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返京之后,虽然过上了官宦生活,但仍经常羡慕隐士的高风亮节,有时心中会涌起隐遁山林之意。因此,王阳明一有闲暇就去游山玩水,顺便游览位于深山幽境中的寺院。他曾作《寄隐岩》(《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开篇写道:“每逢山水地,便有卜居心。”
而在湛甘泉出使安南的前一年,王阳明就游览了香山,并且宿泊在香山寺。香山是京城西郊的一处山清水秀之地,有许多有名的佛寺和道观。王阳明在香山作《香山次韵》(《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一诗:
寻山到山寺,得意却忘山。岩树坐来静,壁萝春自间。楼台星斗上,钟声翠微闲。顿息尘寰念,清溪踏月还。
在诗中,王阳明记述了自己登香山的经历:登上香山之后,静坐于幽境之中,望着天空中的星星,听着从树林间传来的钟声,仿佛已经脱离了俗世,然后带着这份心情返回住处。王阳明找寻这样的幽境,其实就是为了追寻“物外(俗世之外)之情”。在香山期间,王阳明还作了《夜宿香山林宗师房次韵二首》(《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其中有这样的诗句:“幽壑来寻物外情。”“久落泥涂惹世情,紫崖丹壑是平生。养真无力常怀静,窃禄未归羞问名。”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平生羡慕仙境,但一直未能得道,他为自己不能抛弃俗心,不能切断官场名利的牵绊而感到羞愧,所以他才会去寻找幽境,希望借此来求得“物外之情”。
身为一位儒者,王阳明为何会羡慕仙境呢?其实不只是王阳明,这种情结在很多儒者身上都有体现。儒者羡慕仙境,并不像隐士那样是因为厌倦了尘世,希望自己永远隐遁起来,而是为了追寻高远的理想。在仙人栖居的深山幽谷中游历,通过游历让自己忘却俗情,这样的生活才更符合儒者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