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自古戡定祸乱未有如此之神速者(1 / 1)

王阳明 高兴宇 6334 字 3个月前

龙光取回南赣巡抚大印后,王阳明一行便沿着赣江北上,前往南昌。由于水路不畅,六月十四日午后,王阳明一行人才抵达丰城县黄土脑码头。此时,朱宸濠刚刚反叛,若非因大印之事迟此数日,王阳明难免与孙燧、许逵同时遇难。

丰城离南昌仅一百余里,朱宸濠反叛不过半日,便有消息传到了丰城。知县顾泌紧急拜见王阳明,先将朱宸濠反叛之事禀告,又禀报传闻之语道:“逆藩朱宸濠视王抚台为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他已经发兵千余前来捉拿王抚台了。”

王阳明临危不乱,镇定地吩咐道:“你自去保守地方,那逆藩朱宸濠反情朝廷久已知道,不日大兵将至,可使百姓免遭浩劫。你不必忧虑本抚,本抚这就发兵,前来平叛。”

顾泌离开后,王阳明招来龙光说道:“刚才你听到丰城知县的话了吗?”

“没听见。”

“朱宸濠反了。”

龙光闻言,惊得目瞪口呆。

王阳明却不慌不忙道:“事已至此,唯有走为上策。这里离临江府最近,我们先去那儿,然后再去吉安,传檄起兵讨贼。你吩咐船夫快快转向,连夜离去。”

江上刮着南风,王阳明站在船头默默祈祷:“如果上天扶正祛邪、哀悯生灵,佑助传播良知之人,就请南风改向。”说来也巧,这南风便改成了北风,王阳明所乘官船撑起帆篷快速离去。

朱宸濠听说王阳明是六月初九出发的,照理说六月十二日之前必到南昌。可现在他还不见王阳明前来,心想这王阳明南赣剿匪后,人人都说他是神,若得他相助,大事可成,若得不到他相助,则大事受阻。朱宸濠觉得如芒刺在背,立刻吩咐刘吉带兵千员,划船出迎,如果能请来则好,请不来就杀掉。

刘吉行至丰城,听说王阳明已经走了,只好返回南昌。

王阳明到了临江,浙江台州人、临江知府戴德孺急来相迎,问道:“王抚台通晓军机,料敌如神。如今朱宸濠举兵,下一步会怎么行动呢?”

王阳明答道:“从朱宸濠方面考虑,有上、中、下三策。如果他直取北京,出其不意,这是上策;如果他绕道南京,那么大江南北必受其害,虽不算是上策,也是中策;如果专守南昌,不敢越雷池一步,那就是下策。他日王师齐集,四面夹攻,他就如瓮中之鳖,只能束手就擒了。”

王阳明行至新淦,知县李美迎接进城。李美颇有将才,平常注重训练士卒,有精兵两千。李美请王阳明在新淦调度,愿率兵抗击朱宸濠。王阳明笑着道:“你一番好意,自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1

王阳明一行人昼夜疾行至吉安,知府伍文定听说王阳明前来,兴奋异常,急来拜见。

王阳明将逆藩朱宸濠反叛之情相告,然后激伍文定道:“吉安兵少,本抚这就回赣州征兵,前去讨贼。”

伍文定闻言应对道:“敝府虽然兵少,但兵粮俱备,并且都是在南赣剿匪中打过仗的老兵。只要王抚台发号施令,一定会征讨逆藩,抚台大人不必回赣州耽误时日。”

王阳明闻言大喜,便驻扎吉安,上疏告朱宸濠之变,并借机规谏正德皇帝——

正德十四年七月初一日,据吉安府知府伍文定申准领哨通判杨昉,千户萧英,在于墨潭地方捉获宁府赍檄榜官赵承芳等二十员名解送到臣。看得檄榜妄言惑众,讥讪主上,当即毁裂。又以事合闻奏,随即固封以进,审据赵承芳供系南昌府学教授。

六月十三日宁府生日,次日各官谢宴,突起反谋,杀死孙都御史、许副使,囚死黄参议、马主事,其余大小职官胁从不遂者俱被监禁,追夺印信,放囚劫库,邀截兑米,分遣逋寇四散摽掠。声言要取南京,就往北京。十六日亲出城外迎取安福县举人刘养正,十七日迎取致仕都御史李士实,该入府内,号称军师、太师名目。二十一日将原禁各官放回各司,差人看守。二十二日令承芳并参政季敩代赍伪檄榜文,赴丰城、吉安、赣州、南安并王都御史及广东、南雄等处,俱各不写正德年号,止称大明己卯岁。比承芳等不合怕死及因妻子被拘,旗校管押,只得依听,赍至墨池地方。蒙本院防哨官兵将承芳等拿获。

