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在各省举行,每三年一次,因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北京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如果先后获得解元、会元、状元这三个科举桂冠,则称“三元及第”。
在众多进京参加会试人员中,就有来自浙江余姚的王华。
这天,一富翁将王华迎至家中,然后退去。一美妇人随后来到跟前,王华惊避。美妇人解释道:“官人不要害怕,小女子是主人小妾。”停顿了一下,美妇人又羞涩地说道,“因为主人无子,想借种于官人。”
闻言,王华连连拒绝道:“蒙主人厚意,我才能留在这儿,岂能做这等不肖之事?”
美妇人以为王华不信,便从袖中拿出一纸扇说道:“这是主人之意,官人看看扇头题字就知道了。”
王华看了看扇面,上书五字——欲借人间种。脸上异常窘迫,急忙提笔添了五字于后:“恐惊天上神。”
美妇人见状,怅然而去。
之后,这家富翁为求子嗣,请一高僧设坛。高僧伏坛睡去,久而不起。等到醒来,富翁问他原因。
高僧回道:“刚才梦见到了天上,正巧天上放状元榜,老僧观看良久,所以迟迟醒来。”
富翁问状元为谁,高僧答道:“不知姓名,但马前有旗二面,旗上书写着一副对联:‘欲借人间种,恐惊天上神。’”
富翁听了异常惊骇,默然无语。
一个月之后,王华果真状元及第,被授以翰林院修撰。这时,王守仁已经十岁啦。
翰林院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皇帝顾问,主官为翰林院学士,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修撰、编修、检讨等职,另有作为翰林官预备资格的庶吉士。翰林官品秩虽低,但被视为清贵之选。
虽然清贵,但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翰林院侍讲学士刘健,河南洛阳人,终日闭门读书,谢绝交游。于是,大家都称他为木头,他也不在意。
翰林院侍讲学士李东阳,湖广茶陵人,四岁时被举荐为神童,父亲李淳带他进宫朝见景泰皇帝,因人小脚短,跨不过门槛。景泰皇帝见此情景,便脱口出了上联:“神童脚短。”
李东阳应声对出下联:“天子门高。”
景泰皇帝高兴地将他抱坐膝盖上,见其父亲李淳还站立在一旁,又出上联:“子坐父立,礼乎?”
李东阳又机智答道:“嫂溺叔援,权也。”
景泰皇帝听了大喜。
又一日吃螃蟹,景泰皇帝便以此出上联:“螃蟹浑身甲胄。”
李东阳从容答道:“蜘蛛满腹经纶。”
最后,景泰皇帝感叹道:“这个孩子将来会当大学士。”
翰林院修撰焦芳,河南泌阳人,面黑而长,某日对李东阳说道:“先帝曾说你会成为大学士,劳你看看我能做到什么官职。”
李东阳一脸严肃地回道:“你的左脸像马尚书,右脸像卢侍郎,也就能做个尚书或侍郎吧。”
“马”与“卢”合在一起,乃是一“驴”字,李东阳实是在暗讽焦芳。当日,焦芳未能领悟,第二天才明晓李东阳的刁钻,于是愤恨地说道:“李东阳这个人虽然有那么点儿文采,可实在不适合为相。我虽然丑陋,凭什么就只能做个尚书?”自此,焦芳更加努力。
翰林院侍讲学士彭华,江西安福人,善揭他人之短,与大学士万安为伍,人人都躲着他。焦芳个性鲜明,与彭华交恶。一日,万安和人闲聊,说像焦芳这样相貌丑陋之人还能当学士吗?后来此话传到焦芳处,焦芳勃然大怒道:“这一定是彭华在背后算计我,我如果当不上学士,就在长安道上把彭华给杀了。”
彭华听后非常害怕,连忙将这信息传给万安,万安不得不推荐焦芳为侍讲学士。
