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平定闽广匪患后,奏请设立了清平县;平定横水、桶冈匪患后,奏请设立了崇义县;当他剿灭浰头匪患后,随即奏请设立和平县。
正德十三年(1518)五月一日,王阳明上《添设和平县治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一),随即获准。在文中,王阳明详述了自洪武之后,浰头地区的贼匪活动情况及分布状况,阐述了设立县治的必要性。
窃见龙川和平地方,山水环抱,土地坦平,人烟辏集,千有余家。东去兴宁、长乐、安远,西抵河源,南界龙川,北际龙南,各有数日之程。其间山林阻隔,地理辽远,人迹既稀,奸宄多萃。查得父老相传,原系循州龙川、雷乡二县,后因地方扰乱,人民稀少,除去循州、雷乡两处,止存龙川一县。洪武初间,龙川尚有五十五里,其后州县既除,声教不及。洪武十九等年,贼首谢仕真等相继作乱,将前项居民尽行杀戮,数百里内,人烟断绝。自此,贼巢日多,民居日耗,始将龙川县都图并作七里。迄于近年,民遭荼毒,遂至此极。如蒙怜念,于和平地方设建县治,以控制瑶洞;兴起学校,以移易风俗;及将和平巡检司改立浰头,屯兵堤备,庶几变盗贼之区为冠裳之地,实为保安至计。
为实现浰头地区的长治久安,使百姓安居乐业,王阳明奏请朝廷设立和平县。疏文末尾充分显示出王阳明深厚的爱民之情。
今赖朝廷威德,巢穴**平,若不乘此机会,复建县治以扼其要害,将来之事,断未可知。臣等班师之日,胁从投招者尚不满百,今未两月,远近牵引而至且二百矣。若县治不立,制驭阔疏,不过一年,泛然投招之人必皆复化为盗。其时又复兴师征剿,剿而复聚,长此不已,乱将安穷!
夫盗贼之患,譬如病人,兴师征剿者,针药攻治之方;建县抚辑者,饮食调养之道。徒恃针药之攻治,而无饮食以调养之,岂徒病不旋踵,将元气遏绝,症患愈深,后虽扁鹊、仓公,无所施其术矣。臣等窃以设县移司,实为久安长治之策。伏愿皇上鉴往事之明验,为将来之永图,念事机之不可失,哀民困之不可再,俯采臣等所议,特敕该部早赐施行。
及照建县之所,地名和平;以地名县,以为得宜。乞从所奏,并将该设职官印信即与铨选铸给。简员以省费,均地以平徭;移巡司以据险要,宽赋役以苏穷民。如此,则夷险为易,化盗为良,可计日而效。不惟臣等得以幸逃日后之谴责,朝廷亦免再役之勤,百姓永享太平之乐矣。
王阳明奏请设县时,通常根据当地地名来拟命县名。由“清平”“崇义”“和平”三县之名不难发现,这些县名中也蕴含着王阳明的治世理念。
平定浰头匪患后,王阳明又派兵围剿流窜于广东、江西、湖广三省交界处的残匪。
正德十三年(1518)六月十五日,王阳明上《三省夹剿捷音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一),上奏此次剿匪战果。在该疏文中,王阳明叙述了大匪首高快马(又称高仲仁)、李斌、吴凡侵扰三省,荼毒百姓的真实情况。同时,他还详述了围剿过程及军规、军令等具体内容。
由于王阳明征剿浰头贼匪时已身心俱疲,此次未能亲率大军出征,但他还是下达了详细的作战指示,部下将官也一举剿灭了盘踞于三省交界处的残匪。
此役中,官军共擒斩贼匪两千八百零九人、俘虏五百零四人,可谓大获全胜。双方交战时,王阳明指示部下:“若贼势难为,兵力不逮,或先散离其党与,或阴诱致其腹心,声东击西,阳背阴袭,勿拒一议,惟求万全。”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兵以诈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王阳明向属下阐述的正是这些战术思想。
在此疏文中,王阳明为做到赏罚分明,特奏请自贬,同时为各将官请功。这一点难能可贵。王阳明写道:“臣以凡庸,兼复多病,缪膺地方之责,属征调四出,不能身亲督战。然赖总督诸臣先已布授方略,领哨诸将得以遵照奉行,勠力效死,竟收完绩。真所谓碌碌因人成事,虽无共济之功,实切同舟之幸。”
由于南赣戡乱有功,王阳明于正德十三年六月六日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朝廷赏赐荫子锦衣卫,世袭百户侯。同年六月十八日,王阳明上《辞免升荫乞以原职致仕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一),请求以原职卸任,回乡务农。在该疏文中,王阳明将此次剿匪的功劳全部归结于朝廷任人唯贤、用人不疑。他强调,马车跑得顺畅是因为车夫御马有方,而朝廷就是车夫,自己不过是识途老马而已。然而,此次请辞仍未获准。
另外,王阳明还向兵部尚书王琼汇报了此次剿匪的经过及设立县治等事项。同时,他也希望王琼能允许自己辞官。
正德十四年(1519)正月初二、十四日,王阳明分别再上《升荫谢恩疏》和《乞放归田里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一),申请辞官。据《乞放归田里疏》可知,王阳明于正德十三年十月二日和十二月二十九日曾分别上疏请辞。同时,他还曾致信王琼,求其为自己说情。然而,王阳明的历次上疏请辞,均未获准。最终,王阳明因军务缠身而未能见到祖母岑氏最后一面。此后,父亲龙山公也因年迈多病而卧床不起,王阳明思父心切,便再次上疏请辞。
就此事而言,王琼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其实则不然。当时,宁王朱宸濠野心勃勃、蓄势待发,王琼对此早有察觉,他执意留用王阳明,就是为日后平乱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