随审季敩,供系先任南安府知府,近升广西参政,装带家小由水路赴任,行至省城,适遇宁王生日,传令庆贺。次日随众谢宴,变起仓卒,俱被监禁。比斅自分死国,因妻女在船,写书令妻要死夫、女俱死母。后因看守愈严,求死不遂。至二十一日放回本船,懵死良久方苏。二十二日,又将妻女拘执,急呼斅进府,将前伪檄榜差旗校十二人督押斅与承芳代赍。斅计欲投赴军门,脱身报效,不期官兵执送前来等因。

案照先为飞报地方谋反重情事,已经二次差人具奏去后,今审据前因,参照宁王不守藩服,敢此称乱,睥睨神器,指斥乘舆,擅杀大臣,放囚劫库,稔不韪之罪,犯无将之诛。致仕都御史李士实恩遇四朝,实托心膂,举人刘养正旧假恬退之名,新叨录用之典,今皆反面事仇,为之出谋发虑,既同狗彘之行,难道斧钺之诛。参政季敩,教授赵承芳,义未决于舍生,令已承于捧檄,但暴虐之威恐动于中,鹰犬之徒钤制于外,在法固所当罪,据情亦有可悯。除将赵承芳、季敩监禁,一面檄召兵民,随机应变,竭力讨贼,一应事宜,陆续奏闻处置外。

臣闻多难兴邦,殷忧启圣。陛下在位一十四年,屡经变难,民心**。尚尔巡游不已,致宗室谋动干戈,冀窃大宝。且今天下之觊觎,岂特一宁王;天下之奸雄,岂特在宗室。言念及此,懔骨寒心。昔汉武帝有轮台之悔,而天下向治;唐德宗下奉天之诏,而士民感泣。伏望皇上痛自刻责,易辙改弦,罢出奸谀以回天下豪杰之心,绝迹巡游以杜天下奸雄之望,定立国本,励精求治,则太平尚有可图,群臣不胜幸甚。为此具本,并将伪檄一纸封固,专差舍人秦沛亲赍,谨题请旨。

王阳明担心奏折不能送达京城,便于第二日再上一本,内容相同。

吉安城中有位江西新建举人名叫裘衍,他听闻南赣巡抚王阳明征讨朱宸濠,便前来效力。王阳明与伍文定、龙光、裘衍等人一道商议后,便对龙光说道:“你可去吉安府安福县取刘养正家小至吉安城中,厚其供给。”

“这样做管用吗?”

“不论管用不管用,且说朱宸濠怀疑不怀疑?”

“难免不疑。”

“只要朱宸濠一怀疑,事情就成了。”王阳明说完,转头又对裘衍道,“刘养正曾去过广东龙川,与卢珂、郑志高相交甚好。你可以卢珂、郑志高之名起草一封信给刘养正,挑拨他与朱宸濠之间的关系。”

王阳明最担心的就是朱宸濠挥师东下,占领南京。如果南京失守,朱宸濠就有了称帝的资本,同时也占据了地利,那就不容易消灭了,因此交代伍文定道:“朱宸濠诡计多端,蓄谋已久,绝不可轻视。逆藩如果出长江顺流东下,南京就危险了。现在朝廷大军猝然无防,一时难以部署周密。若能用计让逆藩晚十几天进入长江,南京可保无虞。我们附近可以调动的兵力也就六七千人,只有叛军的十分之一,所以必须用奇计方能将叛军留在江西。本抚已经定下计策,让他不敢东行。十天以后,各路讨逆大军就可以调集起来,那时可战可守,就不足为虑了。”

“抚台大人说得对,下官不才,愿效犬马之劳。”

王阳明就命吉安府派兵协助顾泌坚守丰城,又让伍文定派人向各州府投递檄文,大意是说朝廷早知道朱宸濠谋逆,现已派都督许泰带领禁军四万南下,另外湖广、广东、福建三省巡抚以及南赣巡抚各率兵四万,共二十万人,齐集南昌。大兵所过之处,沿途提供军粮,不得误事。如果贻误战机,后果自负。

这篇檄文的用意就是稳定民心、鼓舞士气、误导逆藩。

朱宸濠如果像李士实那样久在官场,自然不会相信,但他从小在宁王府长大,不办具体事,自然信以为真。果不其然,朱宸濠只顾紧守南昌,不敢越雷池半步。

李士实自然不信那二十万大军之事,与刘养正天天怂恿朱宸濠出兵早日攻打南京。朱宸濠也有些心动,正要出征,忽然探子呈上一封蜡书,朱宸濠展开一看,大惊失色。

蜡书是王阳明写给李士实的,其中说道:“李公一心为了朝廷,本抚非常感动和钦佩。本抚现已调集各路兵马驻守要害,专等逆藩东来。还请李公从中怂恿,使他早一天东行,早一天破灭。将来论功行赏,李公要算是头功了。”信中末尾,王阳明又感谢李士实密报朱宸濠反情,这才没去南昌。

