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立过一支游击队。战士很少,开始只有四个人。我肯定是队长,我不可能让别人当队长,因为我建立游击队的目的就是为了当队长,要不然干吗呢?
另外三个人是义民、小九子和我妹妹。
妹妹本来不是的,但是她一直跟着,甩不开,为了不因为她而暴露目标,就让她参加了。
可是她只有五岁,跑不快,所以就让她当哨兵,站在路边发现敌情。
但是她老是站在路边,还是很容易暴露目标,所以就让她躲在树林里,并且告诉她,现在她已经不是哨兵了,而是侦察兵。
妹妹虽然不知道侦察兵和哨兵究竟有什么区别,但是她立即拍手说:“我要当侦察兵,我要当侦察兵!”
小姑娘开心的时候喜欢拍手,还喜欢跳起来。小九子提醒她:“你轻一点,会被敌人听见的!”
小九子很胖,他跳起来不容易。
但是侦察兵不愿意总躲在树林里,还是我们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就好像她不是侦察敌人,而是侦察我们。
义民和小九子轮流向我报告:“报告,侦察兵跟在我们后面!”
我只好不停地命令他们:“立即转移!”“赶快隐蔽!”侦察兵就跟在我们后面追,她追我们的时候,跑得蛮快的,至少比小九子快。小九子跑的时候,腰和屁股都压在腿上,侦察兵跑的时候会弹跳,像一只跌撞的猫,可是却不摔跤。义民说:“应该让小九子当侦察兵,他跑得最慢!”
小九子说,打死他也不会当侦察兵,他宁可当警卫员!在电影里让人羡慕的总是侦察兵,现在却变得谁不行就让谁当,而且小九子是打死也不愿意当。
义民说,小九子不管当什么兵都会被敌人打死,他跑得太慢了。他如果当警卫员,那么首长也会被敌人打死。我纠正他,首长是牺牲,不是死。
小九子说,义民才会被敌人打死。
义民说,如果他会被打死,那么全部都被打死了!
全部打死,那么也包括了我这个队长。我警告他,如果再瞎说,小心我毙了他!
妹妹说,小心她也会毙了他。
小九子说,他还要补上一枪,打在他的屁股上。
义民捂住屁股嘲笑小九子,说他最适合当日本翻译官,因为电影里的日本翻译官都是胖胖的。
小九子说:“你像叛徒!”因为义民瘦瘦的,电影里的叛徒很多都是瘦瘦的,缩着脖子。义民也是瘦瘦的,而且脖子好像也有些缩。
这时,妹妹说:“你们看,敌人来了!”
这个敌人是马正江。马正江住在一百六十一号。他们家有一棵无花果树,结很多无花果。他妈妈很凶,小孩想摘一个无花果吃,他妈妈就骂:“你小心我把你的嘴撕开了,就再也合不拢!”
妹妹大概也知道马正江的妈妈很凶,要不她为什么说马正江是坏人呢?
马正江一边走,一边吃无花果,他的衣服口袋里塞得鼓鼓的,他的脸长得圆圆的,很像无花果。
小九子说:“我们抢他的无花果吃好不好?”
义民说:“不好!”
我也说:“不好!”
妹妹睁着圆圆的眼睛说:“我要吃无花果!”
小九子说:“敌人的无花果为什么不抢?”
义民说:“八路军,游击队,从来不抢!”
我说:“对,我们只缴获!”
妹妹说:“我要吃无花果。”
小九子大喊一声:“冲啊!”
我们冲到了马正江的面前,大喊:“举起手来,缴枪不杀!”
马正江只管吃无花果,理都不理我们。
小九子说:“你手不举起来是吗?”
马正江说:“我为什么要举手?你们是强盗,你们才应该举手!”
小九子说:“你骂八路军游击队是强盗,我们要把你绑起来!”
马正江说:“我告诉我妈妈,把你们的嘴巴撕开了合不拢!”小九子嬉皮笑脸地扒开自己的嘴,说:“我的嘴巴合不拢啰!”
义民说:“我们让你参加游击队,你给我们吃无花果好不好?”
妹妹说:“我要吃无花果。”
马正江问:“那么你们让我当队长吗?”
我说:“你小心我飞起一脚,把你踢到祠堂桥去!”我是队长,他却要当队长。我飞起一脚把他家的无花果也踢到祠堂桥去。祠堂桥离得很远的,走过去要十几分钟,祠堂桥那儿的河里淹死过人,所以大人有的时候会对小孩说:“你死到祠堂桥去!”
马正江说:“我看你踢个空屁还差不多!”
妹妹说:“我要吃无花果。”
小九子朝她吼:“你只知道吃无花果,你还想当侦察兵吗?”妹妹也叫起来:“我想吃无花果!”
