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张居正的死也许就代表了悲剧的开始,而冯保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张居正与冯保在政治方面一直都是最好的盟友。不管遇到什么大事,张居正与冯保都会互相帮助。其实,在张居正病倒的时候,冯保就已经开始为自己的以后而未雨绸缪了。冯保的算盘打得很好,他认定潘晟将是他以后最重要的棋子,而令他想不到的是,正是他认定的这颗棋子最终导致了他整个局面的惨输。
冯保不能与张居正相比,张居正在朝中的势力是无人能比的,因而冯保一向依附于张居正的权力。而现在,张居正已经不在了,冯保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就只能任由万历皇帝宰割了。
长年深居宫中的皇帝与太子之间不像民间的父与子那般亲密,作为皇帝的儿子,不但要求严格,而且经常见不到父亲。在嘉靖皇帝的晚年时期,为了避免出现不吉利的事情,嘉靖皇帝便几年不与儿子见面。由此来看,作为皇族的孩子,不但没有常人的自由,而且连感受父爱的机会都不多。一般,照顾他们和陪伴在他们身边的便是太监。而陪伴在皇子身边的这些太监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父亲的角色。在万历皇帝少年时,冯保便是每日与他朝夕相处的人。也许是因为这点,少年的万历皇帝对冯保一直非常尊敬。而冯保也是一个十分忠心的人,他不仅细心地照料着皇帝的一切起居生活,而且在各方面他也监督着皇帝,使他不受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
因为冯保很受皇太后和皇帝的认可,所以冯保在宫中极为嚣张。而皇太后也比较依赖这个忠心耿耿的奴仆。虽然冯保只是一名太监,但是他的地位在当时却是无人可以动摇的。当时,万历皇帝对冯保是又敬又怕。那个时候万历皇帝还是个贪玩爱动的孩子,每次当万历皇帝在书房与其他太监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看到冯保进来,他就会立刻小声说道:“大伴来矣。”接着便不敢再继续玩闹,而会认真地读起书来。(“大伴”是皇帝对冯保的尊称)
本来皇太后与老师张居正就已经非常严格了,又加上冯保这个严厉管教的人,使得少年皇帝没有享受过一天自由的日子。于是,万历皇帝变得越来越压抑。但是即使内心很压抑,万历皇帝也不能埋怨自己的生母,可是对冯保就不同了。万历皇帝对冯保的态度由一开始的敬重慢慢发展成了怨恨。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就产生了想要找冯保清算老账的想法。接着,万历皇帝就开始着手打压冯保。而宫里的一些太监看到冯保已经不同以往了,于是都料想冯保这次肯定会失势。其中,有一些太监为了争宠便暗中帮助万历皇帝为除掉冯保作准备,而太监张鲸就是其中最典型的趋炎附势的人。其实在古代的官场中,不管是太监还是大臣,都懂得只有踩着别人才能越爬越高的道理。为了邀宠,张鲸便将万历皇帝的想法说给一些宫廷外面的官员听。
在张居正死后,接替他首辅之位的是张四维。张四维曾经与冯保发生过矛盾。在张鲸的鼓动下,张四维便暗中授意山东道御史江东之和江西道御史李植两位言官对冯保进行弹劾。弹劾一个人是要有充足理由的,这些人一心想置冯保于死地,当然会列出足够的理由。
相对而言,冯保这个人不如张居正。张居正一直比较懂得适当地收敛锋芒,但冯保可不管那么多,也正因如此,才被人抓住了小辫子。御史李植的奏疏中句句针对冯保,并且言辞非常激烈。不仅如此,他在奏疏中还列举了冯保的十二条罪状,而且这些罪状中每一条都可以让冯保永无翻身之地。在弹劾冯保的奏章中他这样写道:“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手段十分狠毒,并且经常贪污受贿,作威作福,久藏祸心,因此应该与徐爵一起处死。”同时,他又列举了十二条罪状来指证冯保。
第一条,冯保在职期间,其心腹太监张大受和徐爵都曾经是已经判了死刑的囚犯,在逃狱之后便被冯保收留。在得到冯保的信任之后,一个被提升为乾清宫管事太监,而另外一个则被升为锦衣卫指挥。
第二条,冯保所负责的东厂,不仅收留了很多被朝廷罢免的官员,将这些人作为心腹,而且他的下属太监也经常收留一些在皇宫中犯了错误的太监,并将这些人安插到各个重要的部门。
第三条,冯保窝藏私心,他推荐徐爵参与到奏折的批阅过程中。很多国家大事在圣上还没有批阅之前便由徐爵泄露给其他人,然后从中得到好处。徐爵在冯保的包庇下,私自闯入皇宫深处,不但偷窥皇帝的起居,而且他还经常借机询问一些皇太后的动静,并且在这之后又为了获取利益而向外透露。很多善于拍马屁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他。