这密书一看就是反间计,可朱宸濠却有点儿相信。

一会儿,又一拨探子送来一封蜡书,是广东龙川卢珂、郑志高写给刘养正的,大意是请刘养正放心,家人已经被送往吉安城,请他择机杀掉朱宸濠。

朱宸濠看完后心烦意躁,难道李士实与刘养正均私通了王阳明吗?朱宸濠想了想,不大可能,但一时又拿不定主意。自此,朱宸濠对于李士实、刘养正的言语,不再像以前那样说什么信什么了。

李士实、刘养正无可奈何,只能暗暗叹息。尤其是刘养正,见家人被官军软禁,心里更不是滋味。

朱宸濠待在南昌十几天,并不见有大兵前来。急忙派人打探,终于得到了实情,原来二十万大军围攻南昌,是南赣巡抚王阳明造出来的迷雾,各路军马并无消息。朱宸濠这才知道中了王阳明的诡计,追悔莫及。

朱宸濠连忙请来李士实、刘养正商议,二人仍劝朱宸濠急速东行,占领南京。朱宸濠便留下一万兵马,让齐彦名防守南昌,自己带着李士实、刘养正、张茂、凌十一、闵廿四、吴十三、李孜然、小李梦阳等人,以及叛军主力共六万人,于七月初二分兵五路,从鄱阳湖顺江东下。

朱宸濠先遣闵廿四率兵一万顺流去打南康,知县舒富不敌,县城遂陷。

朱宸濠又命张茂率兵一万进攻九江。之前孙燧虽请旨增设九江城防兵备,无奈朝廷并未采纳。尤其是九江知府汪颖见叛军声势浩大,一仗不打,立刻逃遁。

朱宸濠见状,洋洋得意地向众人说道:“出兵才数日就得二城,还添了许多钱粮军马,看来孤做对了。待攻下南京,孤便称帝。”

朱宸濠又命吴十三率领五百人秘密潜进南京,待大军攻打南京时里应外合。并遣使四出,招谕各府县,降者复官如故。朱宸濠的恶劣人品人人皆知,各府县哪会响应?反倒是个个听从王阳明调遣,围剿朱宸濠。

朱宸濠佩服王阳明的奇才,他看到季敩在旁,便问道:“你曾与王阳明共事,你能为孤前往吉安招降王阳明吗?”

季敩不敢推托,拿着朱宸濠招降檄文前往吉安府。

季敩知晓王阳明是当今大儒,立志做圣贤,岂能被说服反叛?行至吉安府城外,季敩即被巡哨阻住,喝道:“我乃本省参政季敩,你是何人,敢来拦截?”

哨不答反问道:“你到此何事?”

“有宁王府文书在此。”季敩说完,将招降檄文交给巡哨,慌忙回船逃去。

巡哨晓得参政是个大官,不敢轻动,只将这檄文送呈王阳明。

“季敩何在?”王阳明见了问道。

“已逃了。”

王阳明叹息道:“忠臣孝子与叛臣贼子只在一念之间。季敩向日立功讨贼,便是忠臣。今日被贼驱使,便是叛臣。为舜为跖,相差千里,岂不可惜?”

南京兵部尚书乔宇是王阳明的老相识,听闻朱宸濠反叛,便急令南直隶各府县严密防守,堵住朱宸濠叛军。

朱宸濠行至安庆,命人向城中投书,招守吏出降。城楼一阵鼓响,顿时旗帜飞扬,矛戈森列。刀光剑影中闪出两位大明官员,一个是山东安丘人、安庆知府张文锦;一个是南直隶萧县人、安庆卫指挥使杨锐。二人已得到乔宇的急令,满身甲胄,前来迎战叛军。

朱宸濠高声道:“孤奉太后密旨,前去监国!你们快快开城,免得一死!”

张文锦听了也高喊道:“本府奉朝廷旨令守卫城池,保护百姓。你要是自知罪恶,就早些束手受缚,我们还好替你洗刷。如果一再执迷不悟,到时候身首异处,宗祀灭绝,不要后悔!”

朱宸濠闻言大怒,派兵攻城。城上的飞箭、巨石像雨点一般砸下来,叛军伤亡惨重,就连朱宸濠的头盔上也中了一箭。朱宸濠受到惊吓,带兵退走。

安庆城池坚固,加上张文锦和杨锐料理已久,多积炮石及守城之器。叛军一连攻打了几天,没占到一点儿便宜。

朱宸濠见状又发愁了,心中感叹道:“小小一座安庆城都攻不进去,还想什么南京呢?”

