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准的问题不要武断(1 / 1)

一情况下,人们在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时,即使是很快的醒悟,也不愿意承认,所以这时就需要出现一个能够给予他指导和纠正错误的人。

一般人对于善意的提醒和批评都会接受,但是人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习惯于通过独立的思考发现问题的所在。但是对于那些自己未必相信的事情,还是会愿意多听一听、看一看,然后再下判断。

所以当你给他人提出建议时要给他人考虑的余地,尽量缓冲你的判断结论,然后告诉对方这只是你的判断,声明这只是个人的看法,或者是亲眼看到的事实,因为可能别人跟你有不尽相同的经验。那么在将你的看法传递给对方时一定要避免使用独断专行的词语,如“绝对是这样的”、“全部是这样的”,或者“总是这样的”,而要采用一些委婉的措辞,如“有些是这样的”“有时是这样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对那些自己没有亲历、不了解的事实,或存有疑点的问题发表看法时,选择词语时尽量用限制性词语,如:“仅从已掌握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如果情况是这样的话,我认为……”“这仅仅是个人的意见,不一定正确……”这样,你的言辞就会比较客观,而且当出现新的情况时也可以随时改变意见,为纠正自己原来的看法留有余地。

其实暗示性的策略语言多委婉、含蓄、隐蔽,利用弦外之音巧妙地表达自己想批评的内容,而被批评者需要经过思考才能领悟到其中的含义。

1887年3月8日,美国牧师及演说家亨利·华德·毕奇尔逝世。因他的逝世,很多牧师哀伤不已,为了缓解他们的情绪,莱曼·阿伯特被邀请来为他们做演讲。

莱曼·阿伯特特别想利用这个机会表现自己,于是他将演讲稿反复地修改,而且不断地加以润泽,希望可以打动别人。为了保险,莱曼·阿伯特改完之后,读给妻子听,希望她可以给些意见。

事实上,虽然他这次比任何一次都认真,但是他的演讲稿却和之前的演讲稿并没有任何区别,可是看到他高涨的热情,妻子没有直言不讳,而是告诉他:“亲爱的,我觉得如果你的演讲稿登在《北美评论》杂志上,将是一篇极佳的文章。”

莱曼·阿伯特很快便明白了妻子的意思,于是撕掉了演讲稿,从那之后,他演讲再没有写过底稿。

在奉劝别人时,一定要思考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把它说出来而且不会让对方难堪,再把话挑明,也许会减少一层伤害。我们来试想一下,如果莱曼·阿伯特的妻子,直接告诉他:“莱曼,我觉得你写的糟糕极了,根本不是演讲稿而像百科全书,枯燥无味,听众一定会睡着的。你已经传道很多年了,难道没有更好的认识吗?看在上帝的份上,你最好像普通人那样说话,让自己的表达自然亲切一点,如果你拿着你的演讲稿去演讲只会自取其辱。”莱曼·阿伯特会是什么表情,也许他会深受打击再也不愿意去演讲,也许他会觉得妻子太刻薄了,毕竟她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有什么权利将自己批评得一无是处呢?是不是在她的眼里我一无可取?

因为妻子的表达问题,可能给以后的夫妻生活埋下隐患。而莱曼·阿伯特的妻子却恰恰相反,她的批评很有技巧,即称赞了演讲稿写的很不错,也巧妙的暗示了莱曼·阿伯特的演讲稿可能不适合演讲,在保住了丈夫自尊心的前提下,又给了他很好的建议。

所以当你对对方提出批评时,尤其是那些因没有搞清楚事实或者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都不宜说过头话,用“藏颖词间,锋露于外”的形式更合适。为了让对方信服,我们还可以通过列举和分析现实真实的案例,暗喻其错误;也可以通过列举分析历史人物是非,让其明白其错误;当然也可以通过分析正确的事物,将其犯的错误通过比较凸显出来……

当然除了上面几种方式以外,还有很多暗示法也很有效,如通过故事暗示,用生动的形象增强感染力;通过笑话暗示,不仅可能增加幽默感,还不会使犯错者尴尬;通过轶闻暗示,通过轶闻趣事,使他听批评时,即使受到影射,也易于接受。总之,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使人反思领悟,从而自觉愉快地接受你的意见,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