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即位,以下一年为弘治元年。弘治皇帝尊成化皇帝为明宪宗,尊周太后为太皇太后,尊王皇后为皇太后,将兴王朱祐杬迁到封地湖广安陆。
弘治皇帝清楚,父皇留给他的是一个混乱的朝局。这些事情,他为太子时就已经非常清楚了。弘治皇帝降旨诛杀了礼部侍郎李孜省、太监梁芳、妖僧继晓,还罢免了传奉官一千多人。被夺去大永昌寺等寺庙僧侣封号的,又有一千多人。
这天,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来到内阁,将手里拿着的一个小木匣交给大学士万安,然后对他说道:“皇上有旨,这岂是大臣所为?”
万安莫名其妙,打开匣子,看见里面有一本小书,末尾署着“臣安进”三个字,知道是自己从前亲笔所写。万安仔细回忆,立刻汗流浃背,伏在地上。
监察御史姜洪、文贵等人也在内阁,凑过去一看,见小书上列的都是些**,便哄堂大笑。过了几天,万安上朝,怀恩朗诵姜洪、文贵等人对万安的参劾奏章。
万安脸皮真厚,一再叩头哀求,毫无辞官之意。怀恩读完,走到万安前面摘去他的象牙手板,大声道:“你快走吧!免得加罪于你!”万安这才诚惶诚恐地离开,辞官而去。
江西泰和人尹直升为大学士,弘治皇帝问他道:“儒家是怎样看待羞耻的?”
尹直回答道:“孔子认为,凡是不合道理的事情、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能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另外,孔子强调‘知耻近乎勇’,认为耻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做了羞耻之事却没有悔改之意。”
“尹爱卿的话,鞭挞的就是万安呀。据说万安小时候挺聪明,遗憾的是他把所有的聪明都用在了钻营上。万安生在四川眉州,万贵妃生在山东诸城,两地相距甚远,万安却摇身一变成为万贵妃的侄辈,真是‘面如千层铁甲,心似九曲黄河’呀!”
弘治皇帝的一番话,让尹直惊出了一身冷汗。万安在朝中厚颜无耻多年,自己也没有参劾过万安。他心里想,新皇帝说不定在埋怨自己呢!
不只万安离开朝堂,尹旻、张蓥等“纸糊阁老、泥塑尚书”全部清理出了朝廷。万安的好友彭华察觉到时势不妙,也提前辞官而去。
朝廷一清,弘治皇帝这才大赦天下,接着立张氏为皇后。
弘治皇帝登基后,常常怀念自己的生母,而每当想起生母,弘治皇帝便眼眶湿润。他派人到广西贺县寻找家人,但没有任何消息。当年断藤峡瑶民造反波及数省,许多人被杀,如果弘治皇帝生母家人在世,她就不会被献到宫中。再说,二十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哪能探听到家人的消息呢!无比悲痛的弘治皇帝只好在桂林为生母立下祠堂,春秋祭祀,并追谥生母纪氏为孝穆太后。
成化皇帝的废后吴氏对弘治皇帝有养育之恩,弘治皇帝特意安排,一切衣食住行都遵照太后的礼节。
怀恩积劳成疾去世,弘治皇帝感念他的功德,特旨为他建造了显忠祠。司礼监掌印太监之职由李广接任,这李广一点不像怀恩那样廉洁,他利欲熏心,爱势贪财。
登基不久,弘治皇帝举行了祭祀社稷大典。之后,弘治皇帝大宴群臣。为了讨得弘治皇帝的欢心,刘瑾特意安排教坊司在宴会上表演戏曲。一群浓妆艳抹的舞女翩翩起舞,乐师臧贤唱起了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名段——
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好句有情怜夜月,落花无语怨东风。
这时,马文升已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看到此景,他立刻站起来怒斥道:“新天子继位,当知稼穑艰难,你们岂能以此渎乱圣聪?”宴会在尴尬中不欢而散。随后,马文升以“渎乱圣聪”为罪名弹劾刘瑾。
新朝新气象,上自天子下至百官,都在努力树立一个寡欲俭朴的新政风。刘瑾就这么撞在了风口浪尖上,他被打入大牢,等候处置。弘治皇帝为太子时就与刘瑾朝夕相处,对他素有好感,于是赦免了刘瑾的罪过,将他贬为茂陵司香,让他去给成化皇帝守陵去了。
1
北京城里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
弘治元年,身处北京的王守仁十七岁了,已经成长为一名英俊高大的青年。光洁白皙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峻,乌黑深邃的眼眸泛着迷人的色泽,风流韵致的外表看起来还有些**不羁,但眼里透露出的睿智让人不敢小瞧。这年秋天,王守仁遵照父亲的吩咐,前往江西南昌迎娶诸氏为妻,诸氏是江西参议诸养和的女儿。
其实,王守仁心中想娶那个活泼可爱的蒙雅丹为妻,但他知道这不现实。前往南昌途中,王守仁连续两晚做梦,都梦到了蒙雅丹。梦中,蒙雅丹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了,不断地对王守仁微笑。这微笑,就是初见时那种甜甜的笑。王守仁醒来后喃喃道:“要是我的新娘子有这种笑就好了。”
到南昌后,王守仁拜见了岳父诸养和。他们全家见女婿王守仁眉清目秀、仪表堂堂,心中十分欢喜。诸养和按照与王华的商定,在南昌为二位新人布置好了新房。
牲酒赛秋社,箫鼓迎新婚。新房里,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绣花的绸缎被面上铺着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新婚之夜,王守仁与一身喜服的新娘相见。诸氏羞羞答答,全然没有蒙雅丹的活泼开朗,更没有那甜甜的笑,王守仁不免有些怅然若失。
王守仁是个志向远大之人,虽然他遵从礼教,但并不把新婚当成太大的事。就在新婚之夜,他信步走到了南昌城中的铁柱宫。这铁柱宫始建于晋,尊奉的是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许逊。铁柱宫前有一口井,水色黑,深不可测,它与江水相消长。井中有一根铁柱,相传是许逊所铸,能止水害。铁柱宫门口镶嵌着许逊的十六字名言:“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看到这十六字,王守仁沉思良久,之后慢慢走进了宫内。
在大殿侧,王守仁遇到了一位道士。此人庞眉皓首,盘膝静坐。王守仁向前施礼道:“请问道长如何称呼?”
道士的声音十分浑厚:“自幼出外,不知姓名。人见我时时静坐,呼我为无为道长。”
王守仁记下了,又小声问道:“请问无为道长是何处人?”
