”他借给王阳明献茶之机挤入明伦堂旁听,从此不再怀疑阳明心学。唐尧臣此时拜师,后来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于杭州天真书院重刻《阳明先生文录》和《传习录》。
此时王阳明作了一首诗,为《南浦道中》(《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
南浦重来梦里行,当年锋镝尚心惊。
旌旗不动山河影,鼓角犹传草木声。
已喜闾阎多复业,独怜饥馑未宽征。
迂疏何有甘棠惠,惭愧香灯父老迎!
意思是说,我(王阳明)来到宸濠之乱的战场南浦,简直像做梦一样。回想起当时战争的情形,心潮起伏。山河中虽没有旌旗摇曳,风吹草动的声音却让人想起战鼓与号角声。当地的百姓恢复了日常的生息,这令人很高兴,但是我(王阳明)又担忧饥馑与繁重的苛税。周召公施行善政,受百姓爱戴,他办公之地的棠梨树都得到了保护。我是个愚笨的人,本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看到这么多父老乡亲顶香出迎,实在是愧不敢当。
王阳明从南昌府沿赣江逆流南下,到达吉安府。此地与王阳明渊源颇深。宸濠之乱爆发时,王阳明在此地指挥,又在此地举兵讨伐宸濠,之前从流放之地龙场被释放后,受命担任庐陵县知县。三百多门人出迎,并将他引领到吉安北邻的名胜螺川驿站。
因为时间有限,王阳明站立讲学,他讲道:“尧、舜生知安行的圣人,犹兢兢业业,用困勉的功夫。吾侪以困勉的资质,而悠悠****,坐享生知安行的成功,岂不误己误人?”又说:“良知之妙,真是‘周流六虚,变通不居’。若假以文过饰非,为害大矣。”(《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四《年谱三》)临别时又说:“功夫只是简易真切,愈真切,愈简易;愈简易,愈真切。”王阳明如此论述良知学的简易,简易之学到了王阳明这里已经达到极致。王阳明此时写下了书信《寄安福诸同志》(《王文成公全书》卷六),上一段话便记录在书信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