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象祠记》中强调:人性本善,世间任何人都可以被感化。

据《尚书》和《孟子》记载,舜的同父异母弟弟象一直想杀死舜,是一个不悌的弟弟。父亲瞽叟无道,象不但不去劝阻,反而还鼓动其做出对舜的不慈之举,因此象又是一个不孝的儿子。但是,象后来被舜的仁德所感化,开始虚心向善。舜继位之后,封象于有庳。后来,有庳民众还为象建了祠堂,世世代代祭祀象。但非常遗憾,象祠被毁于唐代。

象祠原位于灵博山,居住在当地的苗族百姓把象当作神来供奉。宣慰使安君受苗族百姓之请,决定重修象祠,于是委托王阳明为此作记。

王阳明在《象祠记》中写道,象被舜感化之后,被封于有庳,他任贤使能,安于其位,恩泽于民,使得政治清明,所以在象去世后,百姓一直怀念他。他在《象祠记》的末尾写道:“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据此可见,王阳明决意修行品德,使自己成为一位有德的君子,能够感化龙场的“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