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平步青云——甩手掌柜精明管家 1.聚敛财富,皇帝的理财高手(1 / 1)

和之所以能够得到乾隆的信任和提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总是想尽各种办法为乾隆聚敛财富供其挥霍,特别是皇族的重大节日,所需经费更是惊人。而乾隆又自称为“十全老人”,好面子又讲究排场,这时就需要和帮助自己聚敛财富。

乾隆统治期间,清朝社会逐渐稳定下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国库也比较充实。乾隆因此而沾沾自喜,对自己的治理感到相当满意,他喜欢大臣们对他不时称赞,借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过惯了铺张浪费日子的乾隆,很难改掉自己挥霍的习惯,因此他迫切需要一个可以为他聚敛财富的人,而和正是乾隆最需要的人选。所以,和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乾隆的心腹,并且被乾隆视为股肱之臣。

和做官的信条就是只对皇帝负责,只要能够让皇帝高兴,他就会努力地抢着去做,至于是否正确、是否对人民有利,他就懒得去理了。为了满足乾隆奢侈的生活,和巧立名目,利用手中的权力,命令官员或者商人将财富进贡到乾隆和他那里。不过,为了避免别人说皇帝搜刮财富,和明白这些钱的收取需要名正言顺的理由,这样乾隆用起来时才会心安理得。于是,和打着“皇恩浩**”的旗号,要求各地官员以向皇帝谢恩的方式向朝廷进贡,以表忠心。和的这个理由既冠冕堂皇又让人无懈可击,下面的官员不得不向皇上进贡。因为如果不进贡就说明对皇帝有意见,说明皇帝的恩泽没有惠及于你,而你对皇帝也不忠心。这样一来,不管是朝中的官员还是地方的大小官员,都争先恐后搜刮民脂民膏用以进贡朝廷,向皇上表明自己的忠心。乾隆见全国各地官员都对自己感恩戴德,纷纷前来进贡,心中的那份虚荣感愈加膨胀,对和也更是倚重。

除此之外,和也擅长利用贪官犯了贪污等罪名,将其家产充入国库或者收进自己的腰包。他还以“议罪银”的方式,让那些罪行不是很大的官员向朝廷交纳数千或者数万两银子,将其作为一种赎罪的方法。这些上缴的银子十有八九都归内务府,供皇帝及其内廷使用,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银两上缴户部或者用于国家财政。

和还通过加强税收管理来为乾隆聚敛财富。为了弄到银两,和积极清理各盐政区拖欠的赋税,对征税的力度也大大加强。他的本来目的是为了求财,却也在无意之间为国家和百姓做了一些好事。为了搜刮更多的财富,和还长期把持京师税务局,利用崇文门监督一职的权力,亲自征集税收,并且对进京的官员按品级高低收费。

在工程用款上,和也是尽量节省。乾隆中后期的工程和都积极参与,负责财务的监督。对于那些工程款项,和通常精打细算,为了少花钱他往往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这样一来,只要是他经手的工程往往要比预算花费少了很多。比如北京城中轴线上的青石路,和就对乾隆建议多用那些旧的材料,这样就节约了不少钱。乾隆看在眼里,乐在心上,夸和一心一意为国家着想,于是将剩下的银两大部分留于内务府供自己使用,小部分赏给和。经过这些事情,和更加被乾隆看重,一切维修重建的事宜从此以后就全权交与和处理。

除了架桥修路这些国家大事需要花钱外,皇帝的生日、出游等都需要花钱。公事由户部出钱,私事由内务府出钱,但由于乾隆极好脸面,每次都把个人的私事办得很隆重,这样一来,内务府也就渐渐入不敷出了。内务府的钱不够花,就只好去向户部借,虽然户部不敢不答应,但是次数多了,乾隆也感觉面子上过不去。于是,有和充当乾隆的“精明管家”和“马前蹄”,乾隆就省事多了。

由于和天资聪明,相当善于理财,这才使得皇帝的内务府逐渐充实起来,和也就得到了乾隆充分的信任,后来乾隆干脆将军政大权也交由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