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入才能大产出(1 / 1)

小打小闹不行,要大投入大产出。此前,大家做文化产业都是小投入,一台戏、一部电影地做。这种模式存在两个问题:首先不能快速做大,第二效益非常低。

很多人认为大投入意味着大风险。其实不然,小投入风险才大。大投入不会一拍脑袋就干,会有充分分析、反复琢磨,更要做收入预测计算。

文化旅游城的投资都是几百亿,最小的西双版纳文旅城也投资了160亿元,其他的都在190亿元以上,这么大的投资我们也做了保守收入预测。每个项目的收益都在几十亿元,有这么多项目支撑,才可能实现目标,缩短与世界文化企业的距离。

——王健林在《成都商报》成立20周年大型公益讲座上的演讲

“这是我第一次面向社会,就万达文化产业做公开演讲”,在《成都商报》举办的以“我看未来20年”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演讲中,王健林**澎湃的演讲彰显了其一心想要打造世界一流文化企业的雄心壮志。

从“逼上梁山的被动”到“自觉转型升级”,王健林认为,万达的文化产业转型经历了“思想上的跨越”。在他看来,文化已从“事业”进入了“产业”,要做出影响世界的文化品牌,万达唯有从模式上进行根本革新,“小打小闹不行,要大投入大产出。”

王健林认为,想要把中国文化产业做出品牌,做到一流,一定要改革文化产业模式。至于如何改革,他给出了六字答案:大投入,大产出。

万达备受外界期待的舞台秀《汉秀》和电影科技娱乐两个项目,在2014年与大众见面了。据统计,《汉秀》投资25亿元,电影科技娱乐投资35亿元,不含土地,两个项目仅建筑和设备投资就高达60亿元,实为大手笔。

王健林相信,大投入一定有大产出。“虽然成本60亿元,但这两个项目年收入预计最低10亿元,扣掉成本后效益非常可观,几年就能收回成本。”据王健林预计,这两个项目必将创造中国单个文化项目收入之最的记录。

“大投入大产出”的“大智慧”背后不难看出王健林的“大目标”:“万达文化集团有一个很远大的目标,力争在2020年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10名,而一台戏一台戏地做、一部电影一部电影地拍,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

2010年年初,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接手广州恒大俱乐部时曾喊出“五年夺得亚洲冠军”的口号。当时,这样的豪言被圈内人当成了笑话。然而,兑现的时刻很快就来临了。在2013年亚冠联赛决赛次回合的角逐中,广州恒大队主场1∶1战平韩国首尔FC队,但由于双方首回合的较量以2∶2收场,因此两队总比分打成3∶3平。不过,恒大凭借客场进球多夺得冠军,成为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支问鼎亚冠冠军的球队。

这个冠军让中国足球23年无缘亚洲顶级俱乐部赛事的尴尬纪录被打破,升入中超三年完成联赛三连冠,夺取亚冠联赛冠军,种种荣誉背后离不开总舵手许家印的正确决策和勇敢投入。

回想2010年年初,广州足球陷入低谷。恒大以一亿元买断广州足球俱乐部的全部股权。三年间,许家印累计投入15亿元,引进多名世界级球星:穆里奇、孔卡、埃尔克森、巴里奥斯、克莱奥等,虽然他们最终都离开了恒大,但孔卡、穆里奇、埃尔克森打造的恒大前场“南美三叉戟”曾让中国国内俱乐部,甚至亚洲众豪门都感到心惊胆战。

在许家印“大投入”的决策下,恒大由此开启了一段快速上升的“直升机”旅程,2011年夺得中超冠军,此后不仅在中超赛场实现了“三连冠”,而且成了横扫亚冠赛场的虎狼之师。

2015年,足球俱乐部的门票收入为2.1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增长了1.55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高产出的前提是高投入,除了在明星球员和主教练方面的疯狂投入,恒大在球队的薪资激励制度上的力度也同样犀利。以亚冠联赛为例,胜一场就奖励300万元,每晋一级额外奖励1000万元,即使打平也有100万元的高额奖励。

除此之外,征战亚冠联赛还将增设“为国争光奖”,即每场比赛每净胜对手一球,额外奖励球队人民币300万元。据累计,仅2015年恒大球员获得的亚冠奖金就高达1.26亿元,其中仅半决赛主场对阵一场就入账2900万元。据粗略统计,恒大五年多来在足球方面的投入已超过了30亿元。

如今,外界不禁产生疑问:恒大已经迎来了“大投入大产出”的收获期,每年数亿元的投入还能持续多久?

许家印曾表示,恒大集团搞足球,前两年都是大幅度投入,但从第三年或者第四年开始,应该逐渐进入回报期,投入的力度也会递减。他相信在大投入的刺激后,恒大总有一天有能力通过足球赚钱。

大投入不是置风险于不顾,而是在大变革时期魄力决策的重要体现,为了大产出而做出的大投入,是大智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