成化皇帝命翰林院编纂《文华大训》,因为其书是彭华等人所著,焦芳心中嫉恨,便专挑书中的毛病。学士们认为焦芳个性阴狠,又好背后议论他人,所以大家都不愿和他交往,其中就有浙江余姚的谢迁。他是成化十一年的状元,现为翰林院侍讲学士。
王华中状元后,特意去同乡谢迁府上拜访。二人相见,异常高兴,又不禁提到了那龙泉山。
1
龙泉山是因山上有龙泉井而出名,龙泉井在中天阁桓内东北角,其泉水色绿如猫眼,终年不断,即使大旱也不干。传说龙泉井通海,泉内卧有苍龙,因此又称“海眼”。
王守仁就在这龙泉井旁读书,泉边有石雕井栏,四周绿树成荫。休息的时候,王伦就领着王守仁游览龙泉山。一次,他们到了绝顶石旁,王伦便对王守仁讲道:“四十年前,翰林院侍讲学士刘球被大太监王振和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所害,余姚布衣成器邀集同道,割鸡陈酒,以绝顶石为祭桌,含泪遥祭刘球,后来大家就把这块石头叫祭忠台。”
“那王振、马顺后来怎么样了呢?”王守仁有些好奇,问道。
“王振在土木堡之变中被杀,马顺被朝中百官活活打死了。”
听完刘球的事迹,王守仁便立下好好读书,做个忠臣、诤臣的志向。
第二年,王华迎养竹轩翁,王伦便携带着王守仁同往。王伦为人洒脱,向有名士风度,现在又因儿子中新科状元,气度更加豪迈。路过镇江,他便领王守仁去金山寺游览。
这金山寺打破寺院坐北朝南传统,依山就势,大门西开,正对江流,各色建筑散布其上,风格奇特。唐代张祜描述金山寺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金山寺道:“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
到了金山寺,不能不吟诗。王伦本想信手草成一篇,不料微吟半晌,迟迟未就,站在寺中默默发窘。
而王守仁在旁索笔,王伦便问道:“仁儿也能作诗吗?”
王守仁也不回答,即书四句——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楼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顿时,周围的人啧啧而叹。
过了一会儿,游蔽月山房,王伦又问王守仁道:“仁儿还能作一首诗吗?”
王守仁应声吟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友人见状,便对王伦说道:“令孙出口成章,日后定当名满天下。”
不料王守仁却回道:“文章小事,何足成名?”
众人闻言,更加惊奇。
到了北京后,王守仁在明德书院学习。开学第一课,书院塾师便向王守仁等学子们讲道:“孔夫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你们要以孔夫子为榜样,立志勤奋学习。”
王守仁不懂规矩,当即站起来问道:“先生,什么是人生第一等事?”
“好好读书,进士及第而已。”
王守仁闻言却不以为然,当即辩驳道:“登第恐怕不能算是第一等事,读书学做圣贤才是头等大事。”
书院塾师闻言有些震惊,他教过成百上千的学子,还没有哪个少年说话如此大胆。但塾师很清楚,做圣贤何其难?自孔子以来的两千年间,人们认可的圣贤屈指可数。
之后书院塾师见到王华,如实禀告。王华摆了摆手笑道:“小儿的志向太奢侈了。”
少年天性,自由放任,王守仁常常潜出书院与群儿游戏。他制成大小旗帜,让群儿持立四面,自己为大将居中调度,左旋右转,如同战阵。
王华知道后,怒责道:“我家世代读书,你这是干什么?”
王守仁并不回答父亲问话,而是反问道:“读书有什么用处?”
“读书可做大官,如你父中状元,入值翰林院。”
“父中状元,子孙后代还是状元吗?”
