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风云变幻,对于涉足其中者来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能全身而退者属凤毛麟角。究其根源,还是人们为欲望所驱使,在暴利面前感性往往战胜理性的结果。
李嘉诚则不同,从其纵横股市的经历看,他堪称股市绝代高手。他说,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确定自己开拓发展的原则方略,坚持独行,而不应只顾眼前利益,为暴利所动,炒一把再说而偏离航道。三心二意,也许会赚一两次,但长此以往,没有自己的原则,终不是成大器者之所为。
李嘉诚刚入股市时即坚持不为炒股暴利所动的原则。结果不出半年,大股灾突至,李嘉诚凭此原则非但无损,反而赚了一把。
1972年,低迷多年的香港股市终于大牛出世,一派兴旺。李嘉诚于7月31日将长江地产改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随即,委托财务顾问拟定上市申请书,准备公司章程、招股章程,公司实绩各项目等附件。同年10月,向香港会、远东会、金银会申请股票上市。11月1日获准挂牌。
长实注册股本为2亿港元,实收资本为8400万港元,分为4200万股,面额每股2元,溢价1元。上市后24小时不到,股票就升值1倍多,僧多粥少,认购竟超过发行额的65.4倍,包销商宝源财务公司和获多利财务公司不得不采取抽签的办法,来决定谁是长实的公众股东。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股票升值一倍多,意味着公司市值增幅一倍多。
其实,长实作为新上市的公司,并不是其本身有多么高的信誉。事实上,其他上市股票比长实股升幅更惊人。只是李嘉诚运筹选择了一个最佳时机将长实上市,而取得了喜人的开端。在选择上市时机上,李嘉诚又显示了其超人的眼光。
李嘉诚乘胜前进,又积极争取海外的第二上市地位。李嘉诚敏锐地意识到:股票升值如此迅速,那么缩水也就会是瞬间之事,证券市场变幻无常,风险远远大于其他市场。1973年初,长实在伦敦股市挂牌上市。
香港注册的公司在伦敦上市并不稀罕。令人瞩目的是长实首开香港股票在加拿大挂牌之先河。
1974年6月,长实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促成下,报请加拿大政府批准,在温哥华证券交易所发售长实股票。
李嘉诚全方位在香港和海外股市集资,为长江的拓展提供了厚实的资金基础。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嘉诚在股市比他办实业更具有天赋。李嘉诚找到发挥专长的最佳舞台。
长实上市不久,香港掀起一股“要股票,不要钞票”的炒股热,致使1973年3月9日,恒生指数飚升到1774.96的历史高峰,一年间,升幅5.3倍。在“炒风刮得港人醉”的疯狂时期,李嘉诚“众人皆醉我独醒”。
甫入股市的李嘉诚丝毫不为炒股的暴利所动,他深知证券市场变幻急速且无常,能坚持稳健发展的原则,显出了高人一筹的经营心理。
果然,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跌破1970年以来的新低点-150.11点。
除极少数快捷抽身脱市者,绝大部分投资者均铩羽而归,有的还倾家**产。香港股市一片愁云惨雾,哀声恸地。
20世纪70年代初,股市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对上市公司,都是个全新的话题。人们普遍表现出盲目幼稚。在这一点上,李嘉诚显出了高人一筹的心理素质。
或许在股市上我们会看到,也有极个别精明的股坛高手以炒股牟取了暴利,又能审时度势,在股灾降临之前抽身撤退者,所赚远在李嘉诚之上。但毕竟李嘉诚涉足股市与这些人不同,他是以之作为投资方式的选择之一。
1987年10月1日,香港股市恒生指数飚升到历史高峰的3950点。此前,9月14日,李嘉诚宣布长实系4家公司——长实、和黄、嘉宏和港灯合计集资103亿港元。这是香港证券史上最大一次集资行动。对市场影响极大,引起全港轰动,当谈到“103亿”时翻译因数目庞大以为听错而犹豫了一下,李嘉诚迫不及待地用英文讲出,反映出其当时得意的心情,对事业充满信心。
长实系又一次发行的新股,将由5家证券经纪公司包销,向公众发售。他利用资金购进了包括欧洲、亚洲等其他地方有关电信集团的股票,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股票集资得来的。
10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突然狂泻508点,造成香港股市恒指暴跌了420多点(这场股灾毫无预兆,其突发性令全球股市行家及学者大惑不解)。不到一月,香港股市恒指更暴挫1121点,全面崩溃。当时,5家包销商所拟定的供股价都较市价高出30%以上。根据协约规定,长实系的大股东或控股公司与5家包销商共同对半承担其责任。也就是各负责51.5亿港元。结果,就这样长实系4家公司的集资计划大功告成。
1987年,李嘉诚在半小时内就下决心投资3.72亿美元,购买英国电报无线电公司5%的股份。这是一只值得长期保留的明星股。3年后,股价高升,李嘉诚又以同样快的速度,将股票抛出套现,净赚近1亿美元。
李嘉诚认为,如果我们选择风险极大的投机,就应该冷静地分析自身是否具备那般高超的本领。同时,还应有充分的失败的心理准备。在准备暴赚大利之前,首先要想到血本无归。
虽然不能说李嘉诚经商方法是唯一可行的,但以李嘉诚的成就,这一方法足以令我们深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