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从2006年开始涉足文化产业,到现在已经涉及文化旅游城、电影产业、舞台演艺、电影娱乐科技、主题公园、连锁儿童娱乐城、连锁量贩式KTV、报刊、艺术收藏等领域。2012年,万达在北京注册成立文化产业集团,成立当年文化产业收入超过百亿元,2013年收入255亿元,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文化产业30强第一名。今年万达文化集团收入目标是320亿元,但估计会更高。万达文化产业收入每年以百亿元增长,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文化集团收入超过8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十名。
——王健林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讲座
近年来,万达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速度,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领域,惊人的“万达速度”一次又一次拔得了跨界竞赛的头筹。自1988年创立到目前为止,万达已形成了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旅游投资、文化产业、连锁百货五大核心产业。
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大多都会兼顾发展一些辅业,但大部分还是和地产、建筑相关的,而万达开创了先例。2012年,万达收购了美国AMC(北美第二大电影院线),中国的一家房地产企业竟然跨界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万达也成了地产界的“跨界大咖”。
同年,万达在中朝边界附近开设了一个滑雪度假村,并计划在未来数年,建设三座度假村,设施主要有高级水边宾馆,迪斯尼(Disney)风格的主题公园,拉斯韦加斯式的表演。
万达院线每年以100块银幕的增速爆发式扩张。此外,万达院线旗下几乎所有影院都是自有资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高度统一,形成了商业地产和院线联动的万达模式。
现代商业社会,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因为一切都在经历重新洗牌的过程,不按规则出牌,打破陈规,走多元化道路才能抢占先机。有人可以白手起家,有人也会在一夜之间输得倾家**产。不管创新之路是否通向成功,墨守成规只能眼看着别人来瓜分你的地盘。
万达进军娱乐产业称得上是一次特立独行的挑战,如果把地产看作硬产业的话,娱乐业无疑是一种软产业。这也印证了一句话:跨界的,从来不是专业的,全部来自于另一个领域。
万达由硬及软的跨界发展,正在推动着万达产业帝国越做越大。相对于传统的地产企业,万达的成就在于利用房地产业的基础创造了综合型产业帝国,衍生出电影院线、旅游等第三产业。万达的文化产业则赋予了其更大的声名和更多的赞誉,一时间使其名气大噪,地产业也因而被推向了另一个高度。
万达的目标是什么?是将万达建设成“世界超一流级别的公司”,提升国家的声誉。王健林说,像美国、英国等世界大国的力量和影响来自伟大公司的力量和影响,大公司“提升了国家形象,造就了超级大国”。他认为,现在就是企业在中国发挥同样作用的时刻。对他来说,中国梦的精髓就是:像万达这样的中国企业去创造财富,传播影响,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主导地位铺平道路。
万达正在努力实现其打造全球化的房地产和娱乐帝国的梦想。王健林曾多次表示,让企业的力量来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和影响力。由于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卓尔不群的思想,注定了万达未来的舞台是国际舞台。
科技的进步不断淘汰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不前行就是在倒退,不变通就是在自取灭亡。未来几年,是中国商业领域大规模变革的时代,所有大企业都面临重组。一旦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来不及变革的企业,就只有两种结局,要么苟延残喘,要么被尘土掩埋。
万达集团的跨界传奇虽然难以复制,但其经验值得传统企业反复推敲,再大的基业墨守成规也会成为中空蠹木。传统企业要想迎合市场做大做强,只守住自己领域的一亩三分地是很难玩出什么花样的,要么被逼转型,要么玩跨界多元化产业经营。显而易见,只有玩跨界才是真正的出路和希望,并最终使企业达到“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领先地位。
现在,跨界的多元化竞争已经成了现代商业竞争的一种重要模式,你不主动跨界就一定会有别人跨界来抢占你的地盘。只有多元化跨界发展的企业才有资格谈生存,甚至是发展。
以2004年深圳万象城开业为起点,华润集团快速复制商业地产项目,并构建起清晰的商业地产版图。如今,高端定位的“万象城”系列由华润置地主营,以家庭消费为主要对象的社区型购物中心“欢乐颂”则归入华润万家旗下,而由深国投商用置业(现印力集团)打造的家庭式区域型购物中心“印象城、新一城”系列,则暂归于华润投资公司旗下。
虽以“三足鼎立、三线并举”的方式稳健发展,但华润集团的三家子公司均按“高、中、低”的定位有条不紊地发展产品线,无论是拿地选址、规模体量、业态架构、消费定位都不相同,看似庞大凌乱,实则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基本做到错位经营,相互独立又形成互补。
按华润置地(北京)董事、副总经理郭晓东的说法,华润置地所有的生意都来自市场需求:“我们看到了市场契机,但契机跟盈利预期也有关系。两者皆备,当然大干快干,有市场预期但盈利预期相对慢一些,就可以先做着,暂时不会大面积推广。”
当华润置地裹挟着住宅开发从地产角度向商业大举进军之际,华润集团旗下的另一家子公司华润万家,也正从零售领域狂飙突进。
全球一半以上的商业地产开发商都是零售企业,因为零售企业更接地气,更擅长选址和规划业态。目前,国内商业地产普遍是由地产商操盘,华润却期待尝试重整零售业务资源。
2009年6月,华润集团成立专门的零售集团,对旗下零售业务进行整合重组,并注入中艺等老品牌,从而明确业务。2010年10月1日,“欢乐颂”在深圳起航。
与万象城仅有中艺和Ole'等自主品牌不同,“欢乐颂”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既有内部零售资源,仅吸纳40%的外来品牌,利用集团产业链纵向整合进入商业地产。这种模式能够大举降低招商成本,短期内迅速提升经营性商业资产价值,形成难以复制的优势。
“欢乐颂”是华润万家未来重点扩张的新业态,目前已在全国包括无锡、海口、哈尔滨、珠海、成都、合肥等多个城市正式启动。
“我们原则上不做10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比如在建的成都、合肥、无锡、海口、珠海等项目,理想经营面积在5万—8万平方米。”在华高莱斯国际地产(北京)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黄辉看来,相比“万象城”需要捆绑住宅开发,“欢乐颂”在扩张过程中更加灵活。“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以自己开发购置物业,一旦市场动**,还可以轻资产化,以租赁的方式开始快速扩张。”
黄辉认为,华润万家从零售业向地产业渗透,聚焦社区商业中心的模式,是市场成熟和产品细分的产物,未来具备很好的发展前景。而且,从零售经营的角度来看,还可以通过零售业对其商业地产产生增值作用。
“我们的定位与华润万象城、华润万家形成高端、中端和大众化的互补性产品系列。”丁力业体现了“完全华润化”的思维方式。
多样化的产品线与多个品牌组合,体现了华润集团商业地产的差异化、细分化的特色,保证了各层次消费群体的市场需求,同时也需要强大的启动资金及后续快速的招商和管理。在这一点上,华润再一次展示了其强大的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