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水大匪首谢志珊被诛杀后,众将官纷纷向王阳明提出官军应该乘胜追击,直捣桶冈匪巢。对此,王阳明却持不同意见。

依据钟景所言,桶冈乃天堑要塞,进出之路仅有锁匙龙、葫芦洞、茶坑、十八磊、新池五处。要进入这五处要塞,仅能凭借栈梯攀缘而上,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且有众多横水残匪流窜至此,桶冈贼匪也进一步加强了戒备。

王阳明认为,官军抵达后不宜立即开战,应先让军队就近驻扎,休整队伍以壮军威,然后再设法劝降敌军。王阳明指出,贼军见官军所向披靡,必然心生忌惮,大匪首蓝天凤极有可能前来归降。即便对方不降,其军心也会逐渐涣散,此时举兵则大事可成。

十月二十八日深夜,王阳明派义官李正岩、刘福泰及钟景前往桶冈游说蓝天凤,并将归降的最后期限定于十一月一日正午。

蓝天凤听闻李正岩等三人之言,不禁大喜过望,遂考虑归顺。他召集各山寨匪首商议此事,然而众人争执良久迟迟没有结果。此前,官军已开始进攻桶冈。十月三十日夜,官军分别抵达锁匙龙、葫芦洞、茶坑、十八磊、西山界等关隘,并秘密布置好军队。

十一月一日突降大雨,贼军认为官军不会此时进兵,而李、刘等人也还在继续与蓝天凤商谈归降一事,故而贼军放松了警惕。所以当官军从四面八方发起攻击时,贼军皆大惊失色,只得匆忙布防迎敌。各路官军团结一致、奋勇杀敌,终于大败贼军。

次日,官军乘胜追击,一举**平桶冈、梅伏、乌池、西山界、锁匙龙、黄竹坑、十八磊、铁木里、土地、葫芦洞、员分、背水坑、太王岭十三处匪巢。

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官军就基本剿灭了桶冈匪患。王阳明又命官军严守各险要隘口,彻底消灭残匪。同时,王阳明亲率一部驻扎在茶寮。

十一月五日至十三日,官军又相继攻破了上新地、中新地、下新地、杉木坳、原陂、木里、板岭、天台庵、东桃坑、龙背十处匪巢。大匪首蓝天凤在逃跑时被官军包围,最终跳崖而亡。

与此同时,湖广统兵参将史春为与王阳明会合,急率军队奔桶冈而来。当他抵达省界郴州时,收到王阳明派发的公文,获悉桶冈之贼已被尽数剿灭,惊喜不已,随即感叹:“我等花费一年时间备战,仍唯恐不足以迎敌。而王阳明先生剿匪竟不费吹灰之力,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早晨出战,傍晚即告捷,真乃神人也!”

王阳明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扫平了横水、桶冈的八十余处匪巢,抓获及斩杀谢志珊、蓝天凤等八十六名匪首及三千一百六十八名匪众,另俘虏三千六百余人。

在《横水桶冈捷音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的末尾,王阳明尽数列出有功将领的官职及姓名,对他们身先士卒、不惧危险的精神予以褒奖,同时请求朝廷对他们论功行赏。这些将领包括监军副使杨璋,参议黄宏,领兵都指挥佥事许清,都指挥行事指挥使郏文,知府邢珣、季敩、伍文定、唐淳,知县王天与、张戬,指挥余恩、冯翔,县丞舒富等二十余名官员。

王阳明平定横水、桶冈匪患后,于正德十二年(1517)闰十二月五日,再上《立崇义县治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请求朝廷从上犹、大庾、南康三县划分新地以设立崇义县,并在横水镇设立县治。

桶冈地势极为险要,四周尽是悬崖峭壁,凭此天险,贼匪才得以有恃无恐。官府曾多次派兵征剿,但都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方占据着有利地势。王阳明担心官军一旦撤走,残匪流寇又会重新占据此地,继续为非作歹。因此,官府必须派兵驻守桶冈。

茶寮隘是桶冈的险要关口,贼匪曾长年派兵驻守于此,以拒官军。茶寮即茶馆,当地茶馆甚多,因此得名茶寮隘。王阳明率军队驻扎此地后,随即命部下去各处险要关口巡视。茶寮隘东邻赣州府的兴国,南邻广东省的仁化、乐昌,西邻湖广省的桂东、桂阳,北邻江西省吉安府的万安。鉴于桶冈重要的地理位置,王阳明最终决定于此处设立哨所及巡检司。

茶寮隘位于今桶冈村的北部,桶冈村隶属于崇义县思顺乡。此处立有一座茶寮碑,也称碑记石。关于此碑记石的由来,《崇义县地名志》有相关记载:“此碑原名为茶寮碑,因其立于茶寮隘而得名。又因石碑上刻有文字,另称为碑记石。此碑位于恩顺人民公社桶冈大队管辖区。正德十二年,王阳明带兵剿平桶冈贼匪后,特立此碑以示纪念。茶寮碑高两丈五尺,碑身需十一个人才能合抱。整座石碑气势恢宏,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平茶寮碑

正德丁丑(十二年),瑶寇大起。江、广、湖、郴之家骚然,且三四年矣。于是三省奉命会征,乃十月辛亥(九日),予督江西之兵自南康入。甲寅(十二日),破横水、左溪诸巢,贼败奔。庚申(十八日),复连战,奔桶冈。十一月癸酉(一日),攻桶冈,大战西山界。甲戌(二日),又战,贼大溃。丁亥(十五日),尽殪之。凡破巢八十有四,擒斩三千余,俘三千六百有奇,释其胁从千有余众,归流亡,使复业。度地居民,凿山开道,以夷险阻。辛丑(二十九日),师旋。于乎!兵惟凶器,不得已而后用。刻茶寮之石,匪以美成,重举事也。提督军务都御史王某书。(《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五)

其中,“兵惟凶器,不得已而后用”,充分表明了王阳明对战争的态度。最终,朝廷很快批准了王阳明的申请,于横水、桶冈设立了崇义县,交由南安府管辖。自从横水、桶冈地区设立县治以来,当地治安状况逐步好转,贼匪流寇难于在此安身,百姓从此安居乐业,不必再担心贼匪作乱。无论是之前的清平县,还是后来的崇义县,王阳明的最终目的都是维护治安、稳定民生。

正德十四年(1519),崇义县县民为纪念王阳明,特在当地建起一座祠堂。该祠堂位于先师庙以西,名为“都宪王阳明公祠”。后来,祠堂被损毁,现在的崇义中学所在地即为该祠堂原址。此外,崇义县文化馆的大院里至今仍保存着两座石碑,这两座石碑修造于明隆庆二年(1568),其中一块石碑上刻有《重修新建伯王阳明祠堂记》。据说,此文作者也是余姚人。另一座石碑上则刻有“明新建侯王文成公祠”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