我们决定转移到祠堂桥去。那儿最适合打游击,有很多竹林子,还有很多水泥管,可以钻进钻出。我们以前没有建立游击队的时候,也在那儿打过一次仗。我们在地里奔,农民说我们把他们的菜踩坏了,要把我们抓起来,我们只好逃跑了。现在我们是游击队了,不会到地里奔,农民不会再抓我们。我们没走几步,就听见妹妹说:“无花果坏人又来了!”
马正江跟在我们后面。
小九子朝他嚷:“你是跟屁虫吗?”
马正江说:“我给你们吃无花果好吗?你们让我当副队长!”
义民说:“给你当个屁!”
小九子说:“游击队不吃无花果!”
妹妹说:“我不吃无花果!”
“不吃拉倒,”马正江沮丧地停下来,“我只当一个游击队员还不行吗?”
小九子和义民看着我,妹妹也看着我,我们都没有想到他现在不要当队长了。
我们和马正江的谈判结果是,我们让他参加游击队,他带我们到他家去采无花果吃。
可是妹妹说:“游击队不吃无花果!”她的神情很坚决,咬紧了牙齿。
小九子朝她嚷:“你一会儿吃,一会儿不吃!你不要吃,我要吃!”
我们就跟着马正江到他家去。妹妹一路上都在说:“游击队不吃无花果,谁吃无花果,就撕嘴巴。”
快到马正江家的时候,他突然说:“啊呀,我妈妈在!”
我赶紧下命令:“隐蔽!”
跑得最慢的小九子,这时跑得飞快,歪歪斜斜地躲到了一棵树后。我和义民也各自散开,把自己隐藏成游击队的样子。
可是妹妹却一点也不怕地跟着马正江,走到他家门口。
无花果树长在围墙里面。妹妹指着树说:“我不要吃无花果!
马正江对她说:“你别说话,我去采给你吃。如果我妈妈来了,你就逃!”
妹妹说:“我不要吃无花果,我要侦察。”
这时,门开了,马正江妈妈走出来。
妹妹说:“我不要吃无花果,我在侦察!”
“你侦察什么?”马正江妈妈问。
“把他们嘴巴撕开!”妹妹用手势撕嘴巴。
“哈哈,你这个小姑娘是住在几号的?”
“我是侦察兵。”
马正江说:“我们是游击队。”
他妈妈说:“你们游击队怎么还有小姑娘?我以前要当游击队,他们都不带我,说小姑娘只会哭。”
“我不哭,我不要吃无花果,他们让我侦察。”妹妹朝我们隐蔽的方向指指。
结果马正江妈妈看见了小九子,因为小九子藏住了头,屁股翘在外面了。
马正江妈妈朝我们喊:“你们躲着干吗啊?是不是怕被解放军抓住啊?”
我们不再隐蔽,只能朝着马正江家走去。
“都到家里来玩吧,我采无花果给你们吃,你们先去洗洗,马正江妈妈拉住妹妹的手说:“侦察啥啊,又没有坏人,小傻瓜。”
妹妹说:“侦察偷无花果的人,把他们的嘴巴撕坏,让他们合不拢,啊吆哇啦痛!”
那天,我们在马正江家吃了不少无花果。
马正江妈妈说:“以后想吃,再来啊!”
我们都有礼貌地说:“马正江妈妈再见!”
她说:“游击队再见。”
后来,我们五个就去祠堂桥打仗了,一直到天快黑才回家。回家的路上我们还制定了口令:“你是无花果吗?”“我是侦察兵。”我还答应马正江,等以后游击队人更多了,就让他当队长,那时,我就当司令。义民和小九子问我,那么他们当什么。我说,反正有他们当的,只要他们服从命令。妹妹说:“我要当侦察兵!”
妹妹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侦察兵,她以后一定会当侦察队长的。
我还宣布,我们以后每个人都会有一把枪,不会再赤手空拳。妹妹拍着手跳起来:“好啊!好啊!”
《游击队》写几个玩“革命游戏”或“战争游戏”的小孩子吃无花果的故事。革命的崇高和游戏的规则对于孩子的天性来说,是一种“隐含”的规训。这种规训和天性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小说叙事的张力,最后胜利的是孩子的天真和人性的善良。这个张力的矛盾呈现过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美学,是一种机智、幽默并且充满智慧的诗一样的颂歌,歌颂人之为人最珍贵的天真和善良。
——舒辉波
我也参加过游击队。我还参加过建筑队,用一个火柴盒打出无数个小泥砖,梦想建一幢摩天大楼;还参加过打怪兽队,把大石头下的怪兽吓得落荒而逃。再读梅子涵先生的《游击队》,真是会心一笑,大概每个童年都会有这样的美丽故事。当中最认真的是妹妹了:起先,她想吃无花果,哪个孩子不想吃无花果呢?后来,她坚定不吃无花果,因为她是称职的侦察兵。最后,因为她的称职,使得整个游击队都吃上了无花果。这样一来,文本便呈现出小说散文水乳交融的质地。
——陈诗哥
访谈
随“心”写作
访谈者:一民受访者:梅子涵
1.从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中,我了解到您的父母酷爱文学,酷爱阅读,这对童年时的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父亲是经济系的毕业生,母亲从事纺织技术,一直在实验室。但他们都喜欢读小说,亲近文学。他们都喜欢《红楼梦》,家里有爷爷批注过的《石头记》(即《红楼梦》),页页都写着他的小楷红字,我看见过。我父亲更是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鲁迅……通爱,说话中带着他们笔下的句子,话语中有文学语言,文绉绉。家中有不少文学书。
这些都在我的记忆中,所以肯定会有影响。
2.您是怎么走上文学之路的?正式发表的第一个作品是什么?
