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明孝宗驾崩,太子朱厚照即位,庙号武宗。翌年,改年号为正德。明孝宗是明代屈指可数的贤君,而明武宗则是明代头号愚傻皇帝。但是,据清代大儒毛奇龄在《武宗外记》中记载,明武宗容貌端严,爱好读书,记忆力超群,还是太子时明孝宗以及诸位大臣都非常看好他。此外,明武宗还是明朝诸代皇帝中最喜欢动用武力的皇帝。
武宗即位时年仅十五,父亲去世之后他再无忌惮之人,于是就开始宠幸起平时跟自己比较亲近的刘瑾等八名宦官,人称“八虎”。这八名宦官自幼时起就服侍武宗,当武宗被定为太子后,他们更是想各种花招逗武宗开心。
大学士刘健和谢迁看到刘瑾等人引诱武宗,都非常气愤,于是上书劝谏武宗疏远宦官。刘健和谢迁二人是孝宗驾崩前的托孤重臣,也是正义凛然之士,遇到问题都会直言不讳。刘瑾等人看到他们的上书之后,都非常恐惧,心中惴惴不安,主动向武宗请辞。这时,户部尚书韩文联合六部九卿诸位大臣联名上书,请求杀掉“八虎”,以图永绝后患。
在当时的宦官中,也有耿直刚正之士,司礼大监王岳便是如此。他虽身居大监要职,但不肯与刘瑾等“八虎”同流合污,并劝谏武宗除掉“八虎”。受众人的影响,武宗的想法也出现了动摇,他打算第二天就颁布圣旨,将“八虎”绳之以法,但这一消息不慎走漏。
“八虎”之中,数刘瑾最为奸诈多智,他获悉消息后没有丝毫迟疑,连夜召集“八虎”中的其他宦官,一起到武宗面前哭诉说:“陛下为何要杀我们呢?我们平日对陛下忠心耿耿,言听计从,何罪之有啊?而王岳等人,他们对陛下毫无功劳,反而联合起来陷害我们。他们这是不臣之举,真正有罪的应该是他们。”
武宗看刘瑾等人哭得挺可怜,又想起他们以前对自己忠心耿耿,于是就改变了主意,下令逮捕了王岳。武宗当即任命刘瑾掌管司礼监,还任其为禁军总督。至此,刘瑾掌握了宫内和禁军要职,且朝廷内外其他重要职位也都由“八虎”担任。他们立即谋划剪除王岳和其他忠义之臣。
所有这一切变故都发生在一夜之间,诸位大臣对此还一无所知。第二天,他们齐聚大殿,等待武宗下达最后的诏书,但等来的结果和他们期待的完全相反。诸位大臣看到大势已去,于是纷纷上书请辞。刘瑾伪造圣旨,批准了刘健和谢迁的请求。
这样一来,刘瑾开始专权,祸乱朝纲。凡是可能会触怒武宗的劝谏,刘瑾都会处理掉。他对内迎合君心,对外施以严法,一旦有人违逆了他的意愿,都会被严加惩戒。后来,南京科道戴铣因为劝谏皇帝而入狱。王阳明也因为上书替戴铣求情而触怒武宗和刘瑾,最终被贬谪到贵州龙场。
东正堂对此评价说:
东汉末年,窦武、陈蕃等大臣想除掉宦官曹节,反被曹节所杀。唐文宗执政时,大臣郑注和李训想除掉宦官仇士良,后来也是被宦官所害。刘瑾之事和以上所述有些相似,都是因为密谋泄露,给对方造成了可乘之机,从而留下千古遗恨。由于这些大臣过于疾恶如仇,最终造成了“穷鼠咬狸”的惨剧。仔细想来,明孝宗托付的顾命大臣原来只是一些忠诚义愤有余、智慧谋略不足之士。
东正堂评价“武宗之罪”:明武宗最初还有挽救时局的机会,但随着他一系列错误的用人政策,这种机会就一去不复返了。武宗曾经到大学士杨一清的家中拜访,向他求书,二人还一起作诗,君臣之间充满难分难舍的奇特之情。通过武宗对杨一清的赞赏,可以看出武宗的爱才之心,也可以看出他有成为英明有为君主的潜质。但由于他上任伊始就出现用人失误,最终导致围绕在自己周边的全是小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某一天突然良心发现,那也是后悔莫及了。(《阳明先生全书论考》卷十四《年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