2

王阳明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调集了赣州府、袁州府、临江府、瑞州府、抚州府等各处兵马三万人,尤其在瑞州城中就有孙燧的屯兵,士气高昂。伍文定请王阳明出兵,王阳明思考一阵之后才道:“逆藩士气方锐,未可急攻。等到逆藩攻城受阻时,我们就可以出兵南昌,捣其巢穴了。当逆藩回兵来援时,我等便可以逸待劳截杀之。”

王阳明继续集结兵众,并打探南昌及叛军的消息。很快敌情传来,叛军攻打安庆甚急,众官请求援救安庆。

王阳明拒绝出兵,并向众官解释道:“安庆守军就算疲劳,也足以自保。如果我们去救安庆,南昌叛军就会绝我粮道,九江、南康的叛军就会从两侧围攻,我们势必不妙。依本抚之见,我们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闻之,首先丧胆,必想回救南昌,而安庆之围则自解。”

吉安府推官王暐听了这话十分担心,忧虑道:“逆藩将南昌视为根本,必定守备森严。我军如果进攻,未必一时就可以拿下。安庆被围困久了,很容易沦陷。到时候南昌还没有攻下,倒是先丢了安庆,巡抚大人之策恐不是良策。”

王阳明闻言笑道:“你这是太看重逆藩了,他迟迟不发兵,是因为中了我们的拖延之计,后来激愤而出,精锐大多随行,南昌守军必定单薄。我军气势正锐,不难攻破南昌。逆藩要是听说南昌危急,势必派兵自救,安庆自然解围。等他到达南昌,我们已把南昌夺下,贼兵一定会泄气,到时候我们就会势如破竹了。”

七月十三日,王阳明不再等待朝廷旨意,将各府兵马分成十三路,号称三十万,进驻丰城,谋攻南昌——

第一路,吉安府知府伍文定,统部下官兵四千四百二十一名,进攻广润门,然后留兵防守该门,直入布政司屯兵,分兵把守王府内门。

第二路,赣州府知府邢珣,统部下官兵三千一百三十名,进攻顺化门,然后留兵防守该门,直入镇守太监府屯兵。

第三路,袁州府知府徐琏,统部下官兵三千五百三十名,进攻惠民门,然后留兵防守该门,直入按察司屯兵。

第四路,临江府知府戴德孺,统部下官兵三千六百七十五名,进攻永和门,然后留兵防守该门,直入提学司屯兵。

第五路,瑞州府通判胡尧元,统部下官兵四千名,进攻章丘门,然后留兵防守该门,直入南昌卫屯兵。

第六路,泰和县知县李缉,统部下官兵一千四百九十二名,夹攻广润门,直入王府西门屯兵。

第七路,新淦县知县李美,统部下官兵二千名,进攻德胜门,然后留兵防守该门,直入王府东门屯兵。

第八路,赣州卫指挥使余恩,统部下官兵四千六百七十名,进攻进贤门,然后留兵防守该门,直入都指挥使司屯兵。

第九路,宁都县知县王天与,统部下官兵一千名,夹攻进贤门,然后留兵防守该门,直入钟楼下屯兵。

第十路,吉安府通判谈储,统部下官兵一千五百七十六名,夹攻德胜门,直入南昌卫屯兵。

第十一路,万安县知县王冕,统部下官兵一千二百五十七名,夹攻进贤门,直入阳春书院屯兵。

第十二路,吉安府推官王暐统部下官兵一千名,夹攻顺化门,直入县衙屯兵。

第十三路,抚州府通判邹琥,统部下官军三千名,夹攻德胜门,于城外天宁寺屯兵。

王阳明分拨已定,期定二十日黎明各至信地。临出发时,将不用命者数人斩首震慑各军。众军不知所斩者,乃抓获的叛军探子。

朱宸濠围攻安庆,相持了半个月都不能攻下。安庆守军凭城据守,并无多大受损。

季敩自吉安逃回,来见朱宸濠,并未说没见到王阳明,只说王阳明不愿跟随。朱宸濠大怒,问王阳明出兵消息。季敩惧罪瞎回道:“王阳明只顾自守,安敢与殿下作对?”朱宸濠便信以为真。

可是没过几天,朱宸濠就接到了南昌的告急文书,说王阳明已率大军到达丰城,即将攻打南昌。城中军民震骇,请求分兵归援。朱宸濠见书立时心慌意乱,欲解安庆之围,回兵相救。

李士实劝道:“若殿下一回,则军心分离。另外,南昌的守军势单力薄,我们回去救援,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朱宸濠问道:“那依丞相之意是继续攻打安庆?”

“这也不必,依臣看来,何不直取南京即位称尊?那时再传檄天下,大江南北就容易平定了,还怕江西不服?”