小儿说话惹人嫌,王华也很生气,没好气地说道:“你如果要中状元,还要勤读。”
“父亲虽中状元,孩儿却并不稀罕。”
王华闻言大怒,要动家法于他。但王伦认为这是王守仁天性使然,将来必有所成,所以并不是很在意。
王守仁喜欢下棋,常常为此耽误功课。王华虽然屡次责备,他却总也改不了。一气之下,王华就把象棋投入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动,当即写下了《哭象棋》一诗——
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北京十分繁华,有棋盘街、灯市、城隍庙市、内市等各个集市,商贾云集,百货齐全。天下士民无不来此,肩摩毂击,竟日喧嚣,一派热闹景象。
一天,王守仁出游到城隍庙,见一人卖黄雀,便想以一个铜钱购买,卖黄雀的人不答应。有一麻衣相士正好路过这儿,看见王守仁后不由得惊叫道:“这个孩子将来必定大贵,建立非常功名。”遂掏钱买下黄雀,送给了王守仁。
王守仁道谢后,麻衣相士又郑重地说道:“我为你看了一个相,你一定要谨记我的话。当你胡须飘拂衣领的时候,就会进入圣贤之境;当你胡须长达上丹田的时候,就会结成圣贤之胎;当你胡须长达下丹田的时候,就会修得圣贤功果。”
王守仁听了,大受鼓舞。
麻衣相士又嘱咐道:“小儿当读书自爱,我所言将来必定应验。”
王守仁心受感触,自此潜心读书,学问日进。
一日,王守仁读《后汉书·马援传》,看到其中的伏波将军马援名言“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而还”,心中不禁充满豪情,问祖父道:“人生最大的志向是什么?”
“当然是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了。”王伦毫不犹豫地回道,之后他又清了清嗓,向王守仁讲解道,“春秋时期,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就何为‘死而不朽’展开讨论。范宣子认为,他的祖先从夏、商、周以来世代都为贵族,家世显赫,香火过不绝,这就是‘不朽’。叔孙豹则不以为然,认为这只能叫作‘世禄’而非‘不朽’。在他看来,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此后,世人便将‘三不朽’当成毕生奋斗目标。”
王守仁听了又问:“那历史上实现这一理想的先人有哪几位呢?”
王伦答道:“这个首推孔子,他开创儒家学派,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还有个诸葛亮,为匡扶大汉,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作的《出师表》《诫子书》,发明的木牛流马、孔明灯,让他成为忠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
闻言,王守仁默然无语,自此立下人生三大目标,那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十三岁时,王守仁的母亲郑氏病亡。王华未发达时,郑氏与丈夫同甘共苦,天天汲水做饭,纺线织衣;王华富贵后,郑氏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无奈她身体患病,没有享福的命。每每想到这,王守仁便哭泣甚哀。
王华另又续弦,继母是赵氏。赵氏最初待王守仁刻薄,王守仁决心改变这一境况。一日游于集市,见有人卖猫头鹰,王守仁便出钱买下。他又以钱赠予一巫婆,授以口语,让她见到继母赵氏如此这般。王守仁回家后,将猫头鹰潜匿于继母床被中。赵氏掀开被子,猫头鹰冲出,绕屋而飞,口作怪声。赵氏惊叫,开窗驱赶。过了很久,猫头鹰才飞走。浙江风俗忌野鸟入室,况且猫头鹰乃恶声之鸟,见到的人以为不祥,又藏伏于被中,岂不是特别令人惊恐?王守仁闻房中惊叫之声,装作不知,进入室内问继母原因。赵氏想不到是王守仁的恶作剧,便将猫头鹰入室伏被之事叙说。王守仁听后,假装建议道:“这确实是怪异之事,何不招来巫婆一问?”