无为道长答道:“四川人,因访道友来到这儿。”
王守仁问其年龄几何,无为道长答:“贫道七十有六了。”
王守仁见其精神健旺、声如洪钟,疑是得道之人,便请教解除苦恼之术。
“解除凡世苦恼,无过一静。老子清静,庄子逍遥,只有清静而后才能逍遥。”无为道长见眼前青年人中清晰、两颧丰隆、双眼有神、瞳仁浑圆,便知是富贵之人;又见青年穿着一身新婚之衣,清雅文静,举止安详,便知是脱俗之人。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参悟出了什么。沉默了一会儿,无为道长继续道:“许逊天师有句名言:‘进一步想,有此而少彼,补东而缺西,时刻忧愁;退一步想,良田万顷,一日止食米一升,大厦千间,一夜止眠地八尺。一升八尺,受用不久,多何用乎?’你如果把这句话反复咀嚼,还能有什么苦恼呢?”
王守仁听得津津有味,无为道长又教王守仁静坐之法。王守仁便与无为道长闭目对坐,如同一对槁木,不知不觉一晚就过去了。
新婚之夜,诸氏不见新郎官入洞房,羞怯不能对人说。到了凌晨,还不见新郎前来,便担心起他的安全来,于是急切告诉了父母,诸养和便忙命人到处寻找。家人寻到铁柱宫,见二人还在静坐,便急请王守仁回府。王守仁便与无为道长作别,离开时,王守仁取出一锭白银相送。
无为道长笑道:“珍重珍重,贫道不是需要银子之人。倘若二十年后再相会,定将银子奉还。”
王守仁并不回话,认为这是无为道长的客气话罢了,便与家人回府。
王守仁按照当地风俗,在岳父家住了一年。这一年里,王守仁苦练书法。妻子诸氏在旁挑灯磨墨,红袖添香。在岳父家,王守仁悟出了写字诀窍:“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书法水平大幅提升。后人这样评价王守仁的书法:“朱熹书法骨劲老练,有苍松怪石壁立千仞之势;王守仁书法骨挺神骏,有鹰击长空之态。二者书法骨骼清奇,实为二人功业德行使然。”
闲暇之时,王守仁不忘练习射箭。他是位喜爱军事、地理之人,常常在南昌城里城外转悠。南昌,人谓“七门九洲十八坡”,是说南昌城有七个城门、九座大土堆、十八处坡地。王守仁转悠一段时间后,南昌城的地理、人文、城防已经了然胸中了。在南昌城里,最大的府邸便是宁王府了。这宁王府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四周围绕高大的城垣和四个城门,城楼上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门饰以丹漆和金涂铜钉,俨然紫禁城的一个缩影。
当今宁王是朱觐钧,他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的后人。因宁王府的护卫骚扰地方,被朝廷革除。为此,朱觐钧的心里不是滋味,总对家人发些牢骚。王守仁常常围着宁王府转,总感觉偌大的宁王府里透出一股杀气。
一年后,王守仁与诸氏同归余姚。一路上,王守仁饱览风光,求学问道;诸氏相伴,夫唱妇随。行至江西上饶县,王守仁前去拜谒儒学大师娄谅。娄谅注重“静时涵养,动时省察”,终生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念,所著《春秋本意》流传较广。娄谅有个孙女,虽然只有十岁,但宁王朱觐钧慕娄谅大名,托人说媒,与自己十一岁儿子朱宸濠订立了婚约。
娄谅家前院生长着旺盛的竹子,青翠欲滴,在微风的吹拂下,细长的竹叶相互交错,发出“沙沙”的声响。王守仁拜见娄谅,相谈十分契合。娄谅对王守仁说道:“儒家的法宝是格物致知,就是朱夫子所讲的借物参禅。譬如竹子,它曲曲伸伸,雪压千层犹奋直;潇潇洒洒,风来四面又何妨。春秋时,孔夫子的好友、卫国贤大夫蘧瑗根据竹子竹节滑顺,又想到做人要减少缺点,方能挺拔、高立、长寿。”
王守仁接着娄谅的话问道:“蘧瑗的‘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的典故,也是格物致知的结果吧?”
娄谅点了点头,又说道:“有一种毛竹,在播下种子后,前五年几乎看不到小苗的生长,但到了第六年的雨季,小毛竹苗的周围会蹿出许多竹笋,以平均每天一人高的速度向上生长,旋即超过了所有高大的树木。在开始的五年里,虽然地表上看不到毛竹苗生长的迹象,但土壤里,它的根系却在不停地壮大和蔓延,也就是在不断积攒能量,蓄势待发。一旦时机成熟,毛竹定会拔地蹿天。圣人必可学而至。如果你格物致知,学习毛竹气度,沉得住底气,耐得住寂寞,扑下身子,站稳马步,一定会成为圣人。”
王守仁听了不由得起身敬礼。自此,他更加敬慕圣贤之学,发愤研读朱熹等诸儒著作。
2
弘治皇帝继位后,黜佞任贤,起用前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升礼部侍郎徐溥为礼部尚书,升贵州提学副使彭韶为刑部尚书,升翰林院的刘健、李东阳、谢迁为翰林院学士,入阁办事,重开了经筵侍讲,与内阁大臣们探讨治国和儒家学问。
一次在奉天殿,弘治皇帝问众臣道:“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今朝政混乱,各位爱卿说,朕应该怎么办?”
王恕闻言,首先出班奏道:“鉴于前朝教训,陛下应该对宦官和东厂严加管束。”
弘治皇帝点头称是,下旨宫中太监以及东厂、锦衣卫不得任意行事,只能奉守本职。
弘治皇帝又问:“先帝时暴乱不断,有几次声势还相当大,应该怎样预防?”
彭韶奏道:“臣在地方多年,知道百姓如果有吃有喝,就断然不会造反的。”
徐溥接着彭韶的话道:“要想让百姓有吃有喝,皇宫和大臣们就应该力求节俭,减少开支与供奉,不大兴土木,这样就会缓解天下百姓的负担。”
弘治皇帝点了点头,下诏禁止宗室侵占民田、鱼肉百姓,又下诏减免一些地方的税收。
弘治二年,弘治皇帝又采纳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追赠于谦为太傅。
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弘治皇帝命户部侍郎白昂领二十五万人修治。未久,黄河又于张秋决堤,由汶水入海,漕运中绝。
自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漕运变得特别重要,沿运河所有州郡都设有通判一员,每县设专管运河的县丞一员,专任漕运事,受工部都水司的直接管辖。但到了成化年间,这些专职官员多被各省委以杂差,或因治理河道差使既苦又难于升迁,多不尽其职。整个漕务日益松弛,甚至无人过问。
针对此种情况,山西太原人、工部都水司郎中王琼曾奏请道:“漕务应核实人员编制,革除地方兼差,责令专司河道本职。”弘治皇帝听闻后,便采纳了。
王琼年少时就显露出才能和胆略,二十二岁中举后,在平定州游冠山时,写下这样的诗句:“丈夫生而果有志,何必临渊去羡鱼。”二十六岁中了进士后,不久便升迁为郎中。因为漕河治理,官府每年向民间征集扫草,且数量巨大。官吏通过征集,从中大量贪污。而每年所征扫草陈新积壅,腐烂无稽,百姓负担逐年增加。为了革除此弊,王琼带领陕西临洮人、工部都水司主事彭泽亲自组织稽查、核对。王琼、彭泽先将各州、县所积扫草数量统计核实,经过计算,他发现足够数年之用。然后他决定量裁征数,做到草不积腐,民不困征。接着又采取了年征十分之三、折银储库的新办法,竟盈银三万两。不少州县随便动用河防木材移作他用,并从中贪污。王琼奏请皇帝下旨沿漕河州县不得动用河防专用木材,违者严加议处。经过整肃,漕务局面大为好转。
弘治皇帝又命浙江布政使刘大夏治理黄河,经一番治理,黄河自开封往东,不再向东北经山东流入渤海,而是向东南夺淮河河道入黄海。刘大夏又带人筑长堤三百六十里,基本抑制了黄河水患。
天下趋于平静,朝堂上,弘治皇帝对臣下也甚是宽厚平和。
早朝的时候,弘治皇帝亲御奉天门。大臣们言事,要从左右廊庑入门内面君而奏。有的大臣因为地滑,行走失仪,弘治皇帝也从不问罪。官员说了错话,弘治皇帝还宽慰数句,不使其惶恐。到了冬天,弘治皇帝在宫内都觉得天气寒冷,就问身边的太监道:“现在大臣们还有在路上的吗?”