第四条,在永宁公主挑选驸马时,冯保收了他人大量财物,向皇帝推荐了一些不合格的人选。
第五条,皇帝赏赐给奶妈戴圣夫人的银两,被冯保敲诈了两千多两。
第六条,当宫内御用监采购回珠宝古玩时,冯保会先挑一些十分贵重的物品装进自己的私囊;冯保会用赝品换走抄家时抄来的珍品,将这些珍品装进自己的私囊。
第七条,在后宫内,有一些比较富有的太监以及侍女,冯保就经常以各种罪名作为威胁,骗取他们的钱财;而对于那些后宫内已经去世了的太监或是宫女,冯保便会锁上他的房屋的门,将已逝者全部值钱的东西占为己有。不仅如此,根据调查,冯保在宫外的私宅中所存积的财产相当于朝廷一年赋税的总收入。
第八条,冯保的商铺以及房产,遍布整个京城地区,数不胜数;冯保还在北山口为自己建造了坟地,周围还建造了无比奢侈的花园,其奢华程度可以与皇上的西苑相媲美;在冯保的家乡深州,他建造了很多属于自己的私宅,其壮观程度竟胜于藩王府第。
第九条,冯保目中无人,经常故意讽刺临淮侯和刘皇亲等人。
第十条,冯保的弟弟冯佑曾在皇太后所住的慈庆宫周围大声讽刺太监;冯保的侄子冯邦宁兄弟两人,在皇帝诏选的九位嫔妃之中挑选了两名容貌出色的女子作为小妾。
第十一条,身为太监,冯保胆大包天,竟敢使用皇帝的黄帐。
第十二条,潞王分封时,皇上曾派遣冯保前往分封的地方,而冯保上报皇上的地方竟然与上报皇太后的地方,不是同一个地方。这种做法是在欺骗皇上,其罪绝不可饶恕。
上面的这些罪状每一条都在抨击冯保,而李植还要求万历皇帝将冯保以及张大受、徐爵等人一并处死。其实,万历皇帝在心里面早就对冯保很厌烦了,只是当初所忌惮的太多。而此时万历皇帝也认为这次是除掉冯保的好时机。当万历皇帝阅读了李植的奏疏之后,立刻给予了批复:“冯保欺君蠹国,罪恶深重,本当显戮,念系皇考付托,效劳日久,姑从宽着降奉御,发南京新房闲住。”
圣旨公布之后,很多官员都认为对冯保来说,这样的处罚未免太轻了。于是,这些人选出了一名大臣代表,即御史王国。王国又列举了冯保的十条罪状:
第一条,冯保擅自使用权力作恶,并且妄图参与朝政之事,收留逃犯徐爵等人,并且作为其心腹加以重用。
第二条,明目张胆地收取贿赂,并且经常勒索边疆的一些将领,勒索的白银共计数万两甚至数十万两。
第三条,偷窃宫内珍藏的珠宝玉器,并且将赃物全部藏在深州府中。
第四条,经常搜刮民财和天下宝物,然后据为己有。
第五条,他的侄子为非作歹,抢夺百姓粮田。
第六条,他常年搜刮的珍宝,很多是宫内都没有的。
第七条,作威作福,经常借用权力欺压百姓。
第八条,在后宫内,冯保经常称自己是“樵野先生”,而徐爵则称自己为“大德恩主”,并且两人终日秘密策划。
第九条,张居正病故之后,冯保指使徐爵搜刮张府大量珠宝。其中七台名琴、九颗夜明珠、五幅珍珠帘、三万两黄金以及十万两白银。
第十条,与曾任职工部尚书的曾省吾以及现担任吏部左侍郎的王篆相互勾结,并且接受曾省吾贿赂的黄金足足有五千两,而王篆也因贿赂冯保十条玉带、二万两黄金而被升为吏部左侍郎。
明武宗皇帝时,太监刘瑾恶贯满盈,最后被明武宗处死。而现在除了曾依附于冯保的大臣,其他满朝文武大臣都希望万历皇帝能够按照当年明武宗处死刘瑾的方法,重重处罚冯保。另外,他们还希望皇帝立刻罢免曾省吾和王篆,并且给予他们处罚。
由于王国的奏疏中所列出的冯保罪行都是有根有据的,因此大臣们都希望万历皇帝处死冯保。但是,万历皇帝却没有想要处死冯保,而仍是只要他去往南京养老。不仅仅这样,王国反而被降了职,并调离了京城。
从这件事上来看,万历皇帝并不舍得处死这个看着自己长大的人,但是万历皇帝却盯上了冯保那富可敌国的家产。于是,两天后,万历皇帝下令将冯保的全部家产纳入国库。在查抄冯保家产之后,户部上报查抄的结果是:总共查抄冯保全部家产一万九千两。显然,这个数字与之前弹劾冯保的人所说的数字相差甚多。那么,之前弹劾冯保的官员所估算的冯保所有的财产都去哪里了呢?精明的万历皇帝心里此时这样想:是负责查抄的官员中饱私囊了呢,还是大部分财产被冯保藏在另外的地方了呢?
后来有官员上奏,称之前被查抄的冯保的家产只是其全部家产的十分之一,而剩下的大部分钱财都被那些负责查抄的官员私吞了,而也有一部分是被冯保偷偷运出京城了。
万历皇帝在知道这些情况后十分震怒,他将查证此事的任务交给了新任东厂总督太监张鲸。张鲸在查证确实有此事之后,责令所有参与监守自盗的官员将全部贪污的金银财宝、书画、珍宝、高级丝绸等全部交予朝廷,甚至还将这些官员府中原本的家产全部搜刮一空,充入国库。而万历皇帝看到这种情况后,可谓是喜笑颜开。
在朝廷紧密地搜查下,冯保这个老狐狸仍然从京城运出了很多价值不菲的珠宝。后来,南京的官员向朝廷报告,称冯保从京城到达南京时,只是随从就有几十名,而且后面还跟着二十辆马车。马车里装的或许都是财物,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冯保在从京城迁到南京之后的生活也是非常富裕的。
张居正的死使得冯保的政治生涯随之结束。在搬去南京之后没几年,冯保便因病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