赵氏以为言之有理,便派人去召巫婆。
巫婆入门便说:“府中有一股怪气。”见到赵氏,又诈道,“夫人气色不佳,当有大灾到来。”
赵氏听了更加惊恐,将被中出现猫头鹰之事相告。巫婆闻言后道:“老妇问问神灵,便知原因了。”
巫婆点燃香烛,请赵氏下拜,然后闭上眼睛,作起法来。一会儿之后,巫婆睁开眼睛,假托郑氏附体,怪声怪语道:“你待我儿无礼,我诉于上天,将取你命,先前怪鸟即是我的化身。”
赵氏信以为真,跪拜数次,伏罪悔过,并发誓以后再也不敢了。
良久,巫婆的眼睛又睁开,然后皱着眉头,恢复原声说道:“刚才见到先夫人,十分恼怒,托怪鸟啄你生魂。幸好夫人许以改过,方才升屋檐而去。”
赵氏顿时吓得浑身直打哆嗦,随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一个劲地向巫婆叩头求饶,并保证以后再也不敢虐待王守仁了。
2
王越、汪直统军征剿蒙古,双方互有胜负。渐渐地,既缺粮又遇雪灾的蒙古有些吃不消了。达延汗为了稳固统治,便提出向大明朝纳贡称臣,双方罢战。王越、汪直将此事上报朝廷,成化皇帝非常开心,当即同意。
万贵妃依旧恭维道:“万岁爷英明!从土木堡受辱至今已经三十年了,想不到蒙古向我们纳贡称臣了,万岁爷您替先帝一雪前耻了!”成化皇帝听了,更加兴奋得不得了。
达延汗说话算数,遣使五百人,带着大量马、驼、毛皮,由大同入居庸关朝贡,成化皇帝派新任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华前去居庸关接收贡物。此时,王守仁已经成长为一名意气风发的少年了。他穿着直裰长袍,戴着四方平定巾,跟随父亲一起前去居庸关长见识。这居庸关位于北京以西,此地为长城要口,形势险要,明朝建立时即建关,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天,王守仁骑马在居庸关附近游玩,忽见前面一只野狐跃出,便抽箭射去。无奈他射技一般,不能射中。就在王守仁抽第二支箭之时,树林中传出一声箭响,一箭正中那只野狐。王守仁正在纳闷时,林中走出一个戴着珍珠小帽、穿着蓝色长裙、扎着两只小辫、手持铁弓的十岁左右小姑娘,她笑盈盈地对王守仁说:“大哥哥,你没射中,这只野狐是我射死的。”
王守仁立刻满面通红,见小姑娘一身胡人装束,知其是蒙古人,便礼貌地问道:“请问姑娘是何人?”
小姑娘也不羞涩,爽朗地答道:“本姑娘就是你们口中所说的‘小王子’的独生女蒙雅丹。”话音刚落,小姑娘便捡起野狐,飞快地跑了。
王守仁知道这个“小王子”就是达延汗。让他有点想不到的是,这五百贡使中居然有达延汗的女儿。更让王守仁感到羞愧的是,这个活泼开朗的蒙雅丹小自己几岁,箭术居然远在自己之上。
王守仁怅然回返,途中遇一乡老,便下马询问起居庸关故事来。
“三十年前,蒙古人侵犯北京,是前兵部尚书于谦调兵遣将将蒙古人赶跑,并追到了居庸关。于谦,是大明朝的英雄呀!可惜啦,被奸臣所害。”
看到乡老如此崇敬于谦,王守仁便有了做于谦这类英雄之志。其实在王守仁初上学时就崇拜于谦,于谦是他心中的偶像。北京保卫战,于谦能带领新败的明军打败蒙古,这在王守仁心头一直是个谜。随父亲回到北京后,王守仁四处游历,想了解实战情景。在北京于谦祠堂前,王守仁曾题下这样一联——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从居庸关返回家中的当晚,王守仁居然在梦中拜谒了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祠庙。马援是汉光武帝刘秀手下一员战将,为东汉一统立下了赫赫战功。当东汉建立后,马援仍领兵征战。平定安南叛乱后,马援在边界立了两个铜柱,上面刻有铭文:“铜柱折,交趾灭。”这交趾,就是安南。
梦醒后,王守仁挥笔写下了一首绝句——
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之后,王守仁想请父亲上疏朝廷,自己愿得壮卒万人,削平草寇,以靖海内。
王华闻言惊道:“你病狂了?怎么说出这番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
见父亲态度如此,王守仁不再言语,除了专心学习儒家经典,另外还拜读了《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尉缭子》《太公六韬》《黄石公三略》等兵家书籍。王守仁参照这些兵法智慧,结合自己游历边关的观感,心中谋划着如何加强边防。并且,他还苦练着射技。
3
《周易》中有句名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汪直年轻干练,但不注重修身,于是就离灾祸越来越近了。
汪直征战蒙古立下了功劳,回到京中后,成化皇帝立即召见。寒暄一番后,成化皇帝问道:“你所见地方官员中,谁最贤能?”