“有。”
“如此寒风凛冽且昏黑,倘若廉贫之吏归途无灯火照明怎么办?”弘治皇帝十分担心,下旨今后遇到在京官员夜还,不论职位高低,一律由锦衣卫校尉执灯相送。
幼年生活的经历,使弘治皇帝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在文华殿,弘治皇帝让内阁大臣们共议众大臣的奏章,写出批词后,自己再批改颁发。
李东阳见状高兴地说道:“以前皇帝召见大臣,都只问上一两句话。而现在却是反复询问,讨论详明,真是前所未有啊!”
3
弘治皇帝婚后,张皇后一直未孕,张忠觉得是个实施“大业”的机会,便将百两黄金全部送给司礼监掌印太监李广,求他举荐。这李广先后得到石彪、张忠父子的厚礼,自然用心,张忠被破格提拔为司礼监监丞。
张皇后没有生育,不只她自己着急,大臣们更是着急,纷纷上疏请求皇帝选妃以广储嗣,弘治皇帝一一回绝。虽然回绝,但弘治皇帝心里也有些着急,就和张皇后在宫中斋醮求子,一连三个月。
要想实施“大业”,就要取得张皇后的好感。张忠琢磨再三,便想用小曲来勾引她。
万岁山在紫禁城北面,树木蓊郁,生机盎然,山上遍植花草、果木,有“后果园”之称。当然万岁山更是紫禁城的“镇山”,皇帝、后妃常常来此登山观景。正是初夏,张皇后在众多宫女的陪伴下来到万岁山赏花。一只硕大蝴蝶飞来飞去,张皇后正在凝神之时,不远处的丛林中传来半男不女的唱曲声——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张皇后生于书香门第,知道这是名曲《不伏老》,便对身边宫女道:“万岁山不容外人进来,这一定是哪个小太监在练嗓呢!”
宫女们很机灵,便答道:“奴婢去把这个小太监喊来,再唱几曲吧。”
张皇后没有反对。
这个唱曲的太监正是张忠,在宫女的召唤下,他很快来到张皇后面前。张皇后见他文静清秀,又听说他也姓张,不由得产生一种亲切感,便问道:“你刚才唱的可是《不伏老》?”
张忠老实答道:“禀娘娘,确实是《不伏老》。”
张皇后又问道:“你还会唱其他段子吗?”
张忠点了点头,立刻唱道——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予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张忠跟随李孜龙学练多年,自是唱得不差。张皇后非常喜欢,虽然词中有挑逗、卖弄、狂傲之嫌,但他毕竟唱的是名段,也就不计较了。
4
蒙古纳贡实是权宜之计,达延汗无时无刻不想报杀妻之仇。
这几年间,达延汗将全国分为六个万户,交给六个“钢铁”儿子——乌鲁斯·博罗特、巴尔斯·博罗特、阿尔苏·博罗特、阿勒楚·博罗特、斡齐尔·博罗特、格列·博罗特统领,他自己与长子图鲁·博罗特驻于中央,权力一时大为集中。
在红盐池和威宁海多次打败蒙古的王越被贬多年,他手里握着三星剑,时时想着再立战功,便想派儿子王时进京贿赂司礼监掌印太监李广,求他暗中保荐。
王时听了,反驳道:“先前因为受汪直牵连,而使我们父子受累,今天为什么还要巴结这个名声不好的太监呢?”
王越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时势不同呀。李广虽是条看门的狗,可不给他个肉包子,我们见不到狗的主人呀!”
王时听从父亲之言,便去结交李广。李广得了重礼,便向弘治皇帝举荐王越。不久,王越奉旨起用,恢复爵位,总督三边军务。
陕西北部分设延绥、宁夏和甘肃三边,各边奉命独自御边,凡遇战事,相互无协防,故而多有败绩。为巩固西北边防,朝廷特设三边总督,总揽其权。王越已年过七十,奉诏即行,率军攻破了达延汗的大营,缴获牛、马、骆驼不计其数。李广因为举荐有功,也获得重赏。
战争冷酷无情,有胜就有败。达延汗虽为中兴之主,可对手王越本领太强。接连被他击败,达延汗心中不免悲痛。就在这时,女儿蒙雅丹走了过来。此时的蒙雅丹已是青春味十足的姑娘了,漂亮的脸蛋、灿烂的笑容,再加上镶着金丝的银帽、白如雪的披肩,使得她看起来楚楚动人。看见漂亮的女儿,达延汗想起也先献妹的先例,心想要报杀妻之仇,就要靠女儿蒙雅丹了,便问道:“孩子,父汗问你,你知道你母亲是怎样死的吗?”
蒙雅丹闻言,笑容立刻就没了,坐下后绷着脸道:“女儿知道,是被明朝的王越所害。”
达延汗沙哑着嗓子道:“你母亲对我们家恩重如山,没有你母亲,就没有达延汗,也没有蒙雅丹。”
蒙雅丹很聪明,知道父亲说这番话一定是有事要吩咐,于是站起来坚定地说道:“父汗,为了母亲,女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达延汗不再犹豫,徐徐说道:“好女儿,你也大了,该出嫁了。只是你讨人喜欢,父汗舍不得你远走,但总不能不让你出嫁。大明朝虽是我们的敌人,但势不如人时,父汗不得不压抑自己复仇愿望,而对他们强颜欢笑。当今明朝皇帝年轻有为,听说只有一个皇后而没有其他妃子,父汗想把你许配给明朝皇帝。凭你的美貌、聪慧和能力,一旦得势时,你一定要杀了我们的仇人王越。”
蒙雅丹听完达延汗的话,沉思不语。她心中合计,比起蒙古人,明朝人更加文雅,嫁给明朝皇帝,有什么不好?于是,她向达延汗点了点头。
第二天,达延汗便命长子图鲁·博罗特前往明军大营,拜托王越向弘治皇帝求婚。王越不敢怠慢,当即派儿子王时前往京城。
紫禁城奉天殿里,弘治皇帝笑着对王时说道:“即使蒙雅丹再美丽、再聪明,可朕怎么会做胡人的女婿呢?”