我是在“文革”中,下乡到农场当知青时写诗、散文、小说的。那时缺少丰富的生活内容,大地苍茫,看着报纸副刊上别人写的文学,莫名冲动,也认真写起来,同学姐姐的同学在报纸编副刊,就拿去了登出来,它便是我的第一个作品,是散文诗。那时副刊上流行散文诗,短小,有些**和生活、诗意的小美好。第一个作品的名字叫《征途》,它也成了我文学路途的开始。写的是知音下乡飞驰火车途中的豪情壮志。是真实的,天真的,也是珍贵的。
3.您最初创作的是成人文学,为什么很快就以儿童文学创作为主了?
因为我写的一小女孩和她的老师的故事的小说意外获了一个儿童文学头奖,所以大家就来邀请我写儿童小说,儿童文学了。
小说叫《马老师喜欢的》。
那是1979年。为我登出小说的编辑叫顾宪谟,他是江苏《少年文艺》的主编。他是第一个为我的文学写作热烈鼓掌的人。他没有教我怎么写,但他告诉我可以这样写,这样写很好。
我说起自己的文学路都要说到他。他在我的心里是有雕像的,十分想念他。
4.提及您的创作,评论界总会予以诸如“实验”“探索”“先锋”乃至“梅式语言”此类评价。回顾之前的创作历程,您会分为几个阶段?今后有什么新的计划吗?
感谢评论过我作品的人。感谢他们的长长短短的文章,对我写作的肯定、分析。
我的写作是随心的。“心”是在一个具体年代、时段里的。那时,你读了什么书,有怎样的文学思潮,遇上了什么事,涌起了怎样的情感、思想,哪种技巧触动了你,都会影响写作内容、方式。
还有个人的性格,个人性格也是“心”。
我的性格是不喜欢与众相似,原地踏步,重复自己。
尤其是在文学上,专业上。
我是不太有计划的人,缺少谋划,所以不会刻意为自己制定阶段。
我早期的写作比较温情。渐渐思想锐利了些。后来叙事方式更灵巧、活跃、朦胧。多了幽默感。童年感更强。从完全的我叙述童年,到好像是童年在叙述自己。写出了戴小桥的故事后,儿童读者以为这个写作的人的年纪和他们一般大。
其实,说写作,最好是一篇一篇说,说阶段有些笼统。
我不知道未来。只是一篇一篇慢慢写。会越来越慢,越来越少,因为人要老的。
但是我不会越写越差。因为我会自行停下。
感谢编辑们,感谢出版社,感谢评论家,感谢读者,也感谢益民。
二十年前我在江苏的一个小县城遇见你,你穿着红T恤,你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小时候读过《少年文艺》上我的小说。那是一种很温暖、美好的感觉。二十年竟这么过去了。
5.创作、研究儿童文学这么多年,您觉得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我只说我自己希望保持的品质:认真,天真,诚恳,爱惜人的纯真情感,爱惜文字,爱惜儿童文学作家这个名称。应该还有些别的。当好儿童文学作家不容易。
6.人们常说,作家是不可教的,然而,您却培养了多名儿童文学作家,形成了一支壮观的“梅家军”,至于受到您影响的年轻作者就更多了。您能简单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我的学生中出了一些作家。不能说是我培养的。只能说我的课堂给了他们一些养分,靠的还是他们自己的书写。我注重的是给些欣赏和鼓励。他们是努力者。取得的成绩不相同,因为天分、努力程度、机遇不一样。文学队伍做不到人人都进,但是可以有更多的人阅读文学。
7.最后,请给处于学习写作阶段的中小学生们一些建议。
中小学生首先要练习好记叙文,它是最基础的,也是很高级的。学会写自己熟悉的,练习好回味自己生活的能力。练习好体味情感,对细节敏感,善于从司空见惯中找到“小金粒”,不要跟着起哄搞“穿越”。精神要端庄些,不要油腔滑调,痞相不是幽默更不是潇洒。中小学生的写作是基础写作,练习好基础。想当作家是长大以后的事。
当得了当不了也是以后的事。
2023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