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之学”与三教合一(1 / 1)

王阳明在晚年时觉得如果修习自己创立的“良知之学”,那么佛教所追求的“解脱”和道教所追求的“长生”可以一并获得。

据《阳明先生年谱》记载,嘉靖二年(1523),王阳明五十二岁。十一月,都御使林见素前往萧山,王阳明迎接,林见素的随行弟子张元冲在舟中问王阳明:“二氏与圣人之学所差毫厘,谓其皆有得于性命也。但二氏与性命中着些私利,便谬千里矣。今观二氏作用,亦有功于吾身者,不知亦须兼取?”

王阳明回答说:“说兼取,便不是。圣人尽性至命,何物不备?何待兼取?二氏之用,皆我之用。即吾尽性至命中完养此身,谓之仙;即吾尽性至命中不染累,谓之佛。但后世儒者不见圣学之全,故与二氏成二见耳。”

“譬之厅堂三间共为一厅,儒者不知皆吾所用,见佛氏,则割左边一间与之;见老氏,则割右边一间与之;而己则自处中间,皆举一而废百也。”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据此可以看出,王阳明在晚年时已经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三教合一的思想,但他没有刻意强调自己的这一思想。在上文中,王阳明指出,如果认真修行儒学,那么佛教所言的“解脱”和道教所言的“长生”可以一并求得。除此之外,王阳明还论述了道教与佛教的偏颇之处,并对其加以批判。

当良知现成派形成后,王阳明的弟子们开始强调他的三教合一思想。例如,王阳明的高徒、良知现成派的代表人物王龙溪就曾评价说:“先师的良知之学乃三教之灵枢。”同时还指出:“吾儒未尝不说虚,不说寂,不说微,不说密,此是千圣相传之秘藏。从此悟入,乃是范围三教之宗。”(《三山丽泽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