王时刚说出“先帝”二字,弘治皇帝便摇了摇头道:“不要提往事了,朕是不会答应的。”
王时见状,当即回返禀报父亲,当他说完整个进京过程后,大胆建议道:“蒙古腹地辽阔,蒙古军飘忽不定,所以我们不能聚而歼之。如果以皇帝迎亲为由诱骗‘小王子’前来,那么我们便可一鼓作气,将其全歼。”
王越闻言急忙摇头,连连反对道:“假冒圣旨,那可是杀头之罪呀。”
王时见状小声道:“我们出此计策也是为了大明呀。另外,只要我们父子不对外说出此事,也无人知晓呀!”
王越知晓什么是权宜,当年先帝朱祁镇也曾违心答应迎娶过胡女。反复思索之后,王越便同意了王时之计。王时当即亲自前去回复达延汗,说大明皇帝同意婚约,请蒙雅丹即日成行。对蒙雅丹来说,这是个天大的喜讯。一番打扮后,达延汗率长子图鲁·博罗特亲送蒙雅丹前往边境。
达延汗一行到了贺兰山下,忽然一阵炮响,无数明军从藏兵洞冒出,将达延汗等人团团围住。明朝的藏兵洞,是专为防御蒙古入侵而修。藏兵洞只容单人通行,一旦有进洞之敌,很容易落入陷阱的鹿角上,非死即伤。藏兵洞的益处是,明军可以瞬间由地上转入地下,由公开转入隐蔽,又可以瞬间由地下转入地上,由隐蔽转入公开。当蒙古骑兵南下时,大明守军便进入藏兵洞;当蒙古骑兵退却时,藏兵洞内的明军便可出奇兵袭击。蒙古骑兵一旦掳掠得手,必带着大批俘获的人口、牲畜、牛羊,绝不似来攻时那样轻便,因此便会败给明军。
达延汗看到无数明军冒出,仰天长啸道:“大明是礼仪之邦,想不到也敢在皇帝婚约上玩奸计!”
图鲁·博罗特不敢怠慢,当即率领众人保护达延汗突围。
王越指挥大军将达延汗层层围住,火枪、火铳、火炮纷纷向蒙古兵射击。明军勇悍不如蒙古兵,但装备却是远远超过他们。明太祖朱元璋起家之初,一个叫焦玉的人献上他所研制的火器。朱元璋使用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其后明军的构成便为铣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明军的长技无出火枪、火铳、火炮,明军不光有火器,还有快速移动的战车。面对这些不秣之马、移动火炮,蒙古军再彪悍,哪能抵挡得了?战到最后,图鲁·博罗特被乱枪捅死,达延汗受伤逃走。
蒙雅丹头戴貂皮冠,肩披彩短坎,身穿艳长袍,这身盛装是给“未婚”皇帝和他手下的臣民看的,但杀红眼的明军有谁认真去看呢?蒙雅丹满怀欢喜而来,但万万想不到“天大的喜事”瞬间变成了一场毫无防备的屠杀。她看到父亲受伤、哥哥战死,挥泪道:“都说中原人文雅,想不到这文雅里包藏着奸邪,这奸邪比刀剑还狠呢!”说完,便拔出匕首自杀了。
此役明军大获全胜,此后几年里,蒙古再也不敢骚扰明朝边境了。
5
蒙古不犯边,大明朝的防御逐渐松懈下来。风景秀丽的万岁山上,张皇后向弘治皇帝唱起了小曲——
你有心,他有心,秋千院宇夜深沉;花有阴,月有阴,春宵一刻抵千金,何须诗对会家吟?情思昏昏眼倦开,单枕侧,梦魂飞入楚阳台。当日个月明才上柳梢头,却早人约黄昏后。
弘治皇帝知道张皇后唱的是《西厢记》名段,心中极为高兴,当即揽着张皇后回到宫中。这夜之后,张皇后竟然怀孕了。张忠经常伺候在张皇后身边,陪她唱个小曲儿,慢慢地就熟了,心想再发展下去就可以让弟弟张茂完成“大业”了。现在眼见张皇后怀孕,心里甭提有多难受了。
李广却趁机邀宠,请弘治皇帝游山玩水。弘治皇帝毕竟年轻,对外面的世界十分好奇,当即答应下来。
弘治皇帝一行到了桂林,看到一绝美女子,李广便想劝皇帝纳其为妃子。弘治皇帝闻言后喃喃说道:“你们只知道朕贵为‘九五之尊’,却不知道朕的伤痛。你们知道孝穆太后祠堂的对联吗?”
李广隐约知晓,却背不下来。此时他战战兢兢,不知所措。
“睹汉家尧母之门,增宋室仁宗之恸。”弘治皇帝慢慢地说道,“每当朕想起这句话,便潸然泪下。假如帝王能像寻常百姓之家一夫一妻,哪来这些奇冤?纳妃的事,你们就不要再提了。”
弘治皇帝对妃嫔之间的争宠吃醋以及随之而来的宫闱斗争可谓体会深切,有着切肤之痛。而且他的母亲纪氏在他幼小时就常常和他说,好男儿要一夫一妻,只爱自己的妻子。所以即使张皇后怀孕了,正值青春年华的他也不想纳妃。
弘治皇帝祭拜完母亲孝穆太后之后,从桂林行至江西龙虎山。这儿是道教四大天师之一张道陵修道炼丹之处,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个道庵。此时,正是第四十七代天师张玄庆住持此处。
李广也是秀才出身,他对弘治皇帝说道:“皇爷,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寻仙觅术,皇爷何不问一下延年益寿之术?”
弘治皇帝想起自己的爷爷才活了三十八岁,父亲才活了四十一岁,就问张玄庆道:“这儿可有长寿之术吗?”
