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阳明悟得佛教和道教之不足的第二年,即弘治十六年(1503),王阳明三十二岁,是年,他受会稽太守佟公之邀,从杭州来到会稽山为百姓祈雨,并作《祈雨文》一篇。
据《送绍兴佟太守序》(《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九)记载,成化十八年(1482),竹轩公带着王阳明到北京定居,后来佟公搬到了他家隔壁。当时的王阳明虽然尚幼,但已经觉得佟公将会成为一位栋梁之材。佟公吏治严明,刚健果敢,后来转任苏州,政绩斐然,深得苏州当地士大夫的钦佩。王阳明对其更加信任。此后,佟公又转任王阳明老家绍兴府的太守。王阳明对他充满期待,特意送序一首。在序的末尾,王阳明写道:“公虽不久于吾郡矣,如其不得公也,则如之何!”
据此也可以看出王阳明对佟公的期待是多么大了!
弘治十六年四月至八月,会稽地区遭遇大旱。佟公特意邀请王阳明前来祈雨。王阳明最初坚决不肯,但经不住佟公的多次邀请,最终决定前往会稽山祈雨,并作《祈雨文》一篇。
古时祈雨多用书符或者咒水,方术之士有时也会通过法术来求雨,但是儒家经典中对此皆无记载。
之所以邀请王阳明来祈雨,可能跟王阳明在阳明洞中修行道术、能够发挥灵能的传闻有关。王阳明熟悉佟太守的才德,同时也被他的爱民之心所打动,最终答应了佟公的请求,愿意前往会稽山求雨。王阳明在《答佟太守求雨》(《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一)的开篇写道:“昨杨、李二丞来,备传尊教,且询致雨之术,不胜惭悚!今早谌节推辱临,复申前请,尤为恳至,令人益增惶惧。天道幽远,岂凡庸所能测识?然执事忧勤为民之意真切如是,仆亦何可以无一言之复!”
王阳明在《答佟太守求雨》中发誓将排斥前文提到的异端之术,专心致力于修己治人的儒学之道,用自己的诚心来感动山川社稷之神。在文章的末尾,王阳明写道:
夫以执事平日之所操存,苟诚无愧于神明,而又临事省惕,躬帅僚属致恳乞诚,虽天道亢旱,亦自有数。使人事良修,旬日之内,自宜有应。
仆虽不肖,无以自别于凡民,使可以诚有致雨之术,亦安忍坐视民患而恬不知顾,乃劳执事之仆,仆岂无人之心者耶?
一二日内,仆亦将祷于南镇,以助执事之诚。执事其但为民悉心以请,毋惑于邪说,毋急于近名,天道虽远,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通过《答佟太守求雨》一文,我们也可以窥见王阳明信奉儒学、排斥道教神仙之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