朱宸濠听了,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刘吉来报,说吴十三率领五百人秘密潜往南京,进城不到一天就被南京兵部尚书乔宇率人全部搜捕杀掉。吴十三等人首级,现在悬于江上。

朱宸濠得报更加慌张起来,结结巴巴地说道:“安庆攻不下,南京也一时取不了,而南昌是孤的根基。孤要是没了南昌,军需怎么供给?现在无论如何也要去救南昌,先顾全根本,然后再作别的打算。”

刘养正听闻朱宸濠要回救南昌,也急来劝道:“现今安庆音讯不通,破在旦夕。得了安庆,以为大军屯扎之所,然后调集南康、九江之兵齐救省城。官军见我兵势浩大,就会不战而退。”

朱宸濠闻言,瞪眼训斥道:“你家属受王阳明供养,自然不担心南昌的安危了!”

刘养正见状不敢再说,默然退去。

朱宸濠又记起南昌城中的齐彦名与王阳明相识,便担心他被王阳明策反,于是火速传令齐彦名领兵一千到南昌城南旧坟场埋伏。

王阳明探得南昌城南旧坟场伏兵千余,便派奉新县知县刘守绪领兵一千于十九日深夜从小道出其不意袭击。齐彦名刚刚领兵前来,还未扎营,就见官军前来。齐彦名手下一千人无心迎战,立刻溃散。

二十日凌晨,王阳明下令各路军马一齐攻城,并申明道:“一鼓附城;再鼓登城;三鼓不克,诛其领队。”

王阳明又命裘衍写下檄文,捆在箭上射入城中,令城中百姓闭门自守,不得四处逃跑。

五更时,鼓声大震,各军云集城下,把云梯、绳索捆扎妥当。接着二鼓响起,人人攀梯而上,奋勇登城。城上虽然有守军射下飞箭、抛下巨石,可是官军前仆后继,防不胜防。守军又远远望着城南一片火光,料定齐彦名的伏兵已被截击,不禁魂飞魄散,索性各自逃命去了。等到第三通鼓响的时候,王阳明手下各军已有一半攻入城内。南昌城门大开,官军一齐杀进去,如入无人之境。

南昌城破,官军阵亡者不过六十八人。王阳明用兵之神妙,可见一斑。

王阳明出榜安民,严申军律,如有擅动一草一木者,依军令斩首示众。

王阳明又带领官兵攻入宁王府。只见宁王府高处黑烟翻腾,如同泼墨一般。接着一道火光冲天而起,照得全城通红。顿时,爆裂声、坍塌声、哭号声,不绝于耳。原来是宫眷情急,纵火自焚。可怜眷属百余人,化作一阵青烟。

火势猛烈,延烧到居民房屋。王阳明传令各官分路救火,抚慰居民。火熄之后,南昌知府郑瓛、知县陈大道等一干伪官前来自首,王阳明一番安慰,命人拘押,报朝廷裁定。

王阳明又命人寻到孙燧、许逵二人尸首,予以厚葬,并写下《哭孙许二公》一诗——

天翻地覆片时间,取义成仁死不难。

苏武坚持西汉节,天祥不受大元官。

忠心贯日三台见,心血凝冰六月寒。

卖国欺君李士实,九泉相见有何颜。

此时,南昌城风雨大作,似乎是上天在悼念孙燧、许逵等人。

风雨过后,王阳明登上南昌城楼,他再也见不到孙燧这位舍生取义的同乡好友了。想起自己当年与孙燧、胡世宁一起赶往杭州参加乡试的情景,想起自己在绍兴时做的梦,如今胡世宁参劾朱宸濠被贬,孙燧因朱宸濠反叛殉节,梦中的“三人好做事”,看来第三个是说平定朱宸濠了。

3

攻下南昌后,王阳明召集伍文定、徐琏、戴德孺等人商议军情。众官坐下后没多久,探子便来报说逆藩朱宸濠已经从安庆撤围,要来援救南昌。长江上,战船遮蔽江面,前后绵延数十里。

“本抚正等他回兵自救呢。”王阳明站起来,笑着对众官说道,“逆藩兵马虽多,但都是乌合之众,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大失民心。现在安庆不能取,南昌又被我们攻下,进无可进,退无可退,军心大乱。朱宸濠用来**人心的无非是事成之后封官赏爵,试问世上哪一个人肯白白拼着性命,去求那远在天边的富贵呢?”

正说着,帐外又报抚州知府陈槐、建昌知府曾玙率兵到来。

王阳明闻言,兴奋地说道:“我军兵力大集,不去擒拿逆藩,还等什么?”