张玄庆熟谙符箓教法,亦通内丹术,爽口答道:“陛下,小道可画一符箓,祈愿陛下万寿无疆。另外,还有道家‘六字诀’相赠。”
弘治皇帝闻言极为高兴。张玄庆当即取来黄纸,用朱砂在上面画了一些符箓。完成后,张玄庆又教弘治皇帝道家“六字诀”:嘘、呵、呼、呬、吹、嘻,因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嘘字功平肝气,呵字功补心气,呼字功培脾气,呬字功补肺气,吹字功补肾气,嘻字功理三焦。张玄庆还向弘治皇帝建议道:“‘六字诀’早晚各练三遍,可强身健体,日久必见功效。”
弘治皇帝点头称好。
离开龙虎山,弘治皇帝又去了浙江普陀山。普陀山四面环海,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此处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都充满佛国神秘色彩。李广又向弘治皇帝介绍道:“皇爷,唐朝时,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礁受阻,在潮音洞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于是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自此而始。”
弘治皇帝看到二龟听法石时,李广又卖弄道:“传说观音菩萨在台上讲经说法,东海龙王知道以后派了他的两个龟相来听经,没想到两龟相听得入了神,不愿再回龙宫了。龙王知道后非常生气,就将他们变成了石头。”
身处佛教的氛围中,弘治皇帝不由得喃喃道:“看来神仙是有的。”
从普陀山回到北京后,弘治皇帝像他的父亲成化皇帝一样迷信起佛道两教来,还召用番僧方士来研究仙符之术。之后,弘治皇帝在方士的唆使下竟然开始服用起了仙丹,以求长寿。
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人见状,纷纷在朝堂上劝谏。
刘健奏道:“唐朝时,宪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良,取得了‘元和中兴’。可是后来宪宗信仙好佛,想求长生不老之药,结果性情变得暴躁易怒,最后被宦官谋杀。请陛下以史为鉴,远离奸宦,更不可迷信仙佛。”
谢迁也奏道:“宋徽宗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他不但大建宫观,还发给道士俸禄。其昏庸奢侈之举,导致了方腊、宋江起义。陛下是英明之主,不可不引以为鉴呀!”
李东阳也想上奏,弘治皇帝已经听得不耐烦了,挥挥手道:“各位爱卿言之有理,今日就退朝吧。”
弘治皇帝心里明白,刘健、谢迁等人的劝谏不无道理,但即使有道理,他心中还是迷信仙佛,还是宠信奸宦李广。有了皇帝的信赖,李广权倾朝野,骄纵不法。礼部尚书徐溥忧虑气愤,竟因此得了眼疾,三次上疏辞官,弘治皇帝答应了下来。刑部尚书彭韶上疏劝谏弘治皇帝,不被接受,也辞官而去。
弘治四年九月,张皇后生下了太子朱厚照,弘治皇帝欣喜异常。朱厚照无比聪明,弘治皇帝视为掌上明珠,安排张忠等人随侍。
6
弘治五年,王守仁二十一岁了。这年他的祖父王伦去世,王华回到余姚奔丧,王守仁也跟着父亲回到了老家。王华与赵氏此时也生了一个儿子,取名王守文,岁数尚小,也跟着回了余姚。到了老家没几天,王华就请堂弟王冕为王守仁讲析经义,磨炼八股,让他准备科举考试。
王守仁白天随众课业,夜晚则搜取诸经众史勤奋攻读,常常深夜不寐,学业获得长足进步,王冕等人愧莫能及。待人接物上,王守仁仿效圣人举止,一改过去的平和诙谐,变为端坐省言。王冕等人怀疑王守仁是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王守仁知道后,郑重其事地解释道:“我以前放逸,今日知道错了。”王冕等人不再怀疑,受王守仁影响,也正襟敛容,随时随地校正自己的言行。
王华归乡后修建了一座小楼,不幸竣工未久就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亲友、邻居纷纷前来救火,王华从容对待,面不改色。王守仁见状问道:“家遭火灾,父亲为什么还能从容不迫、镇静如常?”
“靠的是制心功夫呀。如果忧愁,就是灾上添灾;如果慌张,就是忙中添乱。财物本就是身外之物,有了制心功夫,就会把钱财看轻。聪慧的人对待突如其来的灾祸,怎会不洒脱如常呢?”此刻,王华还不忘教导儿子,“佛家禅宗六祖慧能有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大师的话,是禅宗的极高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王守仁明白,这是父亲教导自己注重内心修养和自我境界提升。
这年秋天,王守仁赴杭州参加乡试,行至绍兴,夜半做了一个梦——
有两位身材高大的人,一位穿红衣,一位穿绿衣,东西相向而立,大声说:“三人好做事。”说完就不见了。
王守仁梦醒后细细思索,不得其解。
第二天,王守仁继续赶路,半路上遇到同乡秀才孙燧。孙燧身着红衣,他大王守仁十二岁。两人结伴行至杭州,在客栈恰遇一穿绿衣者,也来杭州参加乡试。他叫胡世宁,浙江仁和县人,大王守仁三岁。三人聊起当今形势,胡世宁心直口快道:“当今皇上励精图治,改革弊政,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真是英明呀!”
孙燧是个老秀才,知书达礼,也应和胡世宁道:“这可谓‘弘治中兴’呀,只可惜皇上也迷信神仙之说。”
王守仁岁数最小,但跟父亲学得制心功夫的精髓,故只听少谈。孙燧所说的皇帝迷信神仙之说,给王守仁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等到放榜之日,王守仁与孙燧、胡世宁同中举人。三人一番欢喜,互相道贺,各自回乡准备会试。
弘治六年,孙燧、胡世宁、王守仁同往北京参加会试。路上,遇到福建莆田举人郑岳、湖广嘉鱼举人李承勋、南直隶当涂举人邢珣。一路上,王守仁对孙燧、胡世宁、郑岳、李承勋、邢珣尊敬有加,孙燧、胡世宁、郑岳、李承勋、邢珣也对王守仁关怀不少。
到了北京招福客栈,孙燧等六人围桌小饮。看到四周都是进京参加会试的举子,王守仁感慨道:“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六人都是举子,知道这话是唐代王勃写的骈文《滕王阁序》的佳句。孙燧年长,首先以《滕王阁序》的名句、名词附和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希望我们不要‘时运不齐’,不要‘命途多舛’。”
众人纷纷举杯,吆喝道:“孙兄说得对!”
年龄排第二的是邢珣,他也以《滕王阁序》的佳句来领酒:“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众人齐道:“好!”
轮到郑岳发言,他当然也是一句《滕王阁序》的佳句:“‘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我们不论以后官大官小,都要努力做君子、做达人。”
众人纷纷举杯响应。
六人中,李承勋年龄最小,他以《滕王阁序》的佳句来描绘今天的雅会:“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兴致立刻到了**,六人都有些微醉飘逸了。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这也是《滕王阁序》中的句子。等到发榜,孙燧、胡世宁、郑岳、李承勋、邢珣都中进士,只有王守仁落第。孙燧、胡世宁、郑岳、李承勋、邢珣过来安慰王守仁,王守仁只是淡淡地说道:“世人都以不得第为耻,我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众友人皆服其涵养,闻者无不叹服。
回到余姚,王守仁听闻上虞有位名叫许璋的奇人,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他也曾是儒家子弟,拜访过岭南大儒陈献章。后来,许璋放弃科举之路,专心研究《周易》和军事。他能掐会算,人称“当世刘伯温”。王守仁前去拜访,请教他如何预测未来。
许璋果真是奇人,一眼就看出王守仁深藏胸中的宏图大志,摇头道:“占卜是小技,不能成就大功业,何况你想成为圣贤。”
王守仁异常惊讶,当即问道:“那该如何?”