汪直早已耳闻秦纮参劾之事,灵机一动,故意回奏道:“地方官员中,要数秦纮廉洁有才干。”
成化皇帝笑了笑,把秦纮写的参劾奏章给他看。汪直叩头在地,承认自己的确有罪过,但还是称赞秦纮的贤能,不改变看法。成化皇帝听了十分感动,宽恕了汪直,不再治他的罪。汪直本想打击秦纮,可现在为了保全自己,不得不力荐秦纮了。
汪直见成化皇帝不再追究自己的罪责了,便又开始骄狂起来,威风程度甚至超过了成化皇帝,朝廷内外无人能够压制。那些内阁、六部的大臣们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百姓们讽刺万安、尹旻、张蓥等当朝大臣是“纸糊阁老、泥塑尚书”。
有个人称阿丑的宦官,长于诙谐,经常在成化皇帝面前表演小戏。一天,阿丑扮成醉鬼的模样,疯疯癫癫地上场,四处谩骂。另一个小太监扮成行人的模样,对阿丑道:“万阁老到。”阿丑听说“万阁老”到了,竟然毫不理会,嘴里仍然骂骂咧咧。小太监下场后,又上场说:“御驾到了!”阿丑虽有所动,但仍然没有理会。等第三次来报说“汪太监到了”,阿丑这才慌张起来,规规矩矩站在一旁。
那小太监故意问道:“你连皇爷都不怕,难道还怕汪太监吗?”
阿丑连忙摇手道:“不要多嘴!咱家只知道西厂提督汪太监不好惹呀!”
成化皇帝听了这话,心里不是滋味。
阿丑知道成化皇帝已经动心,第二天再次出演,他竟然效仿汪直的穿着打扮,手里持着两把大斧挺胸而行。
旁边有人问道:“你带着这两把斧头做什么?”
阿丑摇头道:“这是钺,不是斧。”
那人又问他拿着钺做什么。阿丑答道:“这两钺非同小可,咱家自从典兵以来,全仗着这两钺呢!”
那人又问这钺叫什么名字,阿丑笑道:“怪不得你是个呆鸟,连王越、陈钺都不知道吗?”
成化皇帝听了,心中五味杂陈。
小戏结束后,成化皇帝接到监察御史徐镛参劾汪直的奏折,说现今天下之人,只知有西厂而不知有朝廷,只知畏汪直而不知畏陛下。
给事中吴原也乘机奏道:“成化十四年秋,有个名叫杨福的江西人,本是宁王府的用人。路过南京的时候,他遇到熟人,熟人说他长得像北京的太监汪直。杨福闻言歹心顿起,假称自己是汪直,让他的老熟人冒充西厂番役。他在芜湖下令,动用朝廷的邮驿把仓库里的军货物品一直运到宁波,沿途地方官吏俯首听命,大气都不敢出。后来到了福州,被镇守太监卢胜察觉出异样,私下命人到他房中潜伏才看出破绽,于是果断探其**,证明是真男子。一个假冒汪直的人都能这样作威作福,可见真汪直是多么飞扬跋扈。”
成化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将汪直贬职,撤销西厂,另外召还前兵部侍郎马文升,任命他为辽东巡抚,陈钺被罢免。
汪直获罪,监察御史徐镛又弹劾王越是其同党。成化皇帝下诏剥夺王越一切官职和爵位,流放湖广安陆,儿子王时也被削职为民。当宣旨钦差来到时,王越万念俱灰。