王阳明随即遣伍文定、余恩率兵往来于鄱阳湖上,诱敌深入;遣邢珣、徐琏、戴德孺各自领兵,与敌交锋;遣陈槐、曾玙分别率兵攻打九江、南康;遣胡尧元、李缉、李美、王天与、谈储、王冕、王暐、邹琥、刘守绪等各自引兵,四面张疑设伏,互相策应,合击叛军。

分布已定,王阳明开仓济民,又考虑逆藩宗室或为内应生变,就亲写告示以安民心——

督府示谕省城七门内外军民杂役人等,除身犯党逆不赦另议外。其原被宁府迫胁,伪授指挥、千、百户、校尉、护卫及南昌前卫一应从乱杂色人役家属在省城者,仰各安居乐业,毋得逃窜;有能寄声父兄子弟改过迁善,擒获首恶,诣军门报捷者,一体论功给赏,逃回报首者,免其本罪。仍仰各地方将前项人役一名赴合该管门官处开报,今各亲属一名,每日一次打卯,其有收藏军器,许尽数送官,各宜悔过,毋取流亡。

周积已去南安就任,冀元亨、薛侃、邹守益等人抄写告示二十余张,各处张贴公布。

朱宸濠真如王阳明所料回兵南昌来了,他逆江而上,先派两万精兵由凌十一率领去救南昌,自己则带着大兵作为后应。

凌十一进逼黄家渡,远远看见前面有两队战船,一队挂着伍字旗,一队挂着余字旗,便鼓噪前进。伍文定、余恩二人率军交战,不到几个回合便佯装败退。

朱宸濠听说前锋得胜,也率众跟上,只可惜前军与后军隔得太远,不能相顾。

叛军到了鄱阳湖,忽见湖中到处是免死牌,上写“朱宸濠叛逆,罪不容诛。胁从人等,手持此牌,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叛军争抢免死牌,几乎人手一块,军心立刻哗变,哪还有心思打仗?

朱宸濠见状仰天长叹道:“好你个王阳明,孤反叛也好,安心做个藩王也好,都是我们朱家的事,你何必如此操心!”

邢珣率军绕到凌十一后面,凌十一来不及防备,顿时慌了手脚,竟被乱箭射死。前面的伍文定、余恩两军又反身杀来,一阵扫**,击沉敌船无数。

朱宸濠急令各船增援,不料听得一声炮响,左边杀出的兵船上悬着徐字旗号,右边杀出的兵船上悬着戴字旗号。徐琏、戴德孺两路官兵拦腰截击,朱宸濠顾此失彼,撞舟折舵声、呼号惨叫声搅成一片。伍文定、邢珣、余恩扫**完前面敌船,便来支援徐琏、戴德孺。五路官军夹击朱宸濠,逼得他好不容易才从重围中冲出一条血路来。官军追了几十里,夺下船只军械无数。

朱宸濠退到八字脑泊船休息,正对着黄石矶。

这时,齐彦名率领几名旧坟场伏兵前来。

朱宸濠正在火头上,便问道:“南昌城高兵多,你们为何输得如此惨?”

齐彦名羞愧地答道:“臣本在南昌城中防守,可接到殿下的命令后,便出城到旧坟场埋伏。未及驻扎,就被官军杀散了。臣想回南昌,可南昌也被攻下了。”

朱宸濠怒道:“败得如此快,怕是你和王阳明私通了吧?”

未等齐彦名分辩,朱宸濠挥剑将他杀死。原来齐彦名虽说了实情,但无疑把罪过推给了朱宸濠,揭了他的痛处,因此火上浇油,自讨绝路。

随从将士见朱宸濠如此昏庸,视属下为草芥,心里凉了个透,又料定大事难成,纷纷离去。

朱宸濠正在愁闷中,忽然接到军报,说王阳明派陈槐率兵攻打九江,派曾玙率军攻打南康,不由得大惊失色道:“南昌已经失去了,如果九江、南康再被王阳明夺去,孤岂不是没有城池可守了?”

刘养正也无奈道:“事已至此,当前只有振作军心,再打一仗。如果能战胜王阳明,还有机会夺回南昌。”

于是朱宸濠便下令率先效命的将士赏白银千两,突阵受伤的将士赏白银百两。悬赏一下,叛军们果然摩拳擦掌,鼓舟再进。

没驶多远,就遇到了伍文定所部。两下接仗,叛军和之前大不一样,刀枪并举,箭弩频发,靠着一股锐气直扑官军。一时间,官军被他们杀死数百人,不由得向后退去。

王阳明来到阵前,望见官军似有退却之意,便将三星剑交付参随官龙光,明令他斩领兵官伍文定首级示众,暗中却叮嘱道:“且先虚张声势,如果伍文定力战,就不得斩首。”

伍文定闻讯大惊,急忙跃上船头,抽出佩剑,把临阵退缩士兵砍死五六名,接着大呼道:“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而还。”