“建功立业,这是你前进的不二法门。你如果真有经略天下之志,那就应该努力提升自己。”
王守仁一直喜爱兵法,当即跟着许璋学习。他悟性好,有底子,而且用心,很快就得到了许璋的真传。
过了三年,王守仁再去参加会试,结果被忌者所压,又未考中。
王华守孝期满,回到北京担任经筵讲官,王守仁也随他一道来了北京。
王守仁对格物致知的理念深信不疑,相信一草一木皆含至理。他想起娄谅说的毛竹气度的哲理,决心通过格物致知来做圣贤。王守仁先从自家花园的竹子格起,每天对着竹子参悟,结果用尽心力,也没有什么所获。坚持了七天,他竟然生出一场大病,咳嗽不止。
王华坐在王守仁病榻前劝道:“娄谅先生虽讲过毛竹气度,但其实竹子还有君子四道——德、操、时、容,具体说,虚怀若谷,乃君子之德;刚正秉直,乃君子之操;春生夏伏,乃君子之时;动则飘逸潇洒、静则傲骨挺立,乃君子之容。格物致知的功夫,岂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王守仁牢记父亲所教,在家中静静休养,自叹儒学博大精深,学习起来非常艰难。
王华担任经筵讲官,常常进皇宫讲课。他声音洪亮,言辞恳切,每日讲授圣人之学,劝谏皇帝勤奋学习,亲贤远佞。一次,王华进讲唐朝历史。说到唐朝太监李辅国嚣张跋扈,祸乱朝政,他分析道:“李辅国之所以为所欲为,是因为与皇后张氏相互勾结。二人内外相应,控制政权,凡是不利于他们的人,无论是高官还是显贵都是除之而后快。”王华讲到这段时,字正腔圆,深入浅出。身边的朝臣、太监却是吓得缩头吐舌、惊恐不已。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当今皇后也是张氏,朝臣、太监们倒不是担心正直的张皇后不高兴,而是担心王华说的李辅国影射当今的大太监李广。不过,弘治皇帝听得津津有味。进讲完毕,弘治皇帝还特旨赐给王华美酒一坛。
7
弘治皇帝励精图治,使土木堡之变后渐渐衰落的明朝再度中兴,但就像《周易》中所言,“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见国势蒸蒸日上的弘治皇帝有些松懈,他开始喜欢听曲,喜欢射箭。李广见状,便劝弘治皇帝在万岁山上建造毓秀亭,用作听曲和射箭之用。不料亭子刚刚建成,清宁宫竟然着火了。
清宁宫是太皇太后周氏的住所。火灾之后,钦天监奏称建毓秀亭犯了岁忌,所以才有这种灾祸。太皇太后周氏知道后,大怒道:“李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结果弄出祸事来了!李广不死,恐怕祸患还不止这些呢。”
这话传到李广耳朵里,他胆战心惊,暗暗念叨:“这下坏了!得罪了太皇太后,还有什么活头?不如早点了断!”回到家中,李广倒满一杯鸩酒,一饮而尽,死在了床榻上。
弘治皇帝听说李广暴死,心里非常惋惜,又想到李广博学广闻,家里应该有些奇书,何不找来看看?于是就命左右太监到李广家中搜索秘籍。去了没多久,就看见太监们夹着一些书本回来复命。弘治皇帝展开一看,见不是什么服食仙丹的方子,也不是什么炼气延寿的法子,而是些出入往来的账目。其中有某日某文官赠了黄米多少石、某日某武官赠了白米多少石,约略核算下来,黄米、白米有几千石。
弘治皇帝不禁诧异起来,就质问左右太监道:“李广一家有多少张吃饭的嘴,竟能吃这么多米?况且听说李广家面积不大,这么多米怎么贮存啊?”
左右太监答道:“皇爷有所不知,这都是隐语。黄米就是黄金,白米就是白银。”
弘治皇帝听了恍然大悟,大怒道:“原来如此!李广欺朕,私下收受贿赂,百官更是无耻,真是可恶至极!”说完,就手谕刑部会同锦衣卫一一追查。
明朝对各级官吏管治甚严,贪污数额超过白银六十两的,要枭首示众,剥下他的皮,皮里填上草,把这人皮草袋置于衙门里官座旁边,让后任官吏触目惊心。虽然明朝严肃治吏,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总有人铤而走险。
李广当权时声势显赫,大臣们没有一个不和他往来的。当听到账本暴露一事,大家个个惊心。他们思来想去,只好去找张皇后的弟弟、寿宁侯张鹤龄。大臣们黑压压地跪了一地,求张鹤龄到弘治皇帝面前说情。张鹤龄起初不肯答应,无奈官员们跪着不起,只好亲自给姐姐写信,托她从旁劝解。张皇后委婉劝说弘治皇帝很久,才算了事。
李广之死也牵连三边总督王越,他听闻北京城的变动,不由得忧恨成疾。临终前,王越对王时道:“当年,为父做了一个梦,先帝对为父说:‘得三星剑者,文官可封伯。’果然,我们建立了奇功,为父被封伯。不过,这都是过去的荣耀,不要再提了。如今为父就要离开人世了,有话要交代你。你虽是我的儿子,也有些点子,但不是帅才。为父估计皇上念在我们父子的功劳上,不会对你怎样,但你不可埋没了三星剑。今后如果遇到胸怀大志的文官,你一定要将三星剑赠给他。”说完,王越卒于甘州。
“黄白米”事件后,弘治皇帝开始亲贤臣远小人。三边总督王越已死,弘治皇帝特召秦纮接替他的职务。秦纮上任后,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士气大振。弘治皇帝又任用马文升为兵部尚书、刘大夏为户部尚书。马文升在班列中老成持重,所作所为均以社稷为重。刘大夏曾是广东布政使,因治河有方,颇有功绩,这次是朝廷一再催促,才肯上任。
弘治皇帝问刘大夏迟迟不肯上任的原因,刘大夏叩头回道:“臣年老体弱,见天下百姓穷困、国库空虚,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此职,所以才一再推辞,想让陛下另用良臣。”
弘治皇帝闻言,大惑不解道:“从古到今,征敛赋税都有规定,没听说过会让民穷财尽的道理啊。”
刘大夏答道:“陛下所说的是常例,可实际并无常制。臣曾在广东任职,那儿每年征收的各类珍贵木材、香药数以万计,由此可见,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弘治皇帝又问:“那现在士卒的生活怎么样呢?”
刘大夏答道:“和百姓一样穷。”
“士卒驻扎下来有日粮,出行的时候有月粮,怎么会穷呢?”
“将校们克扣过半,哪能不穷?”
君臣一番问答,让弘治皇帝叹道:“朕在位这么多年,竟不知道兵民穷困如此,这是怎么做的天子啊?”于是下诏禁止供献,并追究军官克扣粮饷的责任。
马文升、刘大夏都有刚正清廉的美誉,与品行高洁的吏部尚书王恕气息相投,人称“弘治三君子”。尤其是王恕威望极高,时有民谣说:“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戴珊也很有才学,与刘大夏恩宠相当。戴珊因年老体弱想辞官回乡,弘治皇帝不许。刘大夏替戴珊求情,弘治皇帝说道:“刘爱卿替他告老,想必是受了他的委托。这就像是主人挽留客人,主人情真意切的时候,客人都会勉为其难地留下来。难道戴爱卿就一点不念朕的情谊,稍留一阵吗?”
