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在有意无意中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如果父母不知感恩,孩子就会认为他人给予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不用感恩,那么在无意间就会带来副作用。
有个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坐公交车,当时没有人让座。这时,售票员说:“小朋友,请到这边来,这边的叔叔想给你让座。”那个青年听了这话,马上站起来让了座。没想到那位妇女径直走过去一屁股坐下,对这个青年看都没看一眼。
这个青年的脸上立刻就挂不住了,心想,好心让个座,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心里很是不快。这时售票员逗小孩说:“小朋友,刚才叔叔给你让座,快谢谢叔叔。”小孩马上说:“谢谢叔叔。”那妇女也明白过来,忙不迭地说“谢谢”。青年人听到“谢谢”,心里很高兴,还不时逗小孩开心。
尽管这是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给孩子的影响却非常重大。如果像那位妇女开始那样,孩子会认为别人这么做是应当的,他就应该坦然接受。
“王老师,我想用您的手机给妈妈打个电话。”一个上学忘记带作业本的小孩对自己的老师说道。王老师帮这个学生拨好号码,电话接通了。“怎么还没有把作业本给我送来啊……”这个学生不耐烦地对自己的妈妈说。电话打完之后,这个小孩便把手机放在办公桌上,什么也没有说就转身走开了。
到了中午,学校食堂挤满了用餐的人,等了很长时间终于轮到王老师了。忽然,王老师看见旁边有个小男孩看起来十分着急的样子,就说:“师傅,请先给这个孩子把菜打上吧!”说着便指了指挤在自己前面的那个小男孩。食堂的打菜师傅照着王老师的意思做了。男孩接过菜盆,转身与王老师擦肩而过时,脸上写着的分明是一种理直气壮。
这两个小孩,之所以认为别人帮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就是因为他们在平日里没有得到父母和老师良好的感恩教育。
接受过感恩教育的孩子,知道感谢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孩子也能从中体味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所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有个9岁的盲童。那一天,是妈妈的生日,她送给了妈妈一份礼物——一张一点一点地扎上盲文的生日贺卡。她的妈妈看不懂,就请人翻译。贺卡上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妈妈,谢谢您把我养大!虽然我看不见您,但我永远爱您,感谢您,妈妈!”妈妈捧着贺卡哭了。她觉得自己为孩子所付出的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
有个七八岁的聋哑女孩。有一天,她自己背着书包去上学。公共汽车上人比较多,她差点摔倒。这一幕被一位男士看到了,他急忙上前扶了她一把。女孩上了车,刚站稳就向这位男士打起了手势,帮助她的男士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儿,男士要下车了,女孩连忙跑了过去,塞给他一张小纸条。男士打开一看,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谢谢,谢谢叔叔!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当经常把“谢谢”这个词挂在嘴边,而且教自己的孩子要学会感谢别人的帮助,即便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帮助,也要对别人说谢谢。这样,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会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对于让孩子懂得感恩的教育,父母应该从日常小事入手对孩子进行培养。比如妈妈帮孩子洗了苹果,就应该让孩子说声“谢谢”,而当孩子帮妈妈拿了东西,妈妈也应当说声“谢谢”。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感恩的心理。
对于孩子的感恩教育,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感恩需要感知
如果家长只知道奉献,只知道安排孩子的衣食住行,而不知道把自己的爱与希望呈现给孩子,孩子便不能深刻体会到家长的爱。家长应让孩子知道家长对孩子的爱之深,从而激发起孩子的爱心,引发他们来自内心的更深刻的感恩情怀。
2.感恩需要表达
表达是感恩的重点和关键,家长对孩子的爱不只要表现在行动上,而且要表达出来,在孩子的心里种下感恩的种子。
3.感恩需要升华
感恩是广泛而深刻的,要引导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感恩学校、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告诉孩子在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哪怕得到的帮助是微不足道的,都别忘了说声“谢谢”。请家长记住,从小就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就像燃烧的火焰,会照亮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