其时,乌云密布,黑烟漫天,叛军铳、炮、箭一齐射向伍文定大船。伍文定毫不胆怯,仍然挺身矗立,督军死战。叛军一枚炮弹在船上爆裂,火星射到伍文定的脸上,将他的连鬓长须烧去了一半。伍文定用手一拂,没有丝毫惊慌。官兵见知府大人如此镇定,不由得个个振奋起来,冲上前去拼死力战。

邢珣、徐琏、戴德孺、余恩等人率兵俱至,一齐向叛军放炮,声音如雷震天。

朱宸濠拨船突阵,不料官军一炮射来,正中他的座船,把船头击得粉碎,旁边的战船也都摇动起来。叛军顿时溃散,纷纷逃去。

慌乱之中,朱宸濠遇到了李孜然,急切地问道:“你说孤有真龙之相,可贵为天子。可如今孤狼狈不堪,你说该怎么办?”

李孜然既然能被朱宸濠看中,自然“道”深。他明白如果不“使”出几招来,肯定会被气急败坏的朱宸濠所杀,于是禀道:“贫道这就施展法术,让贼兵灰飞烟灭。”

朱宸濠收拾残兵,屯于樵舍。将战船结为方阵,四面应敌,又尽出金银犒赏将士,还病急乱投医,请李孜然施法。

李孜然穿上道服,让几名弟子环立周边,画了金、银、紫、蓝、黄五色符纸,口中念叨道:“天清地灵,兵随印转,将逐令行,弟子李孜然奉茅山祖师敕令,拜请中鬼姚碧松、北鬼林敬忠、西鬼蔡子良、南鬼张子贵、东鬼陈贵先,急调阴兵阴将,火速前来,速速领令。”

李士实虽是儒家出身,但近年来也学过一些茅山术。他知道李孜然请不来阴兵阴将,但心想此举或许能够凝结即将溃散的人心。

王阳明得知朱宸濠在樵舍连船结为方阵,马上派人给伍文定送去书信。伍文定打开一看,上有四字——急用火攻。

伍文定见了高兴地说道:“我也正有此意。”

王阳明命邢珣、余恩击叛军之左,徐琏、戴德孺击叛军之右。胡尧元、李缉、李美、王天与、谈储、王冕、王暐、邹琥、刘守绪等各路官兵四面埋伏,望见火起,一齐助战。

七月二十六日上午,朱宸濠责备诸人不能力战以致连败,准备令监军刘吉查明不用心者,斩之正法。忽然,四下里喊声大震。

伍文定引着官军,用小船载荻乘风纵火,攻击叛军。火烈风猛,立刻烧着了叛军之船。浓烟滚滚,青波上罩着万道乌云;紫焰烘烘,绿水中出来千层赤雾。叛军个个心惊胆战,撇鼓丢锣,投戈弃甲,惊惶跳水。此时,邢珣、余恩从左杀来,徐琏、戴德孺从右杀来,又有无数官兵从后攻来。

“大事去矣!”六神无主的朱宸濠见无力回天,随后走入船舱,与妃嫔相对痛哭。

“妾之前多次劝阻殿下,不要辜负皇恩,殿下不肯答应,从而有今天。罢!罢!殿下负了皇上,妾不能负殿下。”娄妃说完,疾步走到船头,奋身一跃,投入水中。妃嫔们见娄妃殉难,又料定难以逃生,便各自离开船舱,投水自尽。

朱宸濠满脸泪水,心如刀割,呆呆地坐在船舱里。心腹林华觅得一艘划船,扶着他上船逃走。

万安县知县王冕受王阳明密计,领着几艘渔船散伏在芦苇丛中。他们望见驶来的划船有些蹊跷,慌忙摇拢来看。

朱宸濠看是渔船,便想扮作渔民逃走,大声喊道:“渔翁过来,当有厚报。”

王冕认得是朱宸濠,便吹一声哨子,众船皆至。官兵挥舞刀枪砍死林华,朱宸濠自知不敌,跳船投水。芦苇丛中,水并不深。官兵跳入水中,将朱宸濠擒获。

胡尧元、李缉、李美、王天与、谈储、王暐、邹琥、刘守绪等各自引兵,四下策应,擒获伪党李士实、刘养正、刘吉、李孜然等数百人。众头目俱被捉拿,无一漏者,只小李梦阳死于乱战之中。叛臣潘鹏、梁宸、杨璋,胁从王宏、许清、王金、郏文等人也全被擒获,只有季敩投水而死。

王阳明大军共擒获、斩杀叛军一万余人,衣甲器械与浮尸横江十余里。

已被擒住的朱宸濠放眼一看,所有伪党都被两手反剪,闭目等死,便痛哭道:“以前商纣用妇人之言而亡天下,现今孤不用妇人言而亡宁王家业,后悔也来不及了!”