刘大夏听了叩头代谢,出来将皇帝的话告诉戴珊。戴珊闻言感激涕零,对亲友说道:“皇上如此待我,我就死在这官位上了。”
弘治皇帝升刘健为内阁首辅,升李东阳、谢迁为大学士。三人竭尽全力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时有歌谣云:“刘公断,李公谋,谢公尤侃侃。”
这时,焦芳已升任礼部侍郎,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他常常上疏奏事,以求皇上重用,可惜奏折都被内阁李东阳、谢迁等人所抑。焦芳是心直口快之人,岂会受屈?一日朝会,焦芳弹劾李东阳、谢迁阻塞言路,弘治皇帝当即质问二人。
谢迁首先反驳道:“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百姓给皇上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上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要说内阁阻塞言路,从流程上看是说不通的。”
李东阳明白“宰相肚里能撑船”,如果这个时候打击焦芳,势必为皇帝和臣僚们看不起,于是也奏道:“臣与焦大人同朝为官多年,虽然以前讥笑过焦大人,但绝不会因此阻塞言路。内阁草拟处理意见,不可能把所有大臣的意见全部采纳。臣想,焦大人的误会就在这里吧。”
谢迁、李东阳二人所说倒是实情,弘治皇帝又问刘健。
刘健心胸豁达,上前奏道:“臣与李大人、谢大人、焦大人都曾在翰林院为官,知道焦大人的才华和品性。焦大人年少家贫,刻苦读书,能够担任侍郎,已是不简单。当然他还可以担任更高的官职,做臣的职位,也是绰绰有余。焦大人弹劾李大人、谢大人,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互相鞭策和勉励。”
刘健的这顿“和稀泥”,把一场争执给平息了。弘治皇帝当即勉励李东阳、谢迁二人勤政,同时升焦芳为礼部尚书。
8
就像太阳也有照不到的地方,总有一些人躲在黑暗处筹划着见不得人的事。
北京城南二百里有座雁头山,坐落在霸州境内,因为有众多鸿雁栖集而得名。雁头山下住着一户人家,这家主人不是别人,正是石彪、银珠与张茂。自一家四口“十五年之约”后,石彪三人便来到了霸州。总是住在北京,不是个办法,北京城里人来人往,难免被熟人认出。雁头山离北京不远不近,又较偏僻,适合石彪一家居住。如果成就“大业”的时机成熟,张忠就会来此寻找张茂。
张茂在雁头山上习武,结识了杨虎、刘六、刘七、齐彦名等一群盗贼。张茂除了与狗朋狐友打家劫舍外,也在静候哥哥前来。等了七八年,张忠终于来了,他是借外出采办顺便来的霸州。一家四口相聚,嘘寒问暖后,张忠无奈地说道:“现在的皇帝非常特别,历朝历代都难找。”
银珠不解,问道:“这话怎么讲?”
张忠回道:“皇帝和皇后相亲相爱,他们每晚必住一室。除了皇后外,皇帝不碰任何一个女子。”
银珠见状又问:“这么说,要想完成‘大业’,只有一条途径了。”
“是的,只有亲近皇后张氏。儿曾经用小曲勾引过她,她也非常喜欢。只是她与弘治皇帝相亲相爱,儿接近不了,况且现在已经有了皇太子。儿现在就在宫中专职服侍太子朱厚照。”
石彪曾是官场之人,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便开口说道:“这事从长计议吧,我们总有机会的。即使没有机会那也是天意,忠儿用心伺候张皇后和太子就是了。”
一家四口的“大业”就这样先搁置,张忠返回皇宫。
寒冷的冬天,雪花飘飘。紫禁城内,琼楼玉宇闪烁着耀眼的银辉,光秃秃的槐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银条儿。蜡梅不负大雪的衬托,乘机在雪中绽放。
在坤宁宫内,踏雪赏梅归来的弘治皇帝、张皇后与太子朱厚照一起听起了小曲。
张忠首先唱了一段《西厢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教坊司乐师臧贤接着跟唱:“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乐曲响起,朱厚照拍着小手蹦来跳去。看到儿子这么高兴,弘治皇帝和张皇后心里乐滋滋的。
臧贤颇解音律,能作小词,看到弘治皇帝与张皇后这么宠爱朱厚照,便即兴作词唱道:“弘治中兴德无量,太子聪慧成大业。”
人人都爱听赞美之词,弘治皇帝和张皇后听了也开怀大笑。
但听到“大业”二字,张忠吓了一跳。他虽然时时在张皇后身边唱个小曲儿,却“亲近”不了张皇后。他心想,这“大业”之事看来只能在朱厚照将来的妃嫔身上做文章了。
9
张忠毕竟年轻,论计谋比不上他的父亲石彪。
这天石彪外出闲逛,路过驼子庄,见两个人争执起来。这两个人都姓郑,一个叫郑旺,是武成卫的小旗;一个叫郑安,就是驼子庄的。
郑旺与其妻赵氏生了一个女儿,唤作王女儿。因一时贫穷,王女儿在十二岁时就卖给了一户富有人家。等到郑旺不缺钱了,便想讨回他的女儿。可他到这户富有人家一打听,才知道王女儿被转卖给一个陌生人家做婢女了。这样,寻找女儿的线索就中断了。一天,郑旺听到驼子庄的郑安家收养了一个女儿,小名就叫王女儿,年龄与自己的王女儿一般大,在前几年被选入了皇宫。郑旺怀疑郑安家的王女儿就是自己当年卖掉的王女儿,于是就去找郑安。郑安哪肯承认?二人就争执起来。
石彪见状计上心来,心想皇宫中已有了太子,如果造出谣言来,说当今太子并非张皇后所生,虽然弘治皇帝、张皇后并不相信,但群臣、藩王当中或许有相信的,这样就会影响到太子。那样的话,张忠、张茂的“大业”就有了新希望了。他暗暗高兴,便上前将郑旺、郑安二人拉开,私下里请郑旺喝酒。
郑旺见石彪仪表堂堂、穿着华丽,便知大有来头。静了静神,他便拱手相问道:“官人有话要教小人吗?”
