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居安思危思进的忧患意识(1 / 1)

9 居安思危思进的忧患意识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他在这里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好的局面下不沾沾自喜,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习近平同志2012年5月16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也对增强忧患意识作过深刻论述。他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充分看到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和不利因素,不是消极泄气,而是要避免犯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错误,真正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理发展问题要始终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忧患意识不是悲观、没有信心,而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先见之明和拼搏进取精神的表现。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就是要正确认识形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盲目乐观、满足现状的情绪,尽可能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周密一些,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扎实一些,努力做到看准机遇、认清挑战,加紧工作、有备无患。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经》中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说,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仅是出于维系政权的考虑,同时也显示了古代中国人文精神的跃动,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从宗教向人文的过渡。

“忧患”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下》,其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由此可见,忧患意识由来已久,中国人爱讲居安思危,也就是体现了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

孟子揭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他说,天将降大任于有忧患之生命体验的人。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孟子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之所忧所患,绝非物质生活的匮乏和个人生存发展上的痛苦,而主要是内在精神生活的缺憾和人类群体生存发展上的困难;绝非一己之功利得失,而主要是人类群体之幸福和理想的实现。

正如《易传》所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对于修身和治国的忧患,成为儒家忧患意识的有机内涵。忧患意识对历代执政者居安思危、改善统治也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从中也可以看出,忧患意识不是消极被动的,不是无可奈何的一种心态。

人们基于对忧患的自觉,必然能够认识客观规律,掌握事物的变化,而成就人生事业,实现理想和目标。可以说,忧患意识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是关注社会和自身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实际上内在地蕴涵着一种坚强的意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蕴含着对社会和人生的一种使命感,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求实精神。

忧患意识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向北平迁移。临行前,他把这次进城喻为“进京赶考”,并对其他同志说:“我们都要考出好的成绩,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决不能当李自成。”他要求全党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拒腐蚀、永不沾,经受各种复杂情况考验。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同志也经常讲,落后就会挨打,就会被开除“球籍”。周恩来同志也多次告诫全党,要从清王朝的教训中引为鉴戒,不要当“八旗子弟”。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在分析我国的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国力之后,针对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事业还不发达的状况,反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多次告诫全党同志,要忧国、忧民、忧党,并向全党推荐中央党校有关专家学者编写的《落日的辉煌》一书,要求党员干部要认真读一读,吸取大清帝国从兴盛辉煌到衰败没落的教训。

中共十六大闭幕不久,在各项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胡锦涛同志作为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顶风冒雪,前往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要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历史和现实也一再地证明,一个民族有了忧患意识,才能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一个国家有了忧患意识,才能不甘落后、兴旺发达;一个人有了忧患意识,才能埋头苦干、不断进步。相反,如果缺少忧患意识,就必然导致盲目乐观,思想麻痹,陷入一种危险的境地。

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增强忧患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面对当今国际形势,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从当前国际环境来看,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单边主义上升与国际社会多边合作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经济全球化在逐步深入,世界经济在缓慢回升,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全球贸易增长率都略有升高。但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却不容乐观,南北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全球化并没有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实惠和利益。既要看到经济全球化为各国发展提供机遇的一面,又要看到新经济殖民主义和贫富差距拉大等国际经济领域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存在的一面。虽然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有所减少,但一些地区热点问题局势严峻。如伊拉克问题、伊朗问题、朝鲜核问题再度突出、巴以冲突不断、日被右翼势力抬头等等。全球反恐形势不容乐观,国际恐怖活动不仅没有停止,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势必影响整个国际社会的安全。总之,世界充满许多变数,潜伏着危机,因此,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绝不能掉以轻心。正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其次,面对当前国内发展任务,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艰巨。工作繁重,不能等闲视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冷静对待已经取得的成绩,清醒分析存在的问题。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中国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由封闭型社会结构转向开放型法治社会的阶段。矛盾错综复杂,潜在风险不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完全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但对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这又是远远不够的。应当看到,尽管总体上已经实现小康,但经济总量仍仅约为美国的九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过1000美元。应该承认,我国的经济、科技、教育、国防等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确实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我国东西部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差异的难题正日益凸显。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收入差距、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以及环境资源保护压力不断增大,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许多不稳定因素依旧存在。这些都说明,所面临的国内形势是矛盾错综复杂,潜在风险不小。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加倍努力。

再次,面对党内的实际情况,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应该说,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不止。但也应该看到,一部分党员、特别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淡薄了甚至丢掉了忧患意识,缺乏追求,满足现状;有的满足于取得的一点成绩,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有的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更有少数人丢掉了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好作风,热衷于讲排场比阔气、迎来送往、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什么忧患意识,什么责任感,什么使命感等等,在他们的心目

中,已不复存在。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有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有没有夙兴夜寐、寝食难安的奋斗精神,是能否胜利完成各项执政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对每个党员来说,忧党的意识时刻不能丢,忧国的意识时刻不能丢,忧民的意识时刻不能丢。

当前,增强忧患意识关键要体现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就是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的革命斗志;就是要怀着矢志不移的追求和迎难而上的勇气,积极开拓、锐意进取,以寝食不安、夜以继日的精神状态为党的事业勤奋工作,在大胆实践中不断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那么,如何树立并增强居安思危思进的忧患意识呢?

树立居安思危思进的忧患意识,就要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必须认真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引领时代潮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奋发图强,信心百倍地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作为共产党员,树立忧患意识,就要积极开动脑筋,突破禁锢,拓展思路,不断对时代所提出的新课题做出创造性的回答,自觉地在解放思想中锤炼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在解放思想中焕发自强不息、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蓬勃朝气。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任重而道远。必须进一步振奋精神,满怀信心,鼓足干劲,以蓬勃朝气唤起人民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巨大热情。

树立居安思危思进的忧患意识,就要保持共产党人的昂扬锐气。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时代形势和发展的任务要求担负重任的每一个党员在困难与挑战面前,必须具备顽强斗志和昂扬锐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锐意开拓创新,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敢于并善于打开工作新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说到底还是一个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看到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有利条件,也要看到面临的严峻挑战;既要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新目标鼓舞人心,也要看到实现这一目标的艰巨性。敢于冲破各种“左”和“右”的思想束缚,敢于打破滞后于形势发展要求的旧条条旧框框。要始终保持应对问题的敏锐警觉、迎接挑战的竞争斗志和战胜困难的昂扬锐气,发现问题,化解矛盾,探索真理。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更好地肩负起改革和发展的重任。

树立居安思危思进的忧患意识,就要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正气是一种崇高境界,是一种无声的动员令。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先进模范人物,经过多年的奋斗和发展,使党的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实现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并使党的执政地位日益巩固。面对新形势和任务,广大党员既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更要十分注重防范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维护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做到自重、自信、自警、自励,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坚持执政为民,做清正廉洁的表率,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旗帜鲜明地同一切腐败现象作斗争,维护正义,弘扬正气。

居安思危得安。当前,我们正在振兴国家、复兴民族的征程中奋勇前行,正处在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肩负的任务还很重,要走的路还很长,可能遇到的困难还会很多。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全党同志永葆忧患意识,不断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做到未雨绸缪,党就能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就能始终挺立在时代的潮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