曾玙率兵攻下了南康,将闵廿四擒获。陈槐率兵攻打九江,守城的张茂直接打开城门投降了事。但投降归投降,审明之前,陈槐还是将张茂看押起来。

住在南昌的石彪与银珠早已是满头银发,背也驼了,眼也花了。按理说,这么大年纪的人也应该安享晚年了。可是他依旧不顾巡抚禁令,到处打听叛军消息,其实是打听张茂的消息。打听了半天,听说张茂被擒,石彪便想会同几个叛军家属前去劫狱。

银珠见状,苦苦相劝道:“你已是风烛残年,去劫茂儿,那岂不是鸡蛋碰石头?忠儿已是一个大太监了,他会想法救出茂儿的。”

其实银珠比石彪还关心张茂,但她很明白,即使张茂遇险,也不能再让自己的丈夫去冒险了。

4

心如止水的王阳明在南昌城给冀元亨、薛侃、邹守益等人讲《大学》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向众人强调,《大学》的主旨就是诚意。

这时,外面传来响亮的报捷声:“逆藩朱宸濠被擒住了!”

众人听了异常惊喜,王阳明脸色平静无变。

众人见状,无不心里叹服:“真是大师,其心不动如山。”

王冕押解朱宸濠入城献功,朱宸濠见了王阳明,哀声乞求道:“孤做错了事,死也甘心。但娄妃每每苦谏勿叛,乃是贤妃,她已经投水而死,恳请王抚台善葬。”

王阳明点头同意,派人觅得娄妃尸身,埋葬于湖口县城外。

众官员都来相见,王阳明下堂执着伍文定之手说道:“今番破贼,足下之功居伟。本抚即当上奏,你必有不次之擢。”

伍文定谦虚答道:“仰仗皇上洪福、抚台大人妙算,下官何功之有?”

“破阵登墙,人所共知,不必过谦。”

其余邢珣、徐琏、戴德孺、余恩等人,王阳明各以温言慰劳,众人欢喜而退。

王阳明派人持牌晓谕各军:“逆藩朱宸濠已擒,诸军勿得纵杀。但有擅杀一人者,斩首示众。”

参随官龙光领兵搜宁王府,献上朱宸濠的信匣,内有很多书信,都是朱宸濠与京官、疆吏的勾结情形。王阳明也不去读,一把火烧了个干净。陈槐报告张茂投降之情,王阳明思索一番后说道:“投诚是功,但屡屡抢劫官府、民财该当何罪?杀死周仪、查武等数百人的罪过又应谁去承担?”便下令将张茂与各个重犯一起关押,待朝廷审明后再作处置。

三十日,王阳明上疏告捷——

一,擒斩首从贼人贼级,并俘获官人贼属,夺回被胁被虏,招抚畏服官民男妇等项,共一万一千五百九十六名颗口;生擒六千二百七十九名:首贼一百零四名,从贼六千一百七十五名,内审放一千一百九十二名;斩获贼级四千四百五十九颗;俘获宫人四十三名,贼属男妇二百三十八名口;夺回被胁被虏官民人等三百八十四员名口;招抚畏服投首一百九十三位名。

一,夺获诰命、符验,并各衙门印信关防,金银赃仗等物:

诰命一道;符验一道,印信关防一百零六颗,金并首饰六百二十三两一钱二分,银首饰、器皿八万三千八百九十七两一钱五分八厘五毫,赃仗一千八百九十件,器械一千一百九十九件,牛三十头,马一百零八匹,驴骡一十三头,鹿三只。

一,追获金玺二颗,金册二付。

一,烧毁贼船七百四十六只。

江西吉安人黄文刚听闻王阳明平叛迅速,写诗一首赞叹道——

指挥谈笑却莱夷,千古何人似仲尼。

旬日之间除叛贼,真儒作用果然奇。

自朱宸濠六月十四日举逆,至七月二十六日被擒获,前后共四十二日;王阳明自七月十三日于吉安起兵,至二十六日成功,才十四日。自古戡定祸乱,未有如此之神速者。但众人只见成功之易,不知王阳明运筹帷幄之妙。这一年,王阳明四十八岁。

等到南昌趋于平静、公务回归正常,王阳明写下了意气昂扬的《鄱阳战捷》一诗——

甲马秋惊鼓角风,旌旗晓拂阵云红。

勤王敢在汾淮后,恋阙真随江汉东。

群丑漫劳同吠犬,九重端合是飞龙。

涓埃未遂酬沧海,病懒先须伴赤松。

这“赤松”就是赤松子,神话中掌管布雨的神仙,王阳明在诗中说出了自己隐退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