石彪拱手回道:“在下姓石,实不相瞒,我有个儿子在皇宫中做事。”
郑旺正想打探皇宫中事情呢,听闻此语,立刻肃然。
石彪捋了几下胡须,撒谎道:“据我的儿子讲,弘治皇帝与张皇后婚后四年没有孩子,而突然之间张皇后就有了太子,这事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此之前,张皇后丝毫没有怀孕的迹象。”
如此宫中秘闻,哪个不想听?郑旺伸长了脖子,石彪见状,继续瞎编道:“我儿说,这个皇太子并不是张皇后所生,而是一个叫王女儿的宫女所生。如果这个王女儿果真是你的女儿,那你就是皇亲了。到时,你可要提携一下我的儿子。”
郑旺闻言异常激动,不住地点头。
喝了几杯酒后,石彪便给郑旺留下十两银子,然后告辞了。这郑旺本是个既贪利又愚笨之人,竟然听信了石彪所说。激动之余,他竟然忘了询问石彪和他所言儿子的姓名。
郑旺带着成为皇亲的憧憬赶到了北京城,左右打听,晓得西院是太监们常去的地方,便来到这儿询问。这天,前来西院玩耍的一位名叫刘山的太监与郑旺相遇。皇宫有太监数千人,刘山身份低微,并不尽知皇宫的一些消息。听闻郑旺所言当今太子是王女儿所生,不由得异常惊讶。仔细想来,张皇后确实四年未有生育,而弘治皇帝就一个女人,二人夜夜同榻,如果张皇后生育正常,那么第一年就会怀上孩子的。如果当今太子确实是王女儿所生,那么他就攀上了高枝,就有了锦绣前程。想到这些,刘山有点热血沸腾。他让郑旺做了一个帖子,把自己和女儿的情况写在上面,以便寻找。
没几天,刘山就在一个叫郑金莲的宫女处得到消息,确实有个叫王女儿的宫女在皇宫。刘山急忙托人去打听王女儿的身世,但得来的消息令他有些失望,王女儿说自己是郑安家养女不假,但亲生父亲姓周却不姓郑。
刘山梦攀皇亲,想方设法见到了王女儿。两人都是皇宫中卑微的人物,见了都很热情。刘山斗胆而低声地询问道:“您可曾生过一个孩子?”
王女儿是一位青春少女,哪曾接触过男人?更何谈生育?当即拂袖而去。
刘山不知王女儿为何生气,只是认为假若郑旺所言是真的,那么王女儿一定是惧怕张皇后,不敢揭这段隐情。
人人都想往高处走,刘山、郑旺都不例外。郑旺提着土特产在西院等候刘山,刘山如约前来,直言相告道:“王女儿已经找到,可是她不想认你这个父亲,可能是有些忌讳吧。”
听闻此言,一心想当皇亲的郑旺更加相信石彪所说,从此经常买些果品、食物、布帛等,托刘山转交给女儿。刘山想和王女儿联系,可王女儿哪会见他?刘山想把这些东西退给郑旺,可万一郑旺所说是真的,自己岂不白白错过了富贵荣华的机遇,又一想这么多好东西自己消受也不错,于是便收归己有。为了敷衍郑旺,刘山从宫里带些衣服、靴子、布匹送给他,说是他女儿的回赠。
郑旺大喜,回家逢人就说自己的女儿当娘娘了,还生下了太子。众亲邻开始不信,但听说宫中大太监的父亲送给他十两银子,又见他经常捎来宫中的御用之物,就慢慢信以为真,不少势利的乡亲还送来了礼物。这之后,意图巴结皇亲国戚的人越来越多,郑旺怕自己记不住,还造了本聚宝簿,上面注明送礼人姓名和礼物。
10
弘治皇帝将太子朱厚照视为掌上明珠,一心想把他培养成文武兼备的圣君,既让他练习骑射,又让他出阁就学。
弘治皇帝煞费苦心,命内阁首辅刘健,大学士李东阳、谢迁三人担任朱厚照的老师,同时精选东宫官属,翰林院检讨杨廷和、梁储、毛纪侍奉太子读书。
杨廷和,四川新都人,十二岁中了举人,十九岁中了进士,风度翩翩,安静慎重。
梁储,广东石肯人,幼小聪慧,六岁时有次一不小心扑倒在地,父亲扶起他说道:“跌倒小书生。”
梁储应声答道:“扶起大学士。”
毛纪,山东掖县人,自幼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典故,为人端庄忠厚、不苟言笑。
弘治皇帝又增选服侍太子的太监。毫无疑问,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搞定他就等于搞定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整整守了十年陵墓的刘瑾抓住这个机会,拿出大半生的积蓄贿赂新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岳,终于被选入东宫侍奉太子。刘瑾领着张永、张忠、谷大用、马永成、魏彬、丘聚、罗祥等当年内书堂的一帮人,殷勤陪伴在朱厚照身边,或进贡奇特的玩具,或组织新奇的玩耍,想方设法讨朱厚照喜欢。刘瑾侍候朱厚照,就像野猴回归山林;朱厚照遇见刘瑾,好比麦苗沐浴春雨。
射箭、骑马、蹴鞠、摔跤、打猎、斗鸡、遛鹰、驯豹……刘瑾等八人陪伴朱厚照把能够想到的好玩的东西都玩了一个遍,最后,他们又玩起了打仗。刘瑾召集一千名太监,分成两队。朱厚照率领东队,张忠、谷大用、马永成、魏彬为手下“大将”;刘瑾率领西队,张永、丘聚、罗祥为手下“喽啰”。两队人马在东宫里“大动干戈”,每每打得人仰马翻、鸡飞狗跳。刘瑾是极为聪明之人,每次“打仗”,西队必输,而输得最精彩的则是张永。
张永,北直隶永定人,虽然年龄比刘瑾小十几岁,但见识一点也不逊色。张永也清楚,讨得太子的欢心,就是讨得光明的前途。张永弓马娴熟,颇有勇力,朱厚照常常称他为“壮士张”。
朱厚照视读书为畏途,对刘健、李东阳、谢迁等阁老们灌输的那一套修身治国的大道理厌恶至极,每每在听席上如坐针毡。刘健、李东阳、谢迁想把朱厚照塑造成文质彬彬、满腹经纶的皇帝,那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碰上朱厚照这样的主子,是大臣和百姓们的不幸,却是太监和奴才们的大幸,尤其是年近半百的刘瑾之幸。刘健气得直骂刘瑾、张永、张忠、谷大用、马永成、魏彬、丘聚、罗祥八人为“八虎”。
云南镇守太监钱能收养了一个小家奴,很宠爱他,这个小家奴便冒了钱姓,起名钱宁。钱能死后,朝廷推恩给他的家人,钱宁便得任锦衣卫百户。钱宁射技高超,能言善辩,来到北京没几天就巴结上了刘瑾。刘瑾也看中了他的能力,让他进宫陪侍朱厚照玩耍。
朱厚照让钱宁射哪片树叶,钱宁就能射掉哪片树叶。朱厚照想骑马,钱宁立刻扮成马状,嘴里还发出嘶鸣声,把朱厚照乐得直呼钱宁为贤兄。
钱宁见状,马上跪下道:“殿下称小人为兄,是折杀小人了。”
朱厚照便笑着问道:“那称呼你什么呢?”
刘瑾在一旁笑道:“天下的臣民,都是皇上、太子的奴才或子民。”
朱厚照便信口说了一句:“那就称你为义子吧。”
钱宁不好反驳,只好点头答应。
做兄长也罢、当义子也罢,朱厚照喜欢了就能升官。第二天,钱宁就被